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第七章
洗涤,再用蒸馏水充分洗涤。不能用自来水冲洗,以 防止氯化物玷污。
五)氟化物
降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自工业污染、燃料及空气 颗粒物中可溶性氟化物。监测降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可 反映局部地区氟污染的状况。 测定降水中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六)铵盐
氨是某些工业的排放物,也是含氮有机物生物分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空气被含硫化合物污染的状况。
硫酸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硫酸钡浊 度法、铬酸钡-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等。 二)硝酸盐 NOx一部分来自人为污染源排放,也有相当部分
来自空气放电。空气中的NOx (NO、NO2)经过一系列
复杂的自由基反应,最终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
导致降水pH值降低的因素之一。降水中硝酸根浓度一
二、电导率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常含有各种阴阳离子(如Ca2+、Na+、 K+、NH4+、NO3-、Cl-、SO42-等)。当它们的浓度较 低时,降水电导率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测
定雨水的电导率能够快速地推测雨水中溶解离子总量。
雨水电导率一般用电导率仪测定。
三、水溶性离子的测定
一)硫酸盐
降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和大 气中SO2转化产物,其污染对降水酸化起着重要作用。
(1)采样点不应设在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大的地
方,例如山顶、山谷、海岸线等位置。 (2)受地热影响的火山地区和温泉地区、石子路、
易受风蚀影响的耕地、受到与畜牧业和农业活动影响
的牧场和草原等,都不适于选做采样点。
(3)采样点应尽可能避免局部污染源的影响,如废
物处置地、焚烧炉、停车场、农产品的室外储存场、室 内供热系统等,距这些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100m。 (4)采样点四周(25m×25m)无遮挡雨、雪的高大 树木和建筑物,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离子的样品均需尽快用0.45μ m的有机微孔滤膜过滤,
提高水样的稳定性,以利于保存。选用的滤膜应为惰性 材料,不与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吸附或离子交换作
用,能满足过滤样品的要求,且孔径均匀,孔隙率高,
过滤速度快。
降雪样品应该在室温下自然融化完全后,按普通
降雨样品处理。不得在雪样完全融化前取样测定。
3.样品保存
降雪采样器可使用上口直径60cm以上,高度不低
于50cm的聚乙烯塑料容器。
3.降水采样器的准备和清洗
降水采样器和样品容器在每次使用前需用10% (V/V)盐酸或硝酸溶液浸泡24h,用自来水洗至中 性,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水中 的Cl-含量,若与去离子水相同,即为合格。也可测
其电导率(EC),当EC值小于0.15mS/m视为合格。倒
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支架上,开始采样,并记录采
样起始时间。
(2)采集降水全过程水样(降水开始到结束)。
若24h内有几次降水过程,可合并为1个样品测定。若
连续几天降水,可收集每天上午8时到次日8时(即24
h连续样品)作为1个样品。
(3)样品量应满足监测项目与采用分析方法所需 水样量及备用量的要求。 (4)采集的样品应立即移入洁净干燥的样品瓶中, 密闭保存,并贴上标签、编号,记录采样地点、时
解的产物,含氮化肥分解也会释放氨。大气中的氨进 入降水中形成铵离子。它们能中和酸雾,对抑制酸雨
是有利的。然而,其随降水进入河流、湖泊后,会导
致水富营养化。 降水中铵离子的测定方法常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 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七)钾、钠
降水中K+、Na+的浓度一般在几mg/L以下,可用
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有硫氰酸汞-高铁分光 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1.硫氰酸汞高铁分光光度法
(1)原理 氯离子与硫氰酸汞反应,生成难电离的二氯化汞 分子,交换出的硫氰酸根离子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 成橙红色硫氰酸铁络合物,于波长460nm处进行吸光
度测定。
(2)说明
本法所使用的玻璃容器均需用(1+1)硝酸溶液
本章结束
第一节 采样点布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品采集
一、采样点的布设 1.采样点布设原则 对降水常规监测,人口在五十万以上的城市布设三个采样 点,五十万以下的城市布设两个点,一般县城可设一个采样点。 采样点的布设位置要兼顾城区、郊区和清洁对照区(远郊) 位置尽量与现有雨量观测站相结合。 2.采样点环境要求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有代表性,无偏向性,要考虑到点位附近 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还应尽可能照顾到点位周围地形特征、 地貌及气象状况(如年降水量和主导风向)。
降雨自动采样器由五部分构成:雨水传感装置(
最低能感应到降水强度为0.05mm/h或0.5mm直径的雨 滴)、防尘结构、动力装置、接雨器、样品容器。
