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银行和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选择与评价_吴昭蒙

当前我国银行和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选择与评价_吴昭蒙

商界论坛物流贸易
·194
·
当前我国银行和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战略选择与评价
吴昭蒙
摘要: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巨大需求吸引金融机构和电子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相继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

开展该业务,我国银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有着不同的行业特征,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和结构着手,基于银行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可供各方选择的战略路径,并试图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银行;电子商务;战略选择
据申银万国一分报告指出,2012年我国银行业供应链融资余额能达到6.9万亿的水平。

时至今日,不仅银行进行供应链金融创新方兴未艾,就连如阿里集团、京东商城、苏宁电器等电子商务平台和一些外贸服务平台也开始对这片金融蓝海虎视眈眈。

自从2011年阿里金融与建行的合作结束以后,电商们已吹响了进军供应链金融的号角。

选择合作还是竞争是目前电商和银行之间的博弈问题。

一、供应链金融体系构架
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厂商之间的长期稳定贸易合作关系,涉及商业银行、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通过对整个供应网络中的资金流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整体资金效率,为供应链参与者提供多赢的一种金融解决方案。

除上述基本机构参与者外,完整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还包含制度环境、技术环境和政府监管等。

二、银行与电商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战略选择与评价
战略选择:
在进行供应链金融布局过程中,银行具有雄厚的资本优势,但是物流、商流方面比较脆弱;而电商则恰恰相反,作为商业交易平台,电商拥有的正是银行缺乏的数据信息入口。

因此,本文提出银行和电商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两种战略选择:
1、S-S-O(优势-优势-机会)战略合作
银行与电商平台首先可以考虑战略合作。

利用企业供应链融资需求旺盛的外部机会,首先将供应链整合进入电商平台,建立数据入口;然后依托电商平台对商家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集成化的供应链评价标准,对企业资信进行甄别;最后由银行对获得资格的商家授信。

这种战略选择有助于双方构成一个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有利于各自更专注于发挥自身所长,获得双赢,同时可以避免双方发生恶性竞争,相互吞蚀对方业务领域。

2、S-O(优势-机会)战略竞争
基于银行视角,面对企业越来越青睐电子商务平台的机会和自身对掌握客户信息的需要,银行可以依靠自身雄厚的资本优势,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和其他配套设施。

此战略让银行利用资金优势打造平台,补足自身缺平台、缺数据的短板。

由银行给商家提供与电商平台同等的交易环境,并用快捷的金融服务黏住商家,将信息主导权掌握在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应充分发挥作为资金提供者的作用,体现金融服务职能,并且重点发挥供应链财务管理的专业素质;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黏着商家手段只是提供交易平台,运营目标应注重于体现辅助供应链管理的功能,而不是将盈利作为首要目标,否则容易留下银商矛盾的隐患。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视角,面对入驻平台商户巨大的融资需求,电商平台可以建立自有金融服务公司。

在平台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电商应利用自己网络化的电子交易平台优势,并依托在线支付平台,建立合适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针对性地设计注重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的金融产品。

这样便可以排除银行的干扰,向平台内的商家提供成本低廉、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战略评价:
战略一的好处在于,银行和电子商务平台能避免相互之间的竞争、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更能互利同赢。

但是该战略存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若协调不利容易出现合作裂痕。

战略二的好处在于,能够分别让银行和电商建立独立自主的金融生态系统,庞大、完整的数据库有利于对客户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经营策略的调整。

但是该战略势必让两者形成激烈的竞争,不能化解银行和电商之间相互构成威胁的因素。

三、结语
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应主要从资金流的角度切入,而电商则主要从商流角度切入。

在实践中,两种战略均可看到。

由于银行存在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不具备物流系统,缺乏交易数据入口,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时候难免显得比较被动。

因此,许多银行纷纷上马电子商务平台,如建行“善融商务”,旨在打破传统银行的缺陷,为自己增添电商基因。

而电子商务在思考是否与银行合作的时候选择面似乎更宽,某些电商在争取到小额贷款牌照以后全面升级自己的系统,为商家提供金融服务,如阿里小贷,苏宁小贷等。

京东商城也在加强布局仓储、物流、支付、贷款等全产业链环节,力争打造一个“闭合的供应链”。

电子商务平台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有着先天的信息平台优势,在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时往往以贸易型融资为主。

然而银行则能针对资金量需求巨大的行业(如矿产资源、能源、和高技术等行业)进行金融方案的设计,可以兼顾生产性融资和贸易型融资,与电商目前注重的平台商家贸易型融资有区别,但也并不排除电商进军生产性贸易融资的可能性。

因此银行在开展电商平台时不能局限于电商思维,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证原有业务质量的前提下争取跟上大数据时代的节奏。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李勤,韩凯.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M].财政金融
[3]姜蓉.打造服务“闭环”圈住供应商———电商巨头争相开启供应链金融[报纸].中国经营报,2012.12.24:
第E03版.
[4]李银莲,梁宵.瞄准6.9万亿蓝海空间———银行上演供应链金融卡位战[报纸].中国经营报,2012.10.22:
第B04版
[5]官惠宣.加快供应链融资电子化建设.金融时报,2012.10.29:第011版
[6]COF World编辑部.2012中国供应链现状与需求调查[M].COF World,2012.10:35-42
[7]欧阳徽,石雯霏,莫小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期刊].中国市场,2011(36):14-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