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通信工程师-设备环境(重点归类)

中级通信工程师-设备环境(重点归类)


交流基础电 源
直流基础电 源
直流基础电源:为各
种通信设备和二次电
源设备或装置提供直 流电压的电源。 额定电压:-48V
高压变配电
低配电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通信电源系统的供电方式
所有的供电设备均放在电力室,由变电站 和备用发电机组组成的交流供电系统一般 应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电力室只保证交流供电,即将交流电源直 接送入个通信楼层或通信机房,直流电源 则由分散设置在通信楼层或通信机房的整 流设备、蓄电池组、直流配电屏组成的供 电系统就近供电于各通信设备。 一些特殊的通信供电系统中,如光缆中继站 和微波无人值守中继站,通常采用交流电源 盒太阳电池方阵(或风能等电源)相结合的 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
直流供电系统
设备
接地与防雷系统 接地装置与接地盒等
电源监控系统
采集器、协议变换器、监控计算机等
电器
电磁电器、低压电器、高压电器、避雷器等
1.2 交流供电系统
交流供电系统
由主用交流电源、备用交流电源(油机发电机组)、高压开关柜、电力降压变压器、 低压配电屏、市电油机转换屏、低压电容器屏、交流调压稳压设备以及连接馈线组成的 供电总体。
系统优点
扰小;
2.供电容量大,设备集中,便于专人
维护 1.供电可靠性差
3.供电系统灵活性高;
4.运行维护费用低 1.为了降低楼板的和中要求,蓄电池 组在容量和放电时长的选择上偏小; 2.供电方式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
系统缺点 2.供电经济性差
3.基础投资费用大、系统扩容困难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交流供电系统 高压开关柜、电力变压器、交流配电屏、柴油发电机组、 电容补偿柜、交流自动稳压器、UPS设备等 高频开关型整流器、直流-直流变换器、蓄电池组、直流配 电屏、太阳能电池方阵等
1.3 直流供电系统
直流供电的杂音指标 电压指标要求(-48V直流电源(第一级)输出端子处)
衡重杂音 ≤2mV
宽频杂音
峰值杂音
0~300Hz,≤400mV
-
离散杂音
瞬态杂音
-
1.3 直流供电系统
直流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
• 充放电工作方式 • 半浮充工作方式 • 全浮充工作方式(连续浮充)
全浮充工作方式优点
集中供电方式 分散供电方式 混合供电方式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分散供电方式 集 中 供 电 方 式
混 合 供 电 方 式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集中供电方式 系统组成
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
接地系统、监控系统 1.供电设备与通信设备分开,相互干
分散供电方式
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
接地系统、监控系统 1.供电可靠性高; 2.供电经济性高;
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
交流高压配电系统(6kV或10kV系统) 交流低压配电系统(380/220V系统)
1.2 交流供电系统
分类
一类
供电方式
两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引入两路供电线, 不同时检修 1.从两个以上独立电源构成的稳定可靠的 环形网上引入一路供电方式 2.从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或从稳定可靠的 输出线路上引入一路供电线的供电方式
通信设备采用交流市电供电:在通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
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得:+5% ~ -10% 通信电源设备采用交流市电供电:在通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 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得:+10% ~ -15% 通信电源设备采用油机供电:在通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 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得:+5% ~ -5% 交流市电的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4%,油机电的频率允许变
常用的低压电器及设备
1.交流低压配电屏
2.交流稳压器
3.电容补偿柜 4.油机发电机组控制屏 5.市电油机转换屏 6.隔离器 7.刀开关 8.熔断器 9.断路器 10.接触器
4.高压负荷开关
5.电流互感器 6.电压互感器
7.高压开关柜
8.配电变压器
1.2 交流供电系统
功率因数 • 有功功率(P):实际消耗的功率 • 无功功率(Q):非实际消耗的功率 • 视在功率(S):电压和电流有效值 的乘积,S=UI
• • • 蓄电池的充放循环次数大为减少,可以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蓄电池始终与整流器并联且处于充足状态,这样可以保证工作可靠,实现无瞬
