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写作教学] - 2020 美文欣赏 - 史春妍:花的知己是春天

[中小学写作教学] - 2020 美文欣赏 - 史春妍:花的知己是春天

花的知己是春天
史春妍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缘分就是让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想来,我和《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情缘便是如此。

一路走来,流年深处,那些美好的过往,在心底温润绽放,朵朵娉婷。

和那些“一见钟情”相比,我和《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遇见则属于有故事的“二见倾心”。

犹记十多年前的青葱岁月,我和两位好友都还是南京市骨干教师高研班的学员,我们仨也是一个学习小组的组员。

那一日,为了完成培训班的结业作业——在杂志上发表一篇自己的论文。

于是,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在小语界影响较大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投稿。

按照杂志上的电邮地址,三篇稿件一齐发出。

记得我当时写的是《让语文教学清晰起来》,里面写道: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
很快,我们收到了回复。

他们俩的关于阅读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章都被编辑提了修改意见,但修改之后就可以发表。

而我的“大文章”却被无情告知“抱歉”,不被录用。

和《语文教学通讯》的初相遇就不被待见,尤其是同伴都成功喜悦,只有自己被“无情抛弃”,难过中还夹杂着些许难为情,那样的滋味就像遇见冬天又喝了一碗冰冷的水,刻骨铭心。

现在回想,真是应验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痛定思痛,找来很多期的《语文教学通讯》细细品读,揣摩杂志主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对照着思考自己到底失败在哪里。

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像我这样一个憋着一口气的“有目的”阅读,就是鞭策着自己,痛并快乐着。

大量的阅读,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写文章不要人云亦云地去说一些“正确的废话”,而是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在实践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文字中遇见成长的自己。

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自己感兴趣的汉字研究,我将识字教学确立为了自己主要研究的方向。

2011年秋天,通过对各个识字教学流派主张的学习研究,对当时全国在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以及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当下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剖析,对识字教学未来何去何从,如何探寻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之路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写成了文章《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诊断和改进策略》,并给《语文教学通讯》投稿,这篇文章足足写了近六千字,加上之前被拒绝的经历,所以投稿后特别不自信,每一天都忐忑地等待着。

这一次的回复依旧很快,结果却出人预料。

我的文章被录用了,只是太长,主编要求删减一些。

拿到《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11月刊,激动到手抖,杂志把我的这篇文章放在了主打的栏目“论语”中,并且给了整整四个页面,这是我有史以来发表的最长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识字教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也是我后来参加“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提交的主要论文、论著中重要的一篇。

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12月6日“史春妍名师工作室”成立。

作为自己成长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著名儿童教育家王兰老师、袁浩校长,裴海安主编,省市教研员以及我的师父、著名特级教师潘文
彬校长和我们“攀·灯”团队的兄弟姐妹等一起到场祝贺,并开展了以“雅趣,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为主题的识字写字教学研讨。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裴主编。

裴主编虽是西北汉子,但说话却非常温柔,语速很慢,温文尔雅。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在赶来南京的路上,连夜读完了我的新书《静下心来教语文》,并对这次研讨的主题“雅趣识字”非常赞同,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本人三个层面解读了“雅”,又结合我在书中写到的课例和当天执教的《梅兰芳学艺》一课细说了“趣”。

尤其是他在沙龙中和我们分享的宁波天童寺的半幅对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行持皆为成就”印象深刻,裴老师说“如是知”是说我们要懂得识字写字教学本该是这个样子;“如是见”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如是信”是要我们坚信,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识字教学就会越来越好。

“解”是分析,要理解识字教学真正的规律;“行”是践行,去实践去落实;“持”是坚定,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皆为成就”就是明白了道理,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坚持做不放弃,都是最后取得识字写字教学良好效果的必备条件。

《雅趣,识字写字教学的应然追求——史春妍工作室成立仪式暨新课标理念下识字写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记录》刊登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年1 期上,一共九个页面,非常感恩,让我人生中这样重要的时刻,可以得到这样完整的记录;让自己的研究和主张被更多的老师了解和知晓,鼓舞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解行持皆为成就”。

