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摘要]艺伎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艺伎集中了日本文化的某些精髓,成为了一种艳丽而又神秘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艺伎传统文化和服表演男权一、日本艺伎起源艺伎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当时声色业昌盛,妓馆从民间招收男子到妓馆内男扮女装,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歌舞助兴,或是招收一些女子经过训练后成为击鼓女郎,渐渐地发展成专门的妓种。

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见习阶段称“舞妓”。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伎在日语中,“妓”指的是女性艺术表演者,因为艺伎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

日语中的“伎”原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为了避讳这样的误解,我们用“艺伎”来代替“艺妓”。

二、艺伎的培养古时,十来岁的女孩子进入艺伎馆后先要在艺伎馆做女佣,服侍艺伎,同时开始学习艺伎艺术。

其中包括日本传统的三味线、击鼓、舞蹈、谣曲、茶道、花道、书道,以及鞠躬、斟酒等礼仪。

1十二三岁时,学艺的女孩成为艺伎学徒,可以进入茶屋为客人表演。

成为艺伎学徒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首先要认一个正式的艺伎为姐姐,姐姐既要教导她艺伎圈内待人接物的方法,同时还要为她介绍茶馆、客人。

在一个黄道吉日,举行敬酒仪式,艺伎向姐姐、妈妈和老师敬酒,表示正式进入艺伎业。

同时以艺伎馆的名称为姓,在姐姐的艺名中取一、二字组成艺名。

艺伎学徒首先要拜访茶馆,客人不能直接去艺伎馆,而要通过茶馆召请艺伎。

2到十六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伎,整个演艺历程长达五年。

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伎”。

艺伎生涯一般到三十岁完结,在三十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伎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伎之陪衬。

现在,由于法律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

三、艺伎的住所艺伎聚居在叫做“廓”的特定区域,也叫做“花街”。

她们平时生活在艺伎馆(日语称作“置屋”或“屋形”),所有日常琐事都有人料理,除了酒宴歌舞,她们几乎与世隔绝,把自己的生活深深地隐藏起来。

艺伎通过古典艺术的训练,培养古典式的高贵气质。

她们学习歌舞书画,茶道花道,掌握了上流社会的复杂敬语,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均透露出古典教养,展现出合乎日本社会观念的女性美。

艺伎馆,日语称作“置屋”或“屋形”,是艺伎的栖息地。

艺伎馆对于艺伎进行投资,负担艺伎的生活费、学艺费、服装、化妆费,而艺伎的酬劳便是对于艺伎馆的回报。

艺伎馆的老板娘被称作“妈妈”,大都也是艺伎出生身,直接向艺伎传授种种经验和艺伎行业的规矩。

艺伎馆和茶馆的开设地收到严格的限制,大都集中在一处,如京东主要集中在新桥、深川,京都则集中在祗园一带。

四、艺伎的服饰和妆容艺伎的服装是十分华丽而昂贵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成。

京都舞伎的服装更是著名,悬落飘逸,重量相当沉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男众”来帮忙。

男众是艺伎馆中的男性仆役,也称作“更衣”,他们是惟一可以进入艺伎馆房间内的男人,负责将艺伎的服饰穿得尽善尽美,也是花柳街各种关系的桥梁。

艺伎的和服和普通日本和服不同,普通和服后领很高,把脖颈完全遮住,而艺伎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且有意向后倾斜,让脖颈完全外露。

和服袖子则格外宽大,衣襟很长。

和服用料大都是绫罗绸缎,印有绚丽的花纹,并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的和服。

艺伎的腰带结在身后,不像妓女那样结在前面。

在重要场合,和服的双肩、双袖和背部还要缀上艺伎馆的家纹。

由于和服长裾拖地,行走时要手提衣襟。

一般日本女性右手提襟,而艺伎左手提襟,用右襟合缝盖住和服内中衣的门襟合缝,表示“卖艺不卖身”。

艺伎学徒穿着鲜艳,年长的艺伎穿着较为素雅。

艺伎化妆也十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原料为主。

最醒目的是,艺伎会用一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这种白粉过去用铅或汞制作,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致使艺伎的皮肤黑黄并患有各种皮肤病。

明治维新以前,艺伎的穿着打扮往往是当时女人效仿的榜样。

当时女子化妆通常把眉毛剃去,在眉毛上方额头画上粗短的“峨眉”,已婚女子把牙齿染成黑色。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禁止剃眉染齿,但是,艺伎的装束打扮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发型上,艺伎用一种极富黏性的膏体涂抹头发,在头顶盘一个大发髻,发髻内衬上绸巾,有时衬上纸片使发髻饱满高耸,固定后插上发簪。

发簪种类繁多,根据时令季节调换。

发簪中间分开处露出里面的绸巾,绸巾的颜色表示艺伎的等级,艺伎学徒用红绸,正式的艺伎用花纹绸巾。

梳理这种发髻通常在理发店完成,发髻完成后要保留好几天,到洗发时再重做。

因此艺伎睡觉使用木枕,睡觉事枕在脑后,使发髻悬空以防变形。

到20世纪50年代后,艺伎开始使用假发套来代替发髻。

艺伎的所有生活细节严格遵守古训,和服、黑髻、白面、绸伞,如同古画一样。

五、表演与待客艺伎经受过严格的训练,她们美艳柔情,服饰华丽,知书识礼,精通各种歌舞乐器,还需要对国际新闻、花边消息了如指掌。

艺伎的主业是陪客人饮酒作乐,她们十分健谈,懂得如何迎合客人的喜好,善于察言观色,找到合适的话题以活跃酒桌上的气氛,让客人尽兴的同时,也能维护客人的自尊。

艺伎一般在专门的艺馆待客,除非有熟人或名士的引荐,才会到茶馆酒楼出席私人宴会。

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

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艺伎出勤赴宴时,会有提著三味线琴箱的男众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伎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伎,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好色之徒的骚扰。

