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和中国的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和中国的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和中国的相比有哪些优缺点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中国人会说,不用比了,美国的教育制度一定更好。

笔者看来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一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

,因为美国人发现在世界中学生数理化竞赛上,中国的中学选手通常都能进入前三名,经常的是前三名中有两名甚至更多的中国学生。

为弄清原因。

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就到中国来考察中国的中小学教育。

考察团的结论十分惊人。

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水平,特别是中国学生的数理化等科目的水平远远超过美国同学。

比如中国高一同学的数学水平通常能达到美国高三同学的水平。

中国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远多于美国同学,课外作业,练习的数量和质量也都远远超过美国学生。

考察团忧心忡忡的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改变,二十年后美国的科技大国的领先地位就要让给中国了。

几乎同一个时间,中国发现美国的科技水平很高,得到诺贝尔奖金的学者很多。

就派了一个教育代表团去考察美国的大学教育。

考察团的结论也很惊人,几乎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认为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有很大的有优势,美国大学的科研水平很高,教育注重启发性,教师同学生有很多互动,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

考察团忧心忡忡的报告说,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改变,二十年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同美国的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二十年过去了。

现在到了21世纪初。

美国的教育体制并没有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基本还是老样子。

可是两个考察团的预言都没有变成现实。

美国的先进科技依然领先,中国的科技水平也没有被美国进一步拉下太远。

为辈子苦工。

这就是所谓的:一考定终身。

所以中国的小学生从入学开始,都有一个考大学的远大目标。

每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努力学习,每天很早就上学。

下午5点才能回家,晚上还要做两个多小时的作业。

假期也不一定能闲着,很多时候都要参加补习班,要自己在课外时间多学英语,学数学,以求在学习上能领先别人一步。

在学校,班级,年级,每次考试都要排名次,看看每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如果进步了,老师,同学都会对你有很多鼓励。

家长也会非常高兴,常常还有奖励。

考得不好,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你,家长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所以中国学生都知道考试分数的重要。

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考试。

中国同学中流传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在考试竞争和分数压力面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发挥到了极限,对一些需要做很多练习需要较多学习时间的学习科目,如数学物理等,中国学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以至于世界中学生数学物理竞赛中,前三名每次都有中国人。

典型的一次是,前三名中,一,三名是中国人,第二名是美国人,可也是移民美国不久的华裔。

很多中国中小学生移民美国,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美国学校中显得如此突出,以至于美国学生大都认为华人学生在数学物理方面有特别的天才。

其实只有中国人才知道,这种“天才”完全是勤奋带来的。

而中国学生的这种勤奋,又是竞争激烈的环境逼出来的习惯。

对中国的中小学校领导而言,高考的压力和动力引导下,也同样发挥了极高的工作效率。

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

比的就是升学率,如果某个学校的升学率不高,就被认为是个不好的学校,学生家长都不愿意送学生来学习,政府拨款也比较少,这样一来,不但这个学校的老师待遇会比较差,就连当这个学校的校长,也是无名无利,连面子都没有。

所以他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要努力提高升学率,有了这个东西,就有了一切。

如果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很高,很多学生家长就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子弟送来,这样就会产生入学名额供不应求的情况。

考入好中学需要很高的分数。

淘汰率很高。

入学生源素质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了该学校的升学率。

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有些富人子弟分数不够,也想把子弟送来,那么就要交“择校费”。

重点中学都有中考录取分数线,如果你家子弟差了几分,还想进入这样的好学校,那么就拿钱来。

择校费通常都很高。

经常高于一万元,甚至有的学校的择校费是:“(比录取分数线)少一分,就交一万。

”在中国,只有家境富裕的学生才能交得起择校费。

由这种择校费产生的额外收入就可以用来改善学校教师和行政领导的待遇,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除富人外,很多官员也要设法送子弟来读书。

可如果达不到录取分数线,就需要权力来达到目的。

所以中国的重点中学常有些录取名额是留给当地当权官员子弟用的。

政府领导批条子,有些成绩不够的政府官员家庭子弟也可以进好学校。

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现象。

这种“腐败”不但对学校却有很大的好处。

政府对重点中学的拨款可能比较多。

对重点学校的校长而言,也会有很多好处。

比如会有比较多的人求他。

这种掌握学生入学权力的状况,使他在政府官员(中国的中学校长也是一种政府官员)中间如鱼得水,有较多可以用来交换的权力,就能交换到较多的自己需要的东西,如升迁的机会等。

对于重点中学(小学)的校长而言,“重点”两个字给他个人也带来很多利益,所以他也一定要紧紧抓住教学质量(升学率)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

落后的学校要往前赶,先进的学校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你追我赶就形成了良性竞争。

就象参加奥运会必须要办好国内联赛一样。

学校间的竞争使得中国中小学各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都得到提高。

对重点中学(小学)的老师而言,因为学校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升学率),校长对各老师会采取种种竞争性考核办法,且考核结果常常要同老师的使用和待遇挂钩。

学校对所带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的老师就重用,分房子,发奖金,评职称。

提高待遇。

那些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学生升学率高,出了名,也象明星一样,会有很多人追捧,会有许多家长指名要送学生来给他教。

