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案例摘自:《晋江市罗山中学》一、教学案例教学背景:东莞市很多学校的校园里都种了一种树,叫玉树,花白色,大型、芳香,先花后叶,其花称白玉兰.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平时总是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要到了12月至翌年1月即可开花,使校园里青白片片,白光耀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再加上清香阵阵,沁人心脾,实为美化校园之理想花开.白玉兰作为东莞市的市花,深得师生的喜爱.我抓住了这城市文化,围绕着“创意思维训练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课题《走进白玉兰世界》系列创意课,第一课《认识白玉兰》以写生白玉兰为切入点,整合生物科知识,尝试使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过程: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收集白玉兰及它的相关知识,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白玉兰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分别对白玉兰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白玉兰的颜色、形状、花瓣数目及白玉兰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去观察和思考,其中一个小组像发现了新大陆,很惊奇地对我说:“为什么白玉兰的花瓣有偶数和奇数?有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些花瓣是9片、10片、11片…….”.轰动.当学生问我原因时(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灵机一动说:“这是要你们通过眼睛观察,发现未被发现的问题,这一小组的同学有机会获得其他小组的同学要把劲!”同时我在黑板上写出六个问“最佳发现奖”,题:1、白玉兰的名字怎样得来?2、白玉兰属于哪科?别名有哪些?有什么含义?3、白玉兰的花语是什么?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4、东莞市为什么以白玉兰作为市花?5、白玉兰除了观赏之外,还有什么作用?6、白玉兰的色彩怎样表现最好?这几个问题立刻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根据自己小组收集回来的参考资料和自身兴趣,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指导他们选出各小组的“创意总监”、“文案总监”,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记录.在下一节课《与白玉兰对话》(创造力思考训练)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之中.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学生一看到我,就很兴奋,班长马上就喊:“老这时候我深深感受到学生跟以往的表现有点不一样.为了控制师好”,好学生激动的心情,我首先放了一段清幽的音乐给学生听,然后拿出奖品(画具刮蜡纸,之前展示过这新材料给学生认识,他们一直都很想买到这种纸,但本地没有,所以我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把刮蜡纸设为奖品,让他们更加乐于思考和竞争.)我安排他们各小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文案总监”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按顺序,让“创意总监”作汇报发言.有的小组在上一周的周末拍了白玉兰的照片,有的小组已经画好水彩效果图,有的小组作了标本……我让他们使用投影机,把收集回来的照片、图片展示给全班观看,我也成了“创意总监”的助手,在旁边听候着他的“差遣”.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资料、讨论问题、上台汇报内容:我是第一小组的“创意总监”陈汶静,我们小组选择了《白玉兰的色彩怎样表达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通过观察实物和上网搜索白玉兰的图片,发现了白玉兰的花瓣,刚刚长出来的时候,大概在花期的两三天,颜色是青白色,圆形果托是鲜绿色,(把照片放在投影机上,让同学们观看),绿色的同类色对比.到了四五天时,颜色稍微变成淡黄色,从花头到花尾呈渐变颜色(由黄变白),过了一星期后,白玉兰在树上绽放得像巴掌一样打开的时候,它的颜色变得暗黄.这时候发现地面上掉了很多一片片褐色的花瓣.原来白玉兰的花期一般只有10天左右.我们观察后进行写生,我们根据自己擅长的工具水彩、炫彩棒、蜡笔、线描来表现白玉兰.在写生过程中,我们发现用炫彩棒来画白玉兰,效果好,速度也快;用蜡笔画白玉兰可画出它的渐变颜色,且有厚重感;用水彩画白玉兰,颜色加多了,画面效果有点脏,且水分不容易控制好……下面请看我们的写生作品,展示所有作品.全班同学鼓掌.我是第六组的“创意总监”张跃曼,我们小组选择了《通过对白玉兰的写生,了解白玉兰、玉树的生长规律》的研究问题.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仔细地观察了白玉兰的外形、色彩、内外结构.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机上,让同学们欣赏.此时一片惊讶声和赞叹声.我们写生后,恰好我们小组有个成员家里种了白玉兰,周末我们组织去到他家,访问老人,得知白玉兰的传说故事.后来又查阅了《植物百科》的字典里查到白玉兰又名木兰、白玉兰、玉兰、玉树等.花白色,大型、芳香.中国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分布于中国中部及西南地区,喜温暖、向阳、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地方.有较强的耐寒能力.玉兰花为东莞市市花.根据资料记载,白玉兰是先叶后花,但是我们根据自己拍回来的照片产生怀疑,因为我们拍回来的照片,看到一个花蕾上长着叶子.白玉兰在开花前已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为什么在花蕾顶端上长出叶子?难道是异变?根据这一异常情况,我们突发奇想:《白玉兰变变变》,大胆地将白玉兰进行变形,变成几何形.学生的想法让我也产生了灵感,设计了第三课《白玉兰异变》,学生的作业非常精彩,从作业可以看到他们的思维已经是标新立异.(如图1)图1我是第八组的“创意总监”罗伟炫,我们小组选择了《为什么白玉兰的花瓣数目不一,有奇偶数之分》的研究问题.发现白玉兰有奇偶数之分是我们小组的莫炳胜,记得老师第一节课时说我们小组有机会获得“最佳发现奖”的时候,我们小组一直对这个问题深有兴趣.通过线描手法来写生白玉兰,画出花瓣的形状、结构,在写生过程中,我们将花瓣的大小进行了对比,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认为是一个公的,一个母的;有的认为是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让人一看便知生男还是生女,有的认为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有的认为有的是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的时候数量不一.我们上网查阅资料,但网上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此时很多同学的思维已经被打开了,纷纷举手回答.其中一位热爱生物的男同学,手拿着《植物百科》,大声地说:“白玉兰属于被子植物,叶脉常为网状叶脉,花基数另一位女同学则站起来回答“这是跟遗多为11或12,胚具两片子叶”.传基因有关.人有遗传,我想花也会有遗传基因!”当时我听了很惊讶,并鼓起热烈的掌声……二、案例的几点启示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通过联系生活,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运用综合知识(生物、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案例的设计,首先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转变,是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复制”的被动型学习.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4、体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新,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从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完全听命于“老师的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里,这样无情地扼杀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者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富有创意,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资料;自己去拍照片;课堂中进行讨论、发言、辩论、记录;派“创意总监”上台发言等.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这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互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他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作业,而对于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像与不像”来实现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