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与答案(一)一、单项选择(2分×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1、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B.7月5日C.8月5日D.9月5日2.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哪国学者第一提出的( )。
A.日本B.中国C.美国D.德国3.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按照是()。
A.环境标准样品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4.我国最早提出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进展的战略方针是在()A.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爱护会议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爱护会议D.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5、清洁生产”概念最早产生于()A、美国B、英国、C、中国D、欧盟(欧共体)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的规定,环境阻碍评判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时期报批?()A.设计时期B.可性性研究时期C.竣工验收时期D.投入使用时期7、我国《环境爱护法》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所规定的诉讼时效是()A.1年B.2年C.3年D.5年8、下列关于矿产资源的讲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任何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B.关系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一样矿产资源能够由集体所有C.除依法由集体所有的以外,矿产资源一律属于国家所有D.个人不能成为开采国有矿产资源的主体9、我国法律首次显现“公害”一词,是()A.1978年的《宪法》B.1979年的《环境爱护法(试行)》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爱护法》10、《水污染防治法》没有禁止新建排污口的水体爱护区是()A.重要的渔业水体B.重要的江河发源地C.风景名胜水体D.生活饮用水源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备选项中有2—4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全部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产业革命后到20世纪50年代闻名的公害事件有()A.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B.伦敦烟雾事件C.水俣病事件D.博帕尔事件2、我国环境与资源法的差不多原则包括()A.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进展的原则B.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爱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D.环境责任与环境民主原则3、环境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或申请强制执行应当具备的条件是()A.环境行政相对人按照环境法律、法规应当承担某种义务B.环境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有意没有履行该义务C.环境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D.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的环境行政机关,必须享有该项行政强制执行权4、下列哪些行政责任形式属于补救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A.赔礼道歉B.排除危害C.行政处罚D.停业治理5、同传统的民事侵权相比,环境侵权的特点是()A.当事人地位事实上不平等,受害主体不仅包括当代人,还可能包括后代人B.侵害对象的广泛性与复合性C.环境侵权行为在宏观上的价值双重性D.环境侵害具有连续性、潜在性、不明确性三、简答题(5分×4=20分)1、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其意义如何?2.当前人类面临的要紧环境咨询题3.什么缘故要确立预防为主原则?4、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及其特点四、论述题(15分×2=30分)1、试述环境行政处分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区不2、征收排污费制度存在的要紧咨询题及其计策五、案例题(10分×2=20分)1 、河南省某县个体户曹某于1991年在该县城南建起城南加油站,1970年建筑的中州制约厂的大口井仅隔5 .7米。
加油站与医药工业用水太近,而且没有通过环保部门的环境阻碍评判、“三同时”的审批和验收。
城南加油站的油罐和装卸汽油时渗漏的汽油以及所洗油罐的污水就地排泄,污染了地表并渗透到地下水层,导致地下水流向下游的大口井被油污染。
1 995年5月26日,中州药厂的两名职工正在井房查看水位,随后一声闷响把两个人冲到井房外不醒人事,被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一人烧伤面积大约9 0%,抢救无效死亡,另一人被严峻烧伤,且留下严峻的脑震荡后遗症,丧失了工作能力。
案发后,经国家燃料油质检中心检验,井水含不合格汽油达14%,经环保部门勘测,该加油站是中州药厂大口井井水的惟一污染源。
1995年8月,该县环保局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3条第1款的规定,对城南加油站处以罚款2万元。
同时该县人民政府下达文件,责令城南加油站停业,并于一个月内搬迁完毕。
但曹某不服,拒不搬迁,并向该县法院起诉,要求撤消县城建环保局对该加油站作出的处罚决定。
请咨询:(1)本案中,曹某应否承担环境行政责任?试讲明理由。
(2)本案中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3)行为罚又有哪些?2、某县有一乡镇化工厂,从事废油加工业。
化工厂地处小河上游,河下游有一小型水库,由马某承包,从事淡水鱼养殖。
从1993年4月起,马某经常发觉死鱼现象,经环保部门检验,河水中有毒化学品含量超标。
马某查看后发觉只有该化工厂一家向水库排放废液。
马某即向化工厂提出异议,要求化工厂采取措施,减少有毒化工废料的排放,但该工厂置之不理。
马某向县环保局申请处理这一纠纷,要求化工厂赔偿其鱼苗缺失2000元,因鱼苗死亡而减少的收入4000元、清理水库被污染的费用1800元,共计7800元。
双方在环保局的调解下达成协议,由化工厂赔偿马某7800元。
但事后,化工厂认为,调解协议不当,化工厂仅应对马某鱼苗缺失20 00元负赔偿责任。
故而,化工厂以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同时,化工厂拒绝向马某支付赔偿费用。
