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小红帽教案大班

幼儿园小红帽教案大班

幼儿园小红帽教案大班【篇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童话剧小红帽】大班音乐活动:小红帽设计意图:《小红帽》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一目了然。

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尝试着扮演起了小红帽、外婆、老狼等角色来,根据幼儿表达情感的这一特点。

我设计了本节音乐活动,旨在根据不同的音乐旋律,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故事人物特征,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在听一听、讲一讲、演一演中,感受着故事中鲜明的人物个性,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在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大胆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陶冶。

活动目标1.感受不同的音乐旋律,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故事人物特征,表演故事主要情节。

2.在大胆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情景创设:森林(花,草,树,蘑菇等)2.课件、音乐(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小红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场》——大灰狼;《拉德斯基进行曲》——猎人)3.人物挂饰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

播放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在乐曲声中带领幼儿走进教室。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咱们出发吧!1.欣赏森林的美景,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师:我们来到什么地方?(森林)师:森林都有什么?(自由地说)2.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模仿花儿和蘑菇吧!(《森林狂想曲》的鸟鸣蛙叫、潺潺流水声,立刻把幼儿带人了“森林”的场景之中。

同时,课件上画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图、室内摆有立体的蘑菇、大树、鲜花、小草。

在视觉、听觉上,都给幼儿极大的审美刺激,他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

师: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曾经发生了一件事情,还记得昨天讲的故事吗?师:故事里面都有谁呢?出示ppt,根据幼儿所说,分别出示人物图片。

师:有活泼可爱的小红帽、(谁来学一学小红帽?)有生病的外婆(谁来学一学外婆?)、有鬼鬼祟祟地大灰狼(谁来学一学大灰狼?)、还有机智勇敢的猎人(谁来学一学猎人?)。

(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只有帮助幼儿把握住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让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

)三、听辨音乐——找出和人物特点相符的音乐。

师:老师为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猎人各配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分一分,这四段音乐都表现的是谁呢?小朋友觉得是谁,那你就跟着音乐动一动,做一做!1.分段听音乐,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和外婆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音乐《森林狂想曲》师:是谁呀?小红帽!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模仿小红帽的样子吧!(教师进行故事旁白) (2)欣赏第二段音乐《天使小夜曲》师:是谁呢?外婆!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学生病的外婆!(教师进行故事旁白)(3) 欣赏第三段音乐《波斯市场》师:是谁呀?大灰狼师:我们大家一起模仿大灰狼走路的样子吧!(教师进行故事旁白) (4) 欣赏第四段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师:是谁呢?猎人师: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来模仿一下!(教师进行故事旁白)哇,他们好开心呀!(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由于选取的四段音乐形象分明,幼儿一下就把音乐与人物相匹配起来了;幼儿的动作表演是建立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的。

因此,我让幼儿联想人物走路的姿态,这下幼儿的扮演就“有内容”了:小红帽——蹦蹦跳跳地采花;外婆——驼背弯腰,拄着拐棍:大灰狼——脚步轻轻,鬼鬼祟祟跟随在小红帽身后;猎人——脚步有力,扛着措枪。

这样,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

)四、幼儿整体欣赏音乐,教师进行示范。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老师也想学学小朋友的动作完整地表演给你们看呢!你们帮老师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好吗?幼儿围坐在老师的周围,安静地欣赏音乐,并通过老师各种表情和动作,帮助回忆故事情节。

师:老师表演的好吗?哪(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动与静的转换。

这种静不是简单的休息,而是让幼儿在安静的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出音乐中的故事情景,将音乐中的多元素变化与故事中的角色变化相匹配,感受和理解完整的音乐形象,为下一步的故事表演奠定基础。

)五、邀请个别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六、听音乐,分角色表演故事。

师:那下面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头饰,跟着音乐来进行情景表演吧!(幼儿自取头饰)教师向幼儿提出表演要求: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可要听好了,不同的音乐表现的不同的人物哦!七、活动结束,教师进行总结。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太厉害了,其实,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轻易地相信陌生人的话,对吗?师:好了,和我们的客人老师说再见吧!【篇二:小红帽幼儿园小(1)教学活动、一日活动安排表】小(1)班课程表授课教师:吴仕2013.9.1小红帽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2013.9)【篇三:大班语言教案】一望二三里(诗歌)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望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音律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活动准备:1.一—十的数字卡片。

2.幼儿用书。

3.可敲击出柔和声音的木筷、积木。

活动过程:一、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1.出示一—十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2.你们听过用过数字做的诗吗?3.我知道一首这样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1.第一遍朗诵听时,运用手势、速度缓慢地进行。