2013年,在发表《对当前识字教学问题诊断及改进策略》一文后的两年,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识字教学探究,我提出了“从教生字到识汉字”的识字教学主张,并且给《语文教学通讯》再次投稿。

《从教“生字”到识“汉字”》一文被杂志6月刊录用,和上一次一样,被刊登在杂志主打栏目“论语”中。

就像歌曲《你鼓舞了我》中所唱的那样:“没有生命是没有渴求的;每个驿动的心能够跳动得那么地完美;但是当你来临的时候,我充满了惊
奇……当我靠在你的肩上时,我是坚强的;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


《语文教学通讯》于我而言,就是让我找到自己,不断鼓舞我向着目标、勇敢飞翔。

2017年,在经过近十年的识字教学研究实践之后,我感到在识字教学中除了要给儿童讲解汉字文化,更要关注汉字思维与儿童思维的融通,让儿童探寻识字的逻辑线和情感线,双线并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这次很荣幸我成为了《语文教学通讯》9月刊的封面人物,《在汉字思维关照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文发表在了杂志的人物专栏。

回首这些年,一篇篇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的论文,就是自己在识字教学的道路上一个个前进的脚印,每一步的成长,都有《语文教学通讯》的温暖陪伴。

杂志不仅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良师益友,也引领着老师们像我们团队的名字那样不断“攀·灯”,鼓舞我们攀上一个个高峰,不断向前,做最好的自己,也让我们在点亮自己的同时,携手他人,共同进步,一起点灯。

和《语文教学通讯》相知相识的日子,也因杂志结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013年的春天,突然接到一位老先生的电话,邀请我去广西南宁上一节公开课。

大概是听出了我的疑虑,这位老先生报出了《语文教学通讯》裴主编的名字,告诉我是看到杂志上我们工作室开展的识字教学的专题研讨,非常欣赏,特意电话给裴主编要来我的手机号码,邀请我们去一起研讨。

这位老先生就是研究字理识字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教授。

我和黄老师相识遇见,正是因为《语文教学通讯》而结缘。

还有一次,在西安转机的时候,我在面馆吃面条。

一位男士不时地打量着我,让我诧异又警觉,后来这位男士拿出一本《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9月刊,问我是不是史老师,并自报家门是浙江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坐同一班飞机去讲课的。

再后来,在全国各地上课,和老师们交流,很多老师都说起过《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

我这才知道,《语文教学通讯》影响力太大,让我不知不觉中成了“明星”。

《语文教学通讯》助力老师的成长,每年都还会针对“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出一期专刊,让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展示自我、爱上语文。

很幸运,我女儿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3年,小朋友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且比我早四年,成为了《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的“封面人物”。

印有她照片的大赛海报贴在学校的橱窗中,让原本有些内向的小姑娘自豪、激动又有些害羞。

这次的经历,小朋友终身难忘,并且让她对语文学习充满了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通讯》让小朋友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从此不怕写作文,而且还再也不让我这个当语文老师的妈妈插手润色。

每一次都信心满满像参赛一样,坚持原创。

不知不觉,和《语文教学通讯》相识相伴已经十多个春秋,裴主编也已成为我们“攀·灯”工作室的良师益友。

每一次工作室的教研,裴老师不管多远,都会飞到我们身边,给予指导,大力支持,并在《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上,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这些年,攀·灯团队还和《语文教学通讯》一起先后去过成都、四川绵竹等地进行公益送教,“一人行快,众人行远”,让更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在语文教学的道理上携手并进,一起努力将最美好的语文带给儿童。

多年来,许多中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通讯》的关爱和助力下,在教坛中绽放,如你,如我,如他……
花的知己是春天。

感谢《语文教学通讯》一直春天般的温暖。

《唐顿庄园》中写到“春日小径,和喜欢的人走在一起,外边春光灿烂,内心春花怒放”。

我们和《语文教学通讯》的相伴也是如此这般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