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油工技师试卷正文(附答案)

采油工技师试卷正文(附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采油工高级技师理论知识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651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0.1分,满分65.1分。

)1. 每个冲积扇在( A )上可分为扇顶、扇中、扇底三个亚相环境。

A、平面B、剖面C、立体D、扇面2. 冲积扇环境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为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的( A )。

A、山麓堆积物B、洪水冲积物C、山谷堆积物D、水下分流物3.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山地河流多为( C )性水流,即洪流。

A、永久B、地下C、暂时D、长期4. 当洪流由山谷进入平原的出口处时,坡度突然变小,流速( A )。

A、骤减B、骤增C、加快D、加速5. 有些冲积扇可以直接入湖泊或海盆,形成( A )冲积扇和扇三角洲。

A、水下B、地下C、岩层D、构造6. 冲积扇环境下,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口向盆地方向呈( D )散开,其平面形态呈锥形、朵形或扇形。

A、薄片状B、凝聚形C、流线形D、放射状7. 冲积扇的特点是在( A )上呈扇形分布,剖面上呈楔形或上凹下凸的透镜状,以砂、砾为主要成分。

A、平面B、剖面C、立体D、规格8. 冲积扇的面积变化较大,其半径可由小于100m到大于150km,为陆上沉积体最( A )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物。

A、粗B、细C、原D、薄9. 扇中沉积物与扇根比较,砂与砾比率( A )。

A、增加B、减少C、基本相等D、成倍数关系10. 分布在邻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断崖处,主要是泥石流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这样的环境称为( A )沉积。

A、扇根B、扇中C、扇底D、扇尾11. 扇根的特点是沉积坡角( D ),发育有直而深的主河道,沉积物分选极差,一般无层理特征,呈块状。

A、没有B、中等C、最小D、最大12. 分布在积扇中部称为( A ),是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A、扇中B、冲积扇C、扇根D、扇尾13. 扇端出现在冲积物的( D )。

A、上部B、中部C、根部D、趾部14. 扇端的地貌特征是具有最低的沉积坡角,地形较( C )。

A、单一B、复杂C、平缓D、较陡15. 扇端的沉积物通常由( D )和含砾砂岩组成,中间夹有粉砂岩和粘土岩,有时细粒沉积物也较发育。

A、细粒B、巨砾C、粗粒D、砂岩16. 扇端的砂岩颗粒( B ),分选性( B )。

A、较粗,好B、较细,好C、较粗,不好D、较细,不好17. 在大陆沉积环境中,河流作用是很重要的地质营力,它不仅是( B )和搬运的营力,而且也是一种侵蚀营力。

A、下切B、侵蚀C、运动D、沉积18. 河流一般多发育在构造长期( A )、气候潮湿地区。

A、沉降B、上升C、沉积D、侵蚀19. 在河流的中、下游,大量的泥岩冲积物堆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也称( B )平原。

A、地貌B、泛滥C、三角洲D、水下20. 根据浅滩在河床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将河床凸岸浅水处沉积称为( A )。

A、边滩 B、心滩 C、河漫滩 D、天然堤21. 河床是( A )中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A、河谷B、心滩C、三角洲D、河漫滩22. 河床沉积物在剖面上,其粒度常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呈( B )沉积。

A、反旋回B、正旋回C、复合旋回D、叠加23. 河床沉积物平面上粒度由上游向下游变( A );分选自上游向下游变好。

A、细B、差C、好D、粗24. 在河床沉积中,特别是河床沉积的底部,由于( D )作用,其下伏岩层常常有侵蚀切割现象。

A、流水B、地形C、沉积D、侵蚀25. 河漫滩平常在河水面以上,( C )季节被淹没,接受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悬浮物质沉积。

A、冬季B、平水C、洪水D、枯水26. 河漫滩平常在河水面以上,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河流所携带的大量( C )沉积。

A、有机物质B、无机物质C、悬浮物质D、泥沙27. 河漫滩相沉积是( C )期的产物。

A、冬季B、平水C、洪水D、枯水28. 河漫滩相岩石成分以细砂岩和( A )岩为主,也有粘土岩。

A、粉砂B、粗砂C、砾D、泥29. 由河床改道留下来的旧河道或河漫滩中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沉积环境是( A )相。

A、牛轭湖B、三角洲C、河漫滩D、天然堤30. 牛轭湖面积不大,在( B )期间常有河水流入。

A、平水B、洪水C、枯水D、干旱31. 牛轭湖相化石( A ),常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化石。

A、丰富B、很少C、没有D、不多32. 牛轭湖相的岩石成分主要是( D )及粘土岩的互层,层理多为带状或不连续带状。

A、砾岩B、砂岩C、细砂岩D、粉砂岩33. 边滩多分布于曲流河的( D ),它是河流沉积中最重要的类型。

A、两岸B、顺直段C、凹岸D、凸岸34. 边滩沉积物以砂岩为主,分选好,夹有少量的砾石和粉砂,( A )沉积物较粗,上部沉积物较细。

A、下部B、上部C、中部D、顶部35. 边滩以小型( A )层理为主,有时见波状层理,局部夹有水平层理的砂岩。

A、交错B、斜C、微细D、平行36. 边滩沉积的岩石成分主要为( D )和细粉砂岩,层理发育。

A、砾岩B、砂岩C、粉砂岩D、粗粉砂岩37. 在河流沉积中,( A )沉积物比较复杂,大河与小河不同,同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也不同。

A、心滩B、边滩C、河漫滩D、天然堤38. 总的来说,( A )沉积物较粗,粒径和构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变化迅速。