艺伎的表演一般有一人弹三弦,一人击鼓,一人歌唱,一二人起舞。

艺伎表演时所使用的道具从狭义上专指手持的表演用具,包括各类乐器、饰物;广义上应当包括伎馆、歌舞伴奏者,甚至艺伎所学习的所有知识。

艺伎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两种。

除此之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

六、艺伎的贞洁艺伎是一种在日本传统的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而非妓女。

18世纪中叶,艺伎作为一种职业被合法化,其职业规范和习俗也随之确立,只卖艺不卖身的行规被广泛接受。

如果说某个艺妓卖身,那纯属个人行为。

有艺伎会因为生家需用钱等社会弱势因素,或遭人口贩子贩卖要早日还债赎身,也可能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伎便开始从事性交易。

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

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伎,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

尽管如此,真正一流的艺伎还是“卖艺不卖身”的。

“卖艺不卖身”并非指艺伎没有爱情生活。

艺伎一般会物色一个财力充盈的人作为“旦那”来提供金钱等实质援助,照料艺伎的生活所需。

古代的日本,结婚后的女性必须放弃艺伎的工作,直到现代这个行规才被逐渐取消,让艺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但大部分的女性仍然依照传统,在婚后离开艺伎的行列,而离婚后重返艺伎行业的人却不在少数。

日本的艺伎研究者认为,艺伎除了歌舞弹唱、端菜斟酒、显示美丽气质、陪酒聊天之外,也常常出卖色相。

不出卖色相的艺伎不足二十分之一,其中出卖色相的标准为:“同时和两个以上的男子相通,或极短的时间内更换其配偶。

”3七、艺伎的日常生活由于被服务对象的地位所决定,过去艺伎很少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

她们深居简出,通常人们在公开场所只能见到行色匆匆的从住地赶往茶社,或从茶社赶回住地的艺伎。

艺伎外出时要乘坐放下帘子的人力车,步行则要在头顶上扣一个宽大的竹编草帽,把整个脸部遮掩得严严实实。

艺伎群体相当封闭,一直被笼罩在一种神秘的境况中,即使在现代物质高度文明的日本,一般人也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只能在电影或电视镜头中了解她们。

艺伎的收入不菲,气质超凡脱俗,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很差。

有顾及此,艺伎的雇主会为她们提供贴身保姆照顾其起居饮食。

八、艺伎业的现状日本历史上的艺伎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集中地区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

在二次大战后,艺伎业行业日渐萧条,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伎又兴盛了一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文化和日本新文化的双重冲击下,艺伎行业逐渐走向衰落。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艺伎还保留有几百人之多。

但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艺伎业再度陷入低谷。

艺伎的衰落也曾促使它进行过一些改革,以适应时代要求,如聘请京都以外女人加入,在茶馆设立酒吧间吸引深夜来客等,都起色不大。

由于艺妓的内部管理极为严格,繁复的礼仪与刻板的舞蹈训练很难吸引。

在现代很多青年男女看来,艺伎已过时了。

现在,艺伎行业借助网络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最初的艺伎大多来源于有志献身这一充满浪漫情调行业的女子,二战后则基本来源于为生活所迫的孤女或艺伎的私生女。

而今,大多数年轻的艺伎们却是冲着丰厚的收入而加入这一行列的。

艺伎业虽衰犹存,但艺伎文化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日本。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描写艺伎恋情的。

被称作“艺伎道”的行为规范,也已经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一种生活和社交典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艺伎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现代日本文化之中,并没有衰落。

九、艺伎存在的意义艺伎并非日本特有,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只有日本的艺伎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长期的男权至上的封建日本,艺伎表现出理想女性百依百顺的典雅形象,具有凌驾于普通女性至上的高贵气质,吸引看无数异性顾客,也成为了日本女性的楷模。

可以说,艺伎作为一个新鲜的妓种为当时声色泛滥的日本注入了活力。

艺伎不仅是满足上层社会男性对女人的各种妄想和占有欲,也在商业、体育、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舞伎和艺伎取悦来自社会各处甚至世界各地的权势人物,要时刻准备着与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语种交流,有时候甚至像个外交家。

经济繁荣时,大公司为揽生意,总要把请艺伎当成公关手段。

二战后,作为日本文化外交的一种手段,艺伎们经常要接待外国政要。

从一方面说,艺伎是日本男权社会中,寄托男人艺术与性幻想的载体。

她们牺牲了作为一个普通女生的幸福,而被培养和改造成迎合男性审美的形象。

她们的生活表面看来精致光光鲜,而其本质却是残缺而支离破碎的。

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法像普通女人一样享受爱情、婚姻与家庭,她们生活在一个与其他女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从另一方面说,艺伎是这个浮华而失落的世界的艺术家,是更懂得生活的优雅女人。

她们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穿着打扮,力求妆容与服饰的完美无瑕。

她们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她们常常机敏过人,富有远见,懂得在不冒犯别人的情况下表达己的想法和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