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那为什么还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为什么马哲还要出现?但是,尽管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操作下,效益可以达到最优。
但,于此同时,国内与国际的贫富差距拉大,生产关系矛盾层出,更可怕的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智”总在事后,以致环境正面临被利润至上主义的经济活动破坏的危险,而在人类能否持续生存,地球的持续运转的问题上,迫切需要“社会的理智”事先发挥作用。
所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大势所趋,马哲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其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本课先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入手,讲述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
利用辩证法,我们可以清楚的分析出资本主义值看重真理尺度而不看重价值尺度,追求效益而放弃公平,并且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使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故我们在保持发展的同时,应该寻求两者之间的张力。
并且运用辩证法和对立统一的思想,我们思考我们个人的发展在对立价值中的运演。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根据自我的特性寻求一个个人发展的张力。
其后,我们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入手,讲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和制约、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价值形式的演变和商品货币的产生、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最后从理论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展望。
其中分别从经济危机、全球化、政府专题、产业改革等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和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谈及自己的感触一者在于自身的发展,一者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马克思曾从真理和价值两个尺度分析社会的发展,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
同时也指引了我们是否应该从对立统一的辩证角度思考我们的发展呢?我们都是有理想和憧憬的,但是这些愿望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还有社会制度、生产力、传统的价值观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制约着我们的发展。
正如:实际上,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
而到现在为止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是有限的生产力。
所以,我们一直在反思的应试教育,在辅助我们选拔人才的同时,破坏了年轻人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但,我们又不得不选择应试,因为我们人口基数过于庞大,生产力不是特别发达,教育资源相对不充盈,我们没办法像欧美国家那样以创新和逻辑思考去选拔人才,也没办法想欧美那样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随换专业,有时不仅仅因为成绩,也是为了生存——这个专业我们能不能找到工作。
“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在中国的确很难实现。
但,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们放弃理想么?不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的,我们也许只是换一下时间,换一些角度去看待问题,在现实和理想的交叉区域,找到自己未来啊展的最优解。
其次,我想谈谈自己对全球化的理解与转变。
从一开始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鼓吹全球化,到现在几乎“反全球化”已成全球化。
从中国的奋力进入WTO ,到现在现在基尼系数增长,贫富差距拉大。
全球化到底是利是弊?贫富差距与之到底有什么关系?原来受主流媒体影响,跨国企业可以利用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融资,加深了国际间的依赖性,使得政治干涉,特别是武装干涉在国际国内越来越
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不得人心,使和平成为可能等。
但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意思就是把市场经济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地球上,资本主义从一个国家覆盖到整个地球上,而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跟资本主义如果在一个国家内实施的话会产生效率,会增加增产,有它正面的一个作用,这是重视资本和真理尺度所决定的。
但是谁都知道市场经济跟资本主义有它的缺陷,它忽视价值尺度,忽视人的发展,忽视公平。
并且由于有限的生产力,有限的生产力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生产,从而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为满足最必不可少的需要而不断拼搏,因而暂时被排斥在一切发展之外。
最终容易造成贫富差距扩大,而且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这个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当然在全球就产生贫富差距拉大,在早期叫做南北差距的拉大,今天演变成到一个富国跟穷国之间的对立的问题。
但国家不能放弃发展,所以寻求效益与公平、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张力,利于人与国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前进。
而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渗透到全球各地,影响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放大的国与国之间的。
由于全球化的同时,产业链条的不均匀分布,结果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
从而不仅拉大了贫富差距,同时也破坏了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采用“科教兴国”战略,激励推动科技发展,欲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其原因之一也在于争夺产业链条六大环节中最多盈余的环节。
而从文化来讲,各地文化差异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可能会陷入恶性竞争,并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这些年来并没有缩小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贫富差距,反而拉大了两国经济差距。
但从文化全球化来讲,各地文化差异逐渐缩小,世界各地加快经济交流,各国的商业智谋逐渐缩小。
文化所带来的贫富差距有可能消除,但技术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缩小这种差距的努力也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利用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次贷危机也会对中国造成一定影响,但正是由于社会主义追求公平,仅把发展资本作为手段,并在关键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产业进行宏观调控。
所以才没有收到极大的危害。
正如邓小平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相信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