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次的单元设计是为初二结业考服务,考虑到参加结业考的学生要复习八个单元的内容,而每个星期只有两节生物课且有些单元的重点知识都很多,在这种内容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本人采用的是抓主干去枝叶的复习思想。
知识点的确定参考《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要求(见附件1、2)。
题目来源于《中考总复习》及历年的初一测试试卷,在题目的选取上以精简、典型及涵盖主要考点相对多为原则。
复习策略先复习各知识点,然后再构建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分两章,其中有两个对照实验。
由于对照实验既是生物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故本人将这两个实验放到对照实验专题复习课,这样处理,使本单元的复习时间为两节课。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的复习知识点:
1.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1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复习建议
建议:(1)复习方式
先复习此知识块。
边提问复习边由教师构建此知识框架。
或给出框架的局部(组成学案的一部分),在教师引领下,红色部分学生完成。
(2)此知识框架操作的顺序
先复习生物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生存所需条件。
接着指出生物所需要条件由生物圈提供,再进入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的复习。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常见的现象,进入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复习,明确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步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最大的生态系统)及组成。
第五步由生物的捕食关系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让学生加强对食物链的数法和写法、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捕食过程中能量的流动的掌握,其中还贯穿着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种理念,让学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相应练习:
1、仙人掌适于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另一类。
请问: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D、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
3、在我省红树林保护区生长的红树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地防止海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历史上西汉武帝修筑扶荔宫,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并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其施以极刑。
你知道荔枝没被栽活的原因吗()
A、阳光不充足
B、水土不适
C、人工养护不当
D、温度不适宜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2)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
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6、判断对错:
1、树←蝉←螳螂←黄雀()
2、树→蝉→螳螂→黄雀()
3、阳光→蝉→螳螂→黄雀()
4、树→蝉→螳螂→黄雀→细菌()
5、蝉→螳螂→黄雀()
附件一《教师教学用书》对本单元的教学活动要求
本单元分两章,教学用书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要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附件二《生物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