当说到数字时,手指点相应的字。

2.让我们再欣赏一遍。

三、出示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画面的意境。

1.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说给大家听。

3.引导幼儿共同寻找答案。

4.借助幼儿用书画面以及动作、语言,逐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重点让幼儿理解“望”、“烟村”等词义。

5.讨论:这首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四、借助动作引领幼儿学念古诗。

五、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幼儿跟着教师拍着节拍念古诗。

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

可以互换着念。

幼儿自己选择筷子、积木等物敲击节拍,边念边为古诗伴奏。

六、活动反思:七彩梦 (故事)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针对画面畅所欲言,同时也能注意倾听同伴讲述。

2、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积极向往的情感,并能创意性地想象。

3、初步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活动准备:彩图一幅活动过程:1、出示想象画――给幼儿以视觉冲击。

老师:你想说什么?(幼儿畅所欲言。

)那这是真实生活中的事吗?(由于固有的生活经验,幼儿会想到是梦)你们做过梦吗?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梦吧!幼儿尽情描述自己曾经做过的梦。

老师:真是一些美好的梦!我们来听听做这个梦的小朋友是怎么讲的-------。

老师朗诵配画诗。

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大树变成了小草,恐龙变成了小爬虫,大海变成了小水坑,大山变成了小土包。

)老师:为什么会是这样?那对这个大巨人来说,还有什么会变成什么?(鼓励幼儿将重新创造的句子用原诗格式朗诵出来。

)那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2、出示想象画二――《梦中城市》老师:我们来看另一个小朋友的梦。

他说:我梦里去过这样一个城市------什么样的城市?这幅画的名字是――《梦中的城市》。

你梦里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或者你想要的城市是怎样的?3、老师:来看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梦。

出示想象画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幼儿凭感觉叙述)老师:到底有谁?(狐狸、熊、猪、兔子妈妈、小朋友)它们在干什么?听听做梦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师朗诵配画诗)给画起个名字吧!4、引导幼儿比较三幅画,强调画面色彩的表现和远近手法的表现。

老师:你觉得最后一幅画和前两幅画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远近效果),大面积地涂上绚丽色彩是为了表现梦的美好和多彩呀!5、小结:延伸活动――画梦活动反思:窗外的垃圾(看图讲述).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懂得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文明,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2、引导幼儿观察角色的动态,尝试用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讲述情节。

3、引导幼儿发准“扫帚”的词音,尝试用象声词形容扔垃圾的声音,用形容词形容“太阳”等等二、.活动准备:《窗外的垃圾》课件、录音机、磁带。

挂图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利用谈话导入课题。

提问:“有了垃圾怎么办?”(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看图讲述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2、提问:“ 图片上有什么?” “一共住着几个小动物?” “他们分别住在几层楼?”3、出示课件图二,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什么升起来了?” (使用形容词)“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尝试用象声词形容垃圾的声音)“草地上怎么样了” “你认为他们这样做怎么样”“你们有垃圾会怎么样做?”(2)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二以及幼儿连贯讲述图一、图二。

4、出示课件图三,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草地上的垃圾会变的怎么样” “为什么垃圾会发出臭味” “你是从哪里看出垃圾发出臭味的” 小狗、小猫、小猴闻到臭味会怎么样?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2)连贯讲述图三的内容。

5、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指导讲述。

(1)提问:“小猫、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扫卫生会怎样想?草地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小狗、小猫、小猴知道错了,会说什么?”(2)幼儿连贯讲述图四(3)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图三、图四的内容,给讲述的故事起名字。

6、完整讲述故事(1)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一对一讲述。

(2)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完整讲述。

三、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做舞蹈动作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请你猜猜在哪头(语言游戏)活动目标1、训练幼儿快速判断和辨认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2、学会对游戏儿歌进行简单的改编,丰富游戏的内容。

3、能边念儿歌边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小黄豆、小纽扣、小粒玩具等若干。

活动过程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有小黄豆、小纽扣、小粒玩具等。

它现在想和小朋友做一个小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它在什么地方,我看小朋友能不能把它猜出来。

2、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1)游戏玩法:持物者在一只手里放黄豆等小物件,并向猜物者展示,然后边大声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用“xx,xx被猜物,在哪头”的句型,在儿歌念完后请同伴猜东西,猜的人必须也用这个句型回答“xx,xx,在这头”,同时指出小物件在那只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