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阙新桥 2011-12-18
L/O/G/O
目录
1 概述 2 菌种选育 3 发酵条件优化 4 林可霉素的提取
37.1 概述
林可霉素是美国普强公司研究所在1962年从美 国尼布拉斯州林肯市附近土壤中分离到的一种链霉 菌──林可链霉菌林可变种所产生的抗生素。因为 林可霉素与已知的抗生素类药物不会表现出交叉耐 药性,及毒副作用较低,很快发展成为临床应用上 的主要抗生素。
化学结构
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半乳糖辛吡喃苷和丙基脯氨酸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
不可逆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阻断转肽作 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属快效抑菌剂。有研究表明, 因为林可酰胺与L-Pro-Met-tRNA和脱乙酰tRNA的3’ 端相似,阻碍了蛋白质合成的延伸。
抗菌活性:
林可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特别是金葡菌、 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良好抑菌作用。主要应用于呼 吸道感染、慢性骨髓炎、脑膜炎等病原菌感染疾病。
3.离子交换法 林可霉素是碱性化合物,当pH<pKa时能解离成正离
子,故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提取。
Thank You!
L/O/G/O
①可降低高磷培养基中的溶磷值,使菌体生长趋于缓慢,且 可抵消高磷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酶的阻遏作用;
②由于营养源(如氨氮)的制约,控制一定氮的极限值,能 提高其比生产率。
37.4 林可霉素的提取
1.溶剂萃取
林可霉素盐酸Leabharlann 在室温下易溶于水,而游离碱在许 多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可成功的采用溶剂萃取 法进行提取,将林可霉素在碱性条件下转入有机溶 剂中,然后再反萃取到酸性水相。
选择适宜的有机溶剂:与水的互溶度小,对林可霉 素的溶解度大,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如丁醇、二 氯乙烷、氯仿等。同时应注意pH的调节,如丁醇萃 取,在pH为10左右,林可霉素在丁醇与水之间分配 系数达到最大值。
2.吸附法 林可霉素的碱性基团pKa值较小,当它以游离碱形式
存在时,极性较弱,水中溶解度小,故可用吸附法提 取,即依靠范德华力,林可霉素以游离的分子状态吸 附到吸附剂表面。
4.基因工程定向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根据生产需要改造坑生 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如插入强启动子或阻断某个 基因的表达,从而获得所需的工程菌。
基因工程定向育种流程
载载载载载载
启动子
LmbQ
载载载载载 载载载载 载载载载
交换臂1
交换臂2
载载载载载载载
载载载载载 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载
林可霉素A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图
素产率。
3. 合成培养基
➢ 在合成培养基中单独加入硫源(K2SO4)而不与其它微
量金属配合,或仅有微量金属缺乏硫源时,均不能提 高效价。
➢ 在含硫源20mg%条件下比较亚铁离子、锌、镁、锰离
子的作用,结果是镁缺乏时大大影响发酵单位,除锌 外,其它微量金属影响较小。
➢ 若加入的氮源能导致发酵液pH呈碱性,则对林可霉素
5. 氨氮、镁盐、磷酸盐的相互作用与调节
据文献载,林可霉素发酵时增加氨氮过多,对菌的生长 没有影响,但往往不合成林可霉素。镁盐增多,林可霉素产 率可提高。磷酸盐对生长有利,但过多对林可霉素合成不利。 若上述三者共存,且镁盐浓度较高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 生共沉淀,并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小粒结晶,为 NH4MgPO4﹒6H2O之晶状复盐。此复盐至少有两种效应: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得DNA的产生突变, 随机性的筛选获得所需的突变菌。
2.原生质体融合
通过两种具有互补性质的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从而达到基因重组的目的,获得具有两种菌株的 优良性状的杂交菌。
3.代谢产物控制育种
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诱变 育种打破或者绕过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获得有利 代谢产物大量合成积累的菌种。
L-酪氨酸
林可霉素A
5-磷酸木糖 6-磷酸葡萄糖 7-磷酸景天庚酮糖
4-磷酸赤藓糖 8-磷酸辛酮糖
丙基脯氨酸
D-半乳糖辛吡喃苷
37.3 发酵条件的优化
1. 通气、搅拌的影响 发酵时单纯通气主要为气液间质的传递,而搅拌则主要
为液固间质的传递。林可霉素菌发酵时,液固间质的传 递是影响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低搅拌速度下 发酵单位仍极低;提高搅拌转速时林可霉素发酵单位上 升。林可霉素产生菌的呼吸强度强,同一菌种在摇瓶中 培养的林可霉素产率低于发酵罐。
2. 玉米浆、无机氮、硫源的影响
➢ 玉米浆所含氮的形式不同,对林可霉素发酵单位有影
响,氨基氮(NH2-N)较优于铵氮(NH4+-N), 玉米浆中氨基氮稍高无甚影响,而铵氮含量高时则抑 制效价增长。
➢ 加入无机氮时,KNO3比NH4Cl效果好。 ➢ 玉米浆培养基中添加硫源(K2SO4),则可提高林可霉
37.2 菌种选育
产生菌简介:
林可霉素产生菌是一株链霉菌,命名为林可链霉菌林 可变种。 形态特征:气生菌丝主要颜色为白色粉红色奶油色。 孢子链为直丝波曲形,含10~15个或更多的孢子,孢 子表面光滑。而营养菌丝则随培养基的不同,呈现不同 的颜色,一般为黄色黄褐色。
菌种选育的几种方法:
1.诱变育种
合成有利。如加入NH4NO3或KNO3时,发酵液转为碱 性,促进了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
4. 磷酸盐的影响
磷酸盐对菌丝生长有利,过多则对林可霉素合成不利。
无机磷酸盐对林可霉素产生菌的初级代谢转向次级代 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磷酸盐的耗尽与RNA合成的 减少引发了次级代谢的开始,因此产生菌对数生长期 补入适量磷则抑制林可霉素合成,而在生产期开始后 补磷则不影响林可霉素的生物合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