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远程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应用方向分析
远程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应用方向分析
・ ,!, ・ 国卫生系统唯一以卫星网为骨干网络, 可实现与地面 网络连接, 实时、 双向、 高质量地传输数据、 语言和图 像, 并具有广播功能的宽带多媒体网络。自 !""# 年 # 月投入运行至去年底, 卫星专网东起上海、 西至新疆、 南起海南岛、 北至黑龙江, 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共 建了 #$ 多个卫星小站。连接的医院既包括北京、 上 海、 广州等大城市的众多国家级医院, 也包括了新疆、 西藏等边远地区的医院, 同时还囊括了如云南滕冲、 广东南海平州一类的县级医院。数千名医学专家通 过金卫卫星专网已进行了数千例疑难病远程会诊, 远 程医疗工作卓有成效。 !"# 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的远程医疗系统 该系统 主要采用电话线的点对点会议电视与 %&’()&(’ 相结合 方式。自 !""# 年底开通至今, 入网成员医院已经发 展到全国所有省市的近 *$$ 家医院, 网上诊病已达 是目前国内开展远程医疗规模最大, 覆盖面 !+$$ 例, 最广的机构。 $ 远程医疗应用的发展方向
〔’〕 而开展的电报越洋会诊 , !99* 年北京 *!@ 医院建立
(8>?>) 便着手研究远程医疗, 通过航天遥测系统, 电 视对宇航员在飞行中的各项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从而判断或预测航天员身体状态, 有无疾病或异常反 应, 称之为航天中的医务监督。从实现对宇航员在宇 宙飞行过程中进行医学保健的遥测和监护, 使人们联 想到对地球上偏远地区的医学保健业务也可采取这 一措施, 从而促进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例如: $% 年代 前苏联为解决其边远地区心血管急症的监护而开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利用远程医疗开展 医疗、 教学、 科研、 卫生保健咨询、 信息交流服务, 对我 国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远程医疗的发展, 对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将做出卓越 的贡献。 参考文献
〔! 〕 69.8%/9 49 : ;56,<=(>?@)@>,!""#(AB /C)DCCA,63
〔&〕 远程医疗的研究和提供具体服务 。 !99& 年美国提
通过远程通信对一个远方的病 456785 中的解释是: 〔!〕 。而在国 人提供包括诊断和会诊在内的医疗服务 内对其较全面的解释是, 采用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电 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手段, 实现各种医学信息的远程 采集、 传输、 处理、 存储和查询, 从而完成对远地对象 的检测、 监护、 诊断、 教育、 信息传递和管理等。 " 国外远程医疗的发展过程及近况 早在 !9%* 年 5130:;<-3 等人就利用电话线进行 心电图传输实验, 但真正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远程医 疗系统直到 "% 世纪的 *% 年代才开始出现, 该系统可 以通过电话线和专用线传送简单的医学数据。第一 在美国相距 !!" 英里的 项远程医疗计划始于 !9*9 年, 两所医 院 之 间 建 立 闭 路 电 视 网 来 提 供 精 神 卫 生 服
西南国防医药
"%%! 年第 !! 卷第 &期・ "!! ・
・ 医院管理 ・
远程医疗的现状及未来应用方向分析
金桂秋! 张可经! 崔大祥"
(西安 $!%%&’) "# 全军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研究所 $!%%&’) (西安 !#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信息科 关键词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计算机与通信 ( ) %* 文献标识码: +
〔!!〕 准备 , 美国已把此纳入其军事卫勤装备的研究之
列。我国 “九五” 期间全军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也把 远程医疗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 远程医疗系统向多样化发展 从远程医疗系统 的应用范围分析, 多样化发展表现在: 通用化、 专业 化、 小型化和一体化四个方向。 “通用化” 表现在这类 远程医疗系统适用于程控电话、 %&’()&(’ 网、 %-./ 或卫 星等多种通信方式, 既可用于远程会诊也可用于远程 教学、 远程手术指导等方面。 “专业化” 表现在这类远 程医疗系统是针对某一医学专科进行设计和应用, 如 远程放射学系统、 远程心脏疾病诊治系统、 远程病理 学系统、 远程皮肤病学系统、 远程骨科学系统等等。 “小型化” 表现在远程医疗的装置越来越小, 此类装置 主要是为适应个人疾病监护、 家庭保健和军队野战卫 勤的的需要及其他特殊的需要。如心电图 01 机、 家 用孕妇胎心遥测监护装置、 单兵监视器等。 “一体化” 表现在远程医疗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 ( 2%-) 、 医学图 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随 像档案与通讯系统 ( 134-) 着医学图像传输接口的国际标准 ( .%456*7$) 和医院 信息系统国际标准 ( 28#) 的制定, 以及计算机多媒体 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远程医疗系统与 应 2%-、 134- 的一体化成为可能。远程医疗的开发、 用和发展将成为 2%-、 特别是以患者为中心的 134-, 临床信息系统的功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扩
代曾对一项服务于偏远地区印地安人居留地的卫星 医疗通讯计划提供赞助。’% 年代一些幅员辽阔的发 达国家, 如加拿大、 美国, 为解决其边远地区的急症抢 救问 题, 开发了电视远程会诊和卫星电视远程会 诊
