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一面》课件

19.《一面》课件

一、会面的经过(以记叙为主)1--38
1-2会面的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3—17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的困难 18—38详细描写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
二、“一面”对我的影响(以议论为主)39--
43
6
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 貌的语句,仔细阅读,细心体会。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 ──阴天,暗得很,只能模 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 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7
(2)他的面孔黄里
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但是精神很好,没有
一点颓唐的样子。头
发约莫一寸长,显。胡须很打眼,好
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8
(3)我很惊异地望 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头上 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隶 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 烟嘴,安烟的一头已 经熏黑了。
9
这三处外貌描写有哪些相同和 不同之处?
• 相同点: • 都突出了一个字:“瘦”
10
不同点:
• 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 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 “模糊” 。
•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 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 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 也更加完整清晰。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 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 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 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 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 年的高尚品格。
3
自学提示:
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说说课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怎 样的人,再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 识。 学法指导:
1
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 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他毕 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参加 “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 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 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 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 保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 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 迫令出境。1936年返回上海,从 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 他参加了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 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一面》 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2 。
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
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15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1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 鲁迅先生的“瘦”呢?
•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 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他的手多瘦啊!
12
文中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 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象。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 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 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
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
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
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
成员、中共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
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
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 动作以及“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
(时间:7分钟)
4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
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 第二部分:写这“一面”对作者
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5
理清结构:全文共43个自然段,该怎 样分?有没有明显的区隔?
16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7
13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突出了 他的几个明显特征可用三个字来 概括——一是全身的“瘦”,二 是头发的“竖”,三是胡须的 “一”;说说看这三个字突出表
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刚毅坚强的性格
14
当作者认出是鲁迅时,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 神态?从文中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