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科备考知识点归纳!

语文学科备考知识点归纳!

2.形式上(结构)的作用
3.注意艺术手法
4.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作用
二、物象作用
1.形象特征(外在、内在)
2.其他内同人物形象作用(内容、结构、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
⑴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⑵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描写
⑴描写的技巧: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②动静、虚实、正侧③借助修辞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固定句式(翻译得分点)。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直译,字字落实,通顺无语病)
5.断句,明大意,抓标志,
6.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7、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
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查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归纳文章主旨:1、解读题目法;2分析首尾法;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第三节:体会语句含义
一、理解含蓄句 二、理解主旨句
1.从关键词语入手;2.从分析修辞入手;3.从特殊位置入手;4.从文本主旨入手;5.从相邻句子入手;6.从结构层次入手
第四节:鉴赏形象、技巧
一、人物形象
1.内容、主旨、情感上的作用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快速判定法:主干看搭配残缺,看并列名词,看并列动词,看否定,看介词,看数量词,看关联词,看两面词,看和字短语……
论述类
文本阅读
重点考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整合三个小考点。具体命题时紧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
细心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建议: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何、乎、乃、且、若、所、为、焉、也、因、于、与、则、者。(可以看《知识清单》,默写义项;同时回归教材1---5文言课文)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4.基本题型及答法:审题问什么就答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结合分析)——怎么样(效果,情感)







专题一 散文
第一节:分析作品的结构
一、整体思路:简析时先答出运用了什么结构思路,然后再具体分层答层意。
二、照应:首尾、题目、文中前后句的照应
语文学科备考知识点归纳!
前言:高中各科高考备考具有知识量大、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综合性强以及能力要求高五个方面的特点。然而,知识点是零乱的,不利于记忆和掌握。只有把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才有助于快速高效掌握知识。
考查板块
知识点清单
掌握情况
基础
知识
板块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见字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常见字的字形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
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作用。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4)就结尾来说:
①出人意料的结局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一、情节概括
1.以情节发展的过程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以线索为中心概括
3.以人物形象角度概括
二、分析某处情节的作用
一、解答此类题需考虑“四对关系”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三、过渡(承上启下)
四、作用类(内容、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
(一)文首
1.结构和思路: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引出描写对象,为下文做铺垫;③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内容:考虑句子本身表达的意思,与写作对象和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反衬、对比),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妙处,如引人入胜,自然的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与下文构成对比、抑扬,激发读者深思,或交代文章写作思路等。
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要特别问到,才回答此点;尤其要注意的描写手法,如动静、视听、声色、远近、虚实、白描;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二)文中
内容;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特殊表现手法:
(三)文末
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写作对象什么特点,,深化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特殊表现手法:
第二节:概括段意、主题
一、归纳段落内容:分析句间关系,划分层次,抓中心句,抓关键词
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想象、联想、类比、烘托、对比、渲染、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三、修辞方法(侧重具体段落和句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四、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垫等
五、语言
考查角度语言特点与风格
第五节:探究与综合性选择题
专题二 小说
第一节:把握故事情节
⑵写景的角度①感觉角度:视、听、味、嗅觉等(绘声绘色、绘形绘色)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景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⑶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作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