〔* A =〕
。此后, 又出现光缆电视远程会诊。美国梅约
诊所是最早利用通讯卫星交互式电视实施远程医疗 的机构之一。!9’$ A !99! 年日本利用高清晰度数字 电视技术和计算机广域网建立了 “国立大学医院医疗
西南国防医药
7QQ3 年第 33 卷第 5 期
・ 735 ・
+’%’?$*@-/H$H $- ’0’(@’-1A HO(@’(A2 V$-’(&* V’?,34;<; 6= (37) : 44= 8 44; 〔;〕 张玉凌 : 远洋货轮船员急症电报会诊 79Q 例病种分析 :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 ( : 3449; 5 5) 779 8 77; 〔4〕 王章立, 刘威 : 计算机网络远程会诊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 : :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3449; 5 7) 399 8 39; 〔3Q〕 刘丽华, 许朝霞 : 计算机通信网络远程会诊系统实施初 探 : 前卫医学情报, (<) : 3449; 37 757 8 75< 〔33 〕 "*+*&* BV2 Z$(+O*% (’*%$+A *-? +’%’L(’H’-1’ ./( 0$%$+*(A (<) : 0’?$1$-’2 C/0LO+ [$/% V’?,3449; 7= 774 8 753 〔37〕 \*&$? ]2 [ ^ ^ ,H ,-+’(-*+$/-*% >’%’0’?$1$-’ \$..’(’-+ .(/0 \/0’H+$1? _ _ , 344; 1/-.’(’-1’ >’%’0’?$1$-’:YLL/(+O-$N +$’H ./( (O(*% #0’($1*,344;: Y1+/P’(: 3< 8 39 收稿日期: 7QQQ 8 Q; 8 3=
〔&〕 务 。=% 年代人类飞向太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出的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 信息高速公路计 划) 中远程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建设的 “健康信息高速公路” , !99= 年开始已向人们提供疾病 治疗、 保健、 饮食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发布世界各国先 进医疗机构拥有的医疗新技术、 新设备和各类专科医 院的信息等。纵观国外远程医疗的发展史, 可以发现 它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经历了 “电话时代” 、 “电视时代” , 直到如今这个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飞速发 展的 “多媒体时代” 。 # 国内远程医疗的开展及现状 远程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 截止 !99= 年底, 从公 开文献中看到的除零星的远程会诊个案报道之外, 国 内只有三家医院正式开展医疗工作。自 !9’= 年起广 州远洋航远公司医院为解决其海上船员的急症治疗
〔!,〕 展 。
我国已开 $"% 向乡村及边远贫困地区发展 目前, 展远程医疗工作的医院基本上都是城市的医院, 而 县、 乡及边远地区却很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经济 发展极不平衡, 特别是老、 少、 边、 穷地区由于交通闭 塞, 经济落后, 高层次的医务人员相对缺乏, 疑难杂症 难以及时得到医疗专家的诊治, 迫切地希望得到远程 会诊的帮助。因此在边远贫困地区及广大农村开设 远程医疗工作站, 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医疗资 源, 为它们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而且也为这些地 区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在工作中进行学习提高的机会, 对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向社区及家庭卫生保健方面发展 远程医疗在 促进医疗卫生保健环境的改善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 对公平且负担得起地享有高质量医疗 保健的要求正不断增长。远程医疗可以克服在进行 高质量医疗保健时地理上的障碍, 随着电视、 电话、 远程医疗将迅速拓展到家 %&’()&(’ 网在家庭中的普及, 庭和社区, 如开展远程心电监护、 远程助产护理、 对慢 性病人进行远程家庭护理、 远程医疗随访, 病人可以 在社区或家中进行疾病治疗、 身体保健、 饮食等方面 的咨询。远程医疗系统与发展中的社区保健信息网 络相结合, 将极大地推动社区保健和个人卫生保健事 业的发展, 扩大和强化保健职能。 $"! 远程医疗日益成为现代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 现在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远程医疗在军事医学 中的研究和应用, 因为远程医疗的应用对加强军队的
〔@〕 的心电图电话远程监测 。美国国家航天局在 $% 年
的跨越太平洋的国际脊柱外科远程会诊终端与国外
〔9〕 的国际脊柱外科网联网 , !99= 年解放军洛阳 !*% 中 〔!%〕 心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的联网 。
随着人们对开展远程医疗的单位犹如雨后春笋, 层出 不穷, 发展得越来越快。如西京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远程专家会诊中心、 哈尔滨医 科大学第一医院的黑龙江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河南省 人民医院的河南省远程专家会诊中心、 南京军区远程 会诊网络、 安徽省远程医疗网络等等。在众多开展远 程医疗项目工程的单位里, 从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网络 覆盖范围上讲, 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二个: #$! 国家卫生部金卫医疗网络 金卫医疗网络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