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②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答案】(1)C(2)B(3)C(4)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5)①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

②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

【解析】【分析】(1)C项,“渝:说明”错误,依据“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人啊!可知,“渝”意为:改变。

故选C。

(2)A项,“以”,介词,因为/ 介词,因为;B项,“也”,助词,表示判断/助词,句中停顿。

C 项,“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连词,表示转折,但是。

D项,“于”,介词,向/介词,向。

故选B。

(3)C项,“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错误,最后一段依据“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济也,尚思立志乎哉”可知,尾段强调“尚志”的重要性。

故选C。

(4)本题“志”的谓语是“不立”,且“虽”“犹”“况”作为连词往往用于句首,“况……乎”是固定搭配句式,故可断句“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况为学之大乎”;再抓时间词“昔”“识”、句首连词“犹”和“夫子”的特点行为,可断句为“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最后,抓固定搭配“况……乎”,并注意主语“夫子”与“小子”的对比关系、以及句末助词语气词“也”“矣”的提示作用,故可断句“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5)本题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已经……以后;所以:用来……的方法;尤:尤其、特别。

②尝:曾经;“受业于予”,状语后置句,跟从我学习;题:题写、写;自勉:宾语前置句,勉励自己;因为:因此写。

故答案为:⑴C;⑵B;⑶C;⑷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⑸①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

②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以前曾经看过射箭吗?靶心是射箭者所追求的目标。

于是挑选一只好弓,修直你的箭,蓄养你的体气,积蓄你的力量,站正了身子,遵照射箭的方法,来好好准备射箭。

拉弓一定拉圆,瞄准一定仔细,发射一定干脆,一直到箭正中靶心为止。

如果靶心没有确立,一个人就没有专一的努力方向,那么虽然他有好弓、强力,也会茫然无措,箭往哪里发射呢?更何况那种松弛地拉开弓来游戏,慢慢地发射,起初也没有确定的目标,更不期望一定要射中靶心,这种人,君子是要和他绝交,不和他做朋友的,就是因为这个人没有追求。

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这种理念,也可以有些警惕吧!学习的人想要成为圣贤,就好像射箭者想要射中靶心。

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就是不确立靶心来射箭的人。

志向如果失去明确的方向,就会泛滥盲目,没有标准,想要不成为妄人,大概很少见吧。

这就是为什么立志是最首要因素的道理。

已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要考虑实现的途径了,这尤其是没有追求的人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跟随老师,寻找朋友,好好读书,弄清道理,这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

于是,平时家居无事的时候,这份志向未曾怠慢过;处理事情、待人接物的时候,这份志向未曾混乱过;生活安逸、处境顺利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丧失;身处患难、心情忧郁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减损,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愿望才行。

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人啊!所以,志向一旦确立,哪怕是成为圣人,也可以实现的。

前人有话说:“有志向的人,终究能成大业。

”又有前人说:“志向不变,聚精会神。

”说的就是这啊。

如果志向不能成立,即使是细微的小事,也是没有成功的道理的,何况学习这样的大事啊!以前孔夫子具有天生智慧的资质,开始学习时,还一定要谈到志向,何况我们这样的极蠢极笨的后辈小人呢?实在是不能不以看重立志为紧要最急迫的事,想清楚啊!现在有职掌刑部的大官浚仪黄君之先生,善于教育子弟,平和而有限度,严格却又不过分。

他曾让子弟济也来向我学习。

济也请我为他题写书斋名,以自我激励,我因此为他写了“尚志”二字送给他。

过几天他要暂回老家,又来求我就斋名写一篇“说”。

我提笔把自己想说的写了出来,倒不觉得他烦人。

济也啊,好好想想立志的事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实举笏示所记曰笏:笏板B. 然是后竟不迁迁:升官C. 其事遂寝寝:睡觉D. 宿深衔之衔:怀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 骤以其语告于贯之贪于财货,好美姬C. 俟蔡平而诛镇邪封府库,而待将军至D. 后四年乃克蔡臣乃敢上壁(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