请咨询:(1)化工厂的看法是否正确?什么缘故?(2)某县法院对化工厂提起的诉讼应如何处理?按照是什么?(3)马某能够通过什么途径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1、A2、C3、B 4.C 5.D 6. B 7.C 8.A 9. A 10.B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1.ABC2.ABCD3.ABCD4.ABD5.ABCD三、简答题(5分×4=20分)1、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其意义如何?答案: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是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在法律上客观反映。
(2分)其意义体现在:(1)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2、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复原和爱护,并可为开发新的自然资源筹集资金;(3)有利于保证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连续进展。
(3分,每点1分)2、当前人类面临的要紧环境咨询题答案:环境咨询题,又称为环境资源咨询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阻碍和危害。
(1分) 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环境咨询题要紧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加速、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污染导致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大规模生态破坏等。
其中,最严峻的环境咨询题有: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分,答出上述十个环境咨询题之任意4个得满分)3、什么缘故要确立预防为主原则?答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简称预防为主原则,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咨询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操纵在能够坚持生态平稳、爱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宝及保证经济和社会连续进展的限度之内。
(2分)之因此确立这项原则是因为:1、能够获得投资少,收效大的成效。
2、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即和谐进展原则)的重要保证。
3、能够使我国环保工作由消极的应对转为主动的预防。
(3分,每点1分)4、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及其特点答案: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危害环境二侵害了公共财产或其他人的财产、人身所应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后果。
(1分)其特点有:1、要紧是一种财产责任;2、是平等双方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承担的责任;3、民事责任范畴的大小与污染危害造成缺失的大小相当;4、不以致害人的过错为要件(4分,每点1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1、试述环境行政处分与环境行政处罚的区不答案: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不,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制裁的主体不同。
实施行政处分的主体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而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环境资源治理部门。
(2)制裁的对象不同。
行政处分的对象是在环境资源爱护中违法失职的人员,即本单位或者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不适用于单位;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所有污染和破坏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同时不需要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3)制裁情节不同。
行政处分一样针对违法情节较重但又不够刑事惩处的人科处的;行政处罚能够针对一样违法科处。
(4)制裁的方式不同。
行政处分采纳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留用观看和开除等方式,而行政处罚则是采纳罚款、责令停业或关闭、吊销许可证等多种处罚方式。
(5)补救途径不同。
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向上级机关或决定机关申诉,而对行政处罚不服的,不仅在法定期限内能够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当事人也能够直截了当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6)制裁程序不同。
行政处分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或者《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行政处罚则按照《行政处罚法》、《环境爱护行政处罚方法》等规定的程序进行。
(15分。
每点3分,答对其中任意5点得满分)2、征收排污费制度存在的要紧咨询题及其计策答案:排污收费是国家环保机关依法对直截了当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
(2分)现行《排污费征收使用治理条例》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完善,但也有不足之处:(1)在排污费征收使用治理上,倾向于注重收费和治理污染的约束机制,忽视诱导机制的运用。
而排污费作为国家环境治理的一种主动手段,应当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突出其诱导机制,使排污者意识到缴纳排污费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从而使其主动推行清洁生产,进展循环经济加大治理,削减排污量。
(2)征收范畴并未覆盖到因此环境污染行为,如对六定性污染源等未收费,这不利于环境治理的改善,也不符合污染者付费原则,也将上述污染源纳入收费范畴。
(3)收费标准缺乏灵活性。
(每小点3分,共9分)我国经济社会进展在地区间极不平稳,可全国一个标准或地点只能制定更高标准,造成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收费难,或者阻碍其经济的进展;对发达地区,收费起不到应有的成效。
因此应当按照区域经济进展水平和环境条件的差异,对收费标准做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