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备考指南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类型概念举例褒义词词义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优秀壮丽谦逊刚强贬义词词义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愚笨奸诈卑劣渺小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三、辨析近义词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望文生义。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中考典例1.下列句中加红词解释不当的是()A.为了带领乡亲告别贫穷,共同致富,老将军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计较:计算比较。

B.联合国文件用语讲究含蓄和宛转,多用中性词。

例如,不说“敌人”而说“对手”。

宛转:温和而曲折。

C.提着理想的明灯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路途坎坷,也不必过多踌躇和张望。

踌躇:得意的样子。

D.据说“环滁皆山也”一句修改了几十次才确定下来,可见作者十分讲究锤炼语言。

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

答案:C解析:这道题是考查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踌躇”是一词多义。

但是有语境的限定,它的意思就确定了。

“踌躇”在这儿的意思应该是“徘徊不前”。

如果按照选项给出的意思“得意的样子”,把它带入C项的句子中,是无法讲通的。

这道题,同学们既使不知道“踌躇”的确切含义,根据语境前后的联系,也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①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_________,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人类共同的财富。

②《钱塘湖春行》一诗在“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中蕴含着白居易的喜悦之情,_________这首诗的意境美,就是要品味诗中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③这位漫画家与别人不同,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幽默的自画像,真是_________。

④有些人忽略了这个时代发展中的许多有利因素,讲一些_________的话,如同激昂的交响乐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A.标志鉴赏别出心裁妄自菲薄B.标致鉴赏别开生面妄自尊大C.标志鉴别别出心裁妄自尊大D.标致鉴别别开生面妄自菲薄答案:A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搭配和对词义的辨别。

这一小题,主要是考查四组词语。

第一组是“标志”和“标致”。

“标志”是名词,意思是“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用在第一小句中,是完全可以的。

“标致”是形容词,从词性上来看,就可以排除它,再看它的意思“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用在这儿,也是不可以的。

第二组词语是“鉴别”和“鉴赏”。

“鉴别”的意思是“审察辨别”,而“鉴赏”的意思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根据第二小句的内容,显然用“鉴赏”更好一些。

第三组词语是“别出心裁”和“别开生面”,这两个词语非常有迷惑性,前者的意思是“独出巧思,不同流俗”,后者的意思是“另辟蹊径开创新的形式或格局”。

两者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

第四组词语是“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

前者的意思是“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后者的意思是“虽无真才实学,却自命不凡,盲目骄傲自大”。

3.句中加红成语使用恰当的是()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学院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到西部支教,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答案:C解析:A项中的“错落有致”的意思是“形容排列或摆放的很整齐”。

B项中的“无独有偶”的意思是“虽然罕见,但不只独个,还有可以配对的(多含贬义)”。

D项中的“敝帚自珍“的意思是”将破旧的扫帚视作宝物来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并不好或不贵重,但自己爱惜“。

4.选出加红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A.①小张当了劳动模范,我们全村都很光彩。

②在所有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中,北京有如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评审团的青睐。

B.①他回到家就感到鼻塞、头痛,身体发热。

②当时我头脑发热,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C.①他的穿着虽然朴素,但很整洁。

②这本书介绍的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D.①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②他终于安然度过了那段白色恐怖的非常时期。

答案:D解析: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A项“我们全村都很光彩”中的“光彩”是“光荣”的意思,“北京有如光彩夺目的明珠”中的“光彩”是指颜色和光泽。

B项“身体发热“中的“发热“是指发烧,“我头脑发热“中的“发热”是比喻不冷静,不清醒。

C项“他的穿着虽然朴素”中的“朴素”是指不浓艳,不华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朴素”是指萌芽状态的,未发展的。

D项中的“非常”都是指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5.对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用在句中形容卢沟桥桥面柱头上的石刻狮子雕刻得十分形象,如同真的一样。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萧索:荒凉、冷落。

用在句中描写了远处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反映出农村经济日益凋敝的状况。

C.我欢悦,是因那时我已粗识文字,知道爱读书,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充盈:充满。

用在句中写出“我”经过读书之后,知识日渐增长的喜悦心情。

D.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用在句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彩霞色彩斑斓,绚丽耀眼的特点。

答案:D解析: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D项对“金碧辉煌”的作用分析有误,“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金碧辉煌”描绘的对象不是“彩霞”,而是“丝绣和头饰”。

6.按要求写成语(1)表达愉快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2)成语中带“绿”字的: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语的积累解析:本题变换角度,巧妙的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有错别字不得分(例略)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答案:C解析:辨析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一要把握文意的表达需要,二是把握成语的表达功能,把握其特定词、适用对象及其他限定条件。

只有二者相吻合,才能断定其使用正确。

本题A 项的“川流不息”形容行人(或车马)多,连续不断。

B项的“引人入胜”是指风景或文章美,能够引人进入佳境。

D项的“适得其反”意思是结果和愿望正好相反。

可见,A、B、D三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恰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