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生物试题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试题卷,1~4页)和第Ⅱ卷(答题卷,5~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交卷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水螅 B.神经细胞C.草履虫 D.卵细胞
2.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3.组成家兔身体的主要元素是()
A. C. H、O、N、Fe、P
B. H、O、K、S、P、Mg
C. C. P、O、S、H、N、
D. N、P、K、CA. S、Zn
4.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5.大肠杆菌与草履虫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前者
A.无核膜 B.无细胞壁 C.无细胞膜 D.无DNA
6.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和结构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D.遗传物质
7.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顺序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②在低倍镜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
8.曾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其致病因子是一种冠状病毒,生物学家认为该病毒是生物,因为这种病毒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进行繁殖 D.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9. 20种氨基酸在分子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碱基的数量不同
B、羧基的数量不同
C、氨基和羧基与C连接的位置不同
D、侧链基团(R基)的结构不同
10.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分别为 ( )
①氨基酸分子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⑤多肽链⑥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A.②一①一③一④一⑥一⑤ B.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
C.②一①一⑥一③一④一⑤D.②一①一③一⑤一④一⑥
11.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
A.—C7H7O B.—C7H7
C.—C7H7N D.—C7H5NO
12.一种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
A.12000 B.10236 C.11218 D.13764
13. 人体免疫球蛋白IgG由4条肽键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羟基数分别是()
A.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14.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15.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两项选对得4分,只选对一个选项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得0分。
16.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
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1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18. 下列有关肽键写法中,不正确的是()
19.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是()
A.尿液 B.胃液 C.汗液 D.唾液
20.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多肽的正确叙述是()
A.该多肽水解后可产生4种氨基酸
B.该多肽属于六肽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
C.该多肽含游离的氨基和羧基都是一个
D.该多肽水解需要5个水分子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每空2分,共14分)右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理由是。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______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
(4)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6)下列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
B.—CO—NH—
——N—
H
O
A ——N—
H
O
C.—C—N—
H
O
D.
A.变形虫 B.SARS病毒 C.衣藻 D.草履虫
22.(每空2分,共16分)右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为_________生物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该细胞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所共有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 ] [ ] [ ] 。
(3)该生物绝大多数种类是(自养/异养)生物
(4)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_____________中。
23.( 每空2分,共22分)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
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
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
可能
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
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
脱去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5)肉毒类毒素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颜色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21.(1)不是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3)细准焦螺旋(4)A (6)ACD
22.(1)原核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6细胞壁 7细胞膜 1核糖体 5细胞质(3)异养(4)拟核
23. (1)蛋白质
(2)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54 4
(4)22分别位于两条肽链两端(5)双缩脲先加A液,再加B液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