这种局面下。

那位老师的各种利益也一定不会少。

此外,这些老师如果业余时间去办个补习班,也一定会有许多学生报名参加,那他也很快就致富了。

这样一来,这位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的前途就十分光明。

可学校对那些所带学生成绩搞不上去的老师,就会冷遇,淘汰,不分房,不评职称。

他也没有自己业余(星期天)办补习班的机会。

他的前途只会是暗淡的。

在这样一个一切围绕升学分数转的残酷竞争氛围中,没有一个老师敢于偷懒,老师的工作强度也达到了通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笔者现在生活城市的一个办得不错的新的私立学校中,尽管老师待遇还不错(月薪5000,有住房)老师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7点(带早自习)到晚上十点(带晚自习)。

笔者还了解到某次本市一个小学招聘一位教师,应聘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要经过三轮多项的竞争。

要比试讲,课堂效果分析,教案,等五六个项目)最后胜者水平之高都令咱这做大学老师的咋舌。

在这种竞争体制下,好的老师自然能出头,水平不高的老师也会逐步淘汰,时间久了也就造成了中国水平很高的一批中小学教师队伍。

用一句管理学的话来说,就是竞争出人才。

美国的中小学的气氛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中国中小学生是生活在竞争压力极大的考试地狱之中的话,美国中小学生就完全是生活在几乎没有什么压力的童年幸福的天堂里。

一位中国学者举家移民美国,生活工作各方面都还顺利,可一件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使他忧心忡忡。

就是自己读小学的孩子,同在中国时完全不同了,除了老师有时布置的一些游戏性质的手工劳动外,孩子放学回家几乎完全不做作业。

你问他,说是老师没有布置作业。

所以孩子放学后玩的时间大约是在中国时的三倍。

同中国大部分家长一样(美国家长很少这样的),他也要关心,参与和管理孩子的学习状况。

经过仔细了解和询问,他发现美国老师在课堂上很少讲解书本内容,经常是讲些故事,提个问题让学生来发言讨论。

很多上课时间都在做游戏。

学校所教的数学水平很差,竞是孩子在中国两年前学的内容。

科技超级大国的这种教育水平大出他的意外。

使他十分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教育会不会毁了。

甚至连是不是应该把孩子送回中国国内学习的想法都有了。

因为种种原因和困难,送孩子回中国学习的想法没有实现,慢慢地他也发现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有其特别的优点。

来美国一年半左右的一天。

(相当与中国)五年级的孩子问他一个问题:“你认为老不什总统,在领导联军打败伊拉克的萨达母以后,是否应该继续进攻占领伊拉克,并推翻萨达母的统治?”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生水平的父亲也觉得不容易回答,于是就象通常的中国父亲会说的标准回答一样,简单地说:“你小孩子不用考虑这么复杂的问题,你现在只要好好学好英语,数学,打好基础,以后长大,这些问题自然就明白了。

”可孩子并不罢休,说是老师布置的研究题目,要独立写一篇分析文章的。

这个父亲觉得美国老师这么做也是很不合适。

这样的该由总统来考虑的问题竟然成了小学生的讨论课题。

在他看来至少也应该是研究生才合适讨论这样的问题。

可在孩子追问下,父亲也只好随便回答几句。

没想到孩子竟不同意父亲的看法,并且还有一条条的理由。

父亲为了尊严再争辩几句,孩子不但不同意父亲的观点,还竟说要拿证据给他看。

几天后孩子拿来许多复印的资料说是图书馆查来的。

然后用资料证明,头头是道的说明他的观点。

经讯问后,才知道这个问题,孩子在学校上课时已经讨论多次了。

查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的练习也是经常做的。

看到这种情况,这父亲感慨很多。

这到美国来一年多的不长的时间里,这孩子真是长大了,成熟了很多。

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竟然能同父亲平起平坐地讨论应该是由总统考虑的问题。

并且还头头是道,有章有法。

这可能中国国内本科学生都做不好的事情,美国的小学生就做到了。

此外,美国中小学生还有些特点。

一是因为经常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

二是由于业余生活时间比较多,所以社会知识,交际能力也比较强。

最后美国学生会赚钱,并以不向父母要零花钱为荣。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多,另一方面是,无论家庭贫富,美国家长也很少给孩子零花钱。

目的是锻炼孩子赚钱的能力。

这样一来,美国学生一进入社会,就很容易谋生。

说到这里,我们要总结一下中美两国中小学教育体制的优缺点。

中国有大学统一考试,并且淘汰率较高,能否考上学对中国人前途的影响很大。

所以中国的中小学生都投入一种应试教育。

在激烈的考试压力下,中国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科学的学习水平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大约平均水平比美国同年级学生高两年的水平。

可是中国学生因为很多时间都在学习,参加社会活动做游戏很少,社会和生活知识比较差。

动手能力也都比较差。

至于研究问题的能力就几乎是空白。

中国学生也通常缺乏社会知识,特别是缺乏经商的知识。

(中国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因为业余时间多,社会知识多,反而经商不错。

)由于数理化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创新的机会不多(对中小学水平而言)所以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如美国学生。

美国没有大学统一考试,除少数名牌大学比较难考外。

一般而言进入大学相对比较容易。

是否能进入一个大学多半不是因为学习成绩的限制。

最大的限制通常是经济考虑,是是否出得起学费的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