A、心滩B、边滩C、河漫滩D、天然堤39. 从沉积物的平面分布看,河道中心的( A )核心沉积物较粗,为砂、砾岩,其上部和下游沉积物变细,以砂岩为主。

A、心滩B、边滩C、河漫滩D、天然堤40. 在沉积岩层中( A )多呈带状砂层体出现。

A、心滩B、边滩C、河漫滩D、天然堤41. 天然堤沉积砂体两侧不对称,向( A )一侧的坡度较陡,颗粒较粗、厚度较大。

A、河床B、河漫滩C、心滩D、边滩42. 天然堤沉积向( B )一侧的坡度较平缓,颗粒较细,厚度较薄,逐渐向河漫滩过渡。

A、河床B、河漫滩C、心滩D、边滩43. 由于天然堤沉积物受到暴晒,常有( B )。

A、冲刷构造B、干裂缝C、结核D、雨痕44. 洪水期间,河水常由( C )低处溢出,或在天然堤决口而分为若干分流,即指状流向泛滥平原低处流去,形成扁状堆积物,称为决口扇。

A、河床B、河漫滩C、天然堤D、边滩45. 泛滥平原常受( D )约束,中心地势最低,呈盆地状,故称泛滥盆地为洼地。

A、心滩B、边滩C、河漫滩D、天然堤46. 泛滥盆地沉积物粒径较( A ),以泥质和细粉砂为主。

A、细B、粗C、中等D、特粗47. 碳酸钙溶液沿裂缝进入岩石内沉淀而形成( D ),这是泛滥平原的重要特征。

A、钙质层B、铝结核C、铁结核D、钙结核48. 由于长期暴露于空气中,( D )沉积物常有干裂缝及局部氧化痕迹。

A、边滩B、河漫滩C、天然堤D、泛滥盆地49. 陆相沉积中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环境之一是( D )沉积。

A、牛轭湖B、冰川相C、海相D、湖泊50. 我国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常有巨厚的( D )沉积。

A、牛轭湖B、冰川相C、海相D、湖泊相51. 我国松辽盆地的( B )湖相沉积很发育。

A、寒武纪B、白垩纪C、古近纪D、第四纪52. 湖泊相沉积是( A )沉积中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环境之一。

A、陆相B、海相C、湖泊相D、冰川相53. 淡水湖泊相沉积特征是沉积以( A )为主,次为砂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砾石较少。

A、粘土岩B、粗粉砂岩C、白云岩D、盐岩54. 大陆沉积中( D )相多位于陆上气候潮湿和地势低洼的地方,常是河流汇集的场所。

A、牛轭湖 B、废弃河道 C、盐水湖泊 D、淡水湖泊55. 淡水湖泊的水体占有一定面积;湖水含盐度( A ),属酸性—弱碱性环境。

A、低B、高C、较高D、特高56. 淡水湖泊的水动力较弱,有波浪和( D )两种作用方式。

A、寒流B、暖流C、洋流D、底流57. 盐湖分布于干燥气候区,这里蒸发量( D )注入量和降雨量的总和。

A、小于等于B、等于C、小于D、大于58. 盐湖沉积初期湖水含盐量不高,主要为碳酸盐类沉积;其后沉积硫酸盐类;末期沉积( A )。

A、盐岩B、石膏C、白云岩D、芒硝59. 盐湖干涸沉积到最后,盐湖变为( D ),以致为沙漠或草原所覆盖。

A、石膏脉B、盐海C、盐碱地D、盐渍地60. 在剖面上,盐湖沉积规律( B )为:碳酸盐或碳酸钠—硫酸盐层—盐岩层。

A、由上而下B、由下而上C、由左而右D、由右而左61. 河、海过渡三角洲一般位于海湾边缘的( A )地区。

A、河口B、河漫C、分叉D、海岸62. 三角洲处于地壳持续稳定( D )地带。

A、风化B、剥蚀C、上升D、下沉63. 三角洲沉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 A )带来的碎屑物质,岩性主要是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与陆生植物、淡水动物和海生动物遗体混杂在一起的有机物。

A、河流B、冰川C、滨海D、陆地64. 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代表海或湖岸线向海或湖推进作用所形成的( C )沉积,分选好,是很好的储油岩。

A、碎屑B、细碎屑C、粗碎屑D、粘土岩65. 高建设性三角洲的沉积可分为陆上和水下两部分,( A )的为三角洲平原相,水下的为三角洲前缘相和前三角洲相。

A、陆上B、水下C、滨海D、陆上66. 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是指河流分叉至分流( B )部分。

A、入海B、河口C、平原D、水下67. 三角洲分流平原相砂岩的形成主要受( B )作用的控制,砂岩体形态以枝状为主,具正韵律。

A、海浪B、河流C、湖水D、潮汐68. 前三角洲相沉积物为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物质,具有细纹理,是良好的( A )。

A、生油层B、储油层C、盖层D、遮挡层69. 高建设性三角洲沉积的( C )特征非常明显。

A、分区B、成条C、分带D、分层70. 高建设性三角洲在平面上,由陆地向海洋方向,沉积相带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前三角洲带,这三带大致呈( C )状分布。

A、分区B、长条C、环带D、分层71. 高建设性三角洲在( D )剖面上,由下而上分别为最细的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砂、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流沼泽沉积。

A、分区B、平面C、环带D、垂向72. 高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在河流的作用下,由分支河流将泥砂携带入海,以及由决口扇、( A )促进三角洲平原不断向海方向扩展。

A、心滩B、边滩C、河漫滩D、天然堤73. 高破坏性三角洲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完全变成了( C ),向陆地方向的延伸部分则为湖泊相、沼泽相和河流相的复合体。

A、三角洲相B、陆相C、海相D、河相74. 高破坏性三角洲沉积一般较( A )较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