下雨时,防尘盖必须在降雨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
结束后5min内关闭。这样可保证及时采集到完整的雨
水样品,并可防止不下雨时雨水样品或采集器暴露在
空气中受沾污。
间、起止时间、降水量、降水类型、采样工具、气
温、风向、风速等。 四、样品运输、保存与预处理
1.样品运输 为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应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
运输过程中样品应处于低温状态(3-5℃),尽量避免 振荡,并防止溢出和玷污。 2.样品预处理
由于降水中含有尘埃、微生物等微粒,故除测定pH
值和电导率的降水样品不需过滤外,测定金属、非金属
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即从采样点仰望障碍物顶
端,其仰角不大于30°。也可将采样器安装在楼顶上, 但周围2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5)采样器周围基础面要坚固,或有草覆盖,避
免大风扬尘给采样带来影响。
(6)采样器应固定在支撑面上,使接雨器的开口
边缘处于水平,离支撑面的高度大于1.2m,以避免雨 大时泥水溅入试样中。 (7)采样器与其上方的电线、电缆线等之间的距 离应保证不影响试样的采集。
置晾干,加盖保存备用。 4.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量的测定应使用标准自动雨量计,与降水采
样器同步、平行进行。雨量计测量最小分度0.1mm。
雨量计安装在采样器旁固定架子上,距采样器距离不
小于2m,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cm。 5.采样方法 (1)每次降雨(雪)开始(不得在降水前打开采 样盖,以防干沉降的影响),立即将处理备用的采样
用KOH溶液作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 KOH的浓度梯
度为:前6分钟浓度为1mmol/L,从第6分钟开始到31分 钟,其浓度从1mmol/L升至30 mmol/L。淋洗液流量 1.5 mL/min,柱温39℃。检测器为抑制型电导检测 器。
1.F- ;2.CH3CHOHCOO-;3.CH3COO-; 4.CH3CH2COO-;5.HCOO-;6.CH3SO3-; 7.CH3COCOO-;8.Cl-;9.NO2-; 10.NO3-; 11.SO42-;12. -OOCCOO-;13.PO43图 有机酸根离子与无机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第二节 降水组分的测定 降水的例行监测项目有:pH值、电导率、K+、
Na+、Ca2+、Mg2+、NH4+、SO42-、NO2-、NO3-、F-、 Cl-。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加测有机酸(甲酸、乙酸)。 一、pH值的测定
降水pH值是降水监测的必测项目,也是评判酸雨
的最重要指标。清洁的雨水在降落过程中被二氧化碳 饱和,理论pH值在5.6~5.7之间。雨水中若存在其他 酸性物质则会导致pH值小于5.6,即为酸雨。 测定降水pH值的常用方法是玻璃电极法。
降水中各种组分的含量一般都较低。为减缓由于 物理作用(如挥发作用和吸收空气中的酸碱气体等)、 化学作用(如SO2氧化成SO42-)和生物作用(如某些微生 物吸收NH4+)导致样品中组分及含量的改变,故采样后
应在24h内测量或妥善保存。
降水样品预处理后,将滤液装入干燥清洁的样品瓶 中,一般不加添加剂,密封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降 水中主要组分的保存容器和保存方式、保存期限见下表
采样点的布设位置,要兼顾城区、郊区和清洁对
照区(远郊)。如果只设两个点,则设置城区点和郊 区点,宜以省为单位考虑清洁对照点。郊区点应设置 在该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位置,且受到本城市污染影
响较小的地点。采样点的位置尽量与现有雨量观测站
相结合。
2.采样点环境要求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有代表性,无偏向性,要考虑 到点位附近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还应尽可能照顾 到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地貌及气象状况(如年降水量 和主导风向)。具体要求如下:
(8)若有多个采样器,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
大于2m。 二、监测频次
对pH值、降水量两个项目,要做到逢雨必测。当
连续降水超过24h时,每24h采集一次降水样品进行检
测分析。对进行全部项目监测的站点,在当月有降水
的情况下,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全部项目的测定,可 随机选一个或几个降水量较大的样品进行测定。 三、样品的采集 1.样品类型
境问题。对酸雨的监测与研究成为降水监测的重要内
容。 第一节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一、采样点的布设
1. 采样点布设原则
采样点数目,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及区域实际
情况具体确定。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对降水常规监 测,可按区域人口确定采样点布设数目。人口在50 万以上的城市布设3个采样点,50万以下的城市布 设2个点,一般县城可设1个采样点。
降水样品可分为雨样和雪样,也可分为混合样和
分段样。混合样是指将整个降雨过程中采集到的雨水 保存在一个容器内而得到的样品。分段样是将降雨过
程中的雨水,按时间、降雨量、或者降雨的场次进行
分割,分别装入不同容器中得到的样品。
2.降水采样器
降雨采样器按照采样方式可分为人工采样器和自 动采样器。人工采样器为上口直径40cm,高度不小于 20cm的聚乙烯塑料桶或玻璃筒。聚乙烯桶适用于无机 监测项目的采样,玻璃筒适用于有机项目监测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