间供电
供电效率高
1.3 直流供电系统
直流配电系统的配电方式
低阻配电方式(传统) 高阻配电方式
配电汇流排或馈线电阻相对于低阻配电
利用汇流排把基础电源直接馈送到通信 方式较高,阻值在45M������以上。
核心指标:电压和频率 供电方式:TN-S制(三相五线制),相电压:220V,线电压:380V, 频率:50Hz 供电通信设备:输入电压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5% ~ -10% 供电整流设备:输入交流电压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10% ~ -15% 若供电电压超出允许范围,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变化范围为额定值的 ±4%以内,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应不大于5%
电压要求
频率参数
动范围为额定值±2%; 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应≤5%,三相供电电压不平衡度小于等于4% 市电供电时,对于100kA以下的供电系统,功率因数要求≥0.85;对于
功率因数
100kA以上的供电系统,功率因数要求≥0.9
由油机电供电时,功率因数应达到0.8
1.2 交流供电系统
常用的高压电器及设备 1.高压熔断器 2.高压断路器 3.高压隔离开关
高压配电方式
从区域变电所,将35kV以上的高压降
高压配电网的基本接线方式
放射式配电方式 树干式配电方式 环状式配电方式
到6kV~10kV高压送至企业配电变电所及
高压用电设备的接线方式。
1.2 交流供电系统——高压配电
放射式配电方式
树 干 式 配 电 方 式
环 状 式 配 电 方 式
1.2 交流供电系统——高压配电
设备 环境
中级通信工程师
培训资料
小0出品Βιβλιοθήκη 目录 第一部分 通信电源系统
第二部分 通信系统中的供电系统
第三部分 通信系统中的空调设备
第四部分 通信系统运维环境控制
第五部分 通信系统的环境安全
第六部分 通信电源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 通信电源系统
(注:含课本第一、二章内容)
•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 1.2 交流供电系统 • 1.3 直流供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
电压配电系统属于交流基础电源,由市电或备用发电机组(含移动电站)提供的 低压交流电为通信局(站)供电。
交流低压配电系统组成
• 低压市电电源
• 自备交流电源
• 由整流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成的交流不停电电源
1.2 交流供电系统——低压配电
主要参数
标称电压:220/380V,三相五线制,频率:50Hz
配电变电所无联系
由总降压变电所引出的各路高压干
树干式
线沿市区街道敷设,各中小型企业
变电所都从干线上直接引入分支线
供电
装置数量减少,投
资可相应减少 运行灵活,供电可 靠性较高
故障,将影响线路上
变电所的供电
由总降压变电所分别引出两路高压
环状式
干线,从左右两侧沿中小企业变电 所敷设,并构成环状供电方式
1.2 交流供电系统——低压配电
配电方式 配电方式
从一个中心点放射式的向负载供电,
优点
线路敷设简单,维 不受其他用户干扰 减少总降压变电所 6~10kV的高压配电
缺点
从低压配电柜引出的 关等材料也较多 供电可靠性差,只要 线路上任意一段发生
放射式
各负载与中心点之间用古典安装的 电缆连接,沿线不接其他负荷,各
护方便,供电可靠, 干线较多,使用的开
不可用度指标
二类
三类
从一个电源映入一路供电线的供电方式
1.有一个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经常昼夜
四类
停电,供电无保证 2.有季节性长时间停电或无市电可用
1.2 交流供电系统——高压配电
高压配电系统
通信局(站)的高压配电系统通过高压配电线将来自国家电网——电力系统的6kV 或10kV引入局站,并再通过配电变电所的降压变压器降压为380/220V至低压配电系统。
• 1.4 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测试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通信电源系统定义
对局(站)内各种通信设备及建筑负荷等提供用电的设备和系统的总称。
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
供电可靠性 供电稳定性 供电经济型 主要体现在交流和直流电源质量上 不允许电源系统故障停电和瞬间断电
供电灵活性
1.1 通信电源系统概述
类别
1.2 交流供电系统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措施
一 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一般变压器的负荷率在75%~80% 比较合适。变压器负荷率越低,功率因数越差。 二
功率因数并不是越高越好!
三 对于非线性负载电路,如整流设备等设备,则可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来提高
设备的总功率因数。
1.3 直流供电系统
• 交流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零线禁止安装熔断器,在零线上除电力变压器近端接地外,用电
设备和机房近端不许重复接地,若变压器在主楼外,则进局地线可以在楼内重复接地一次。 对柴油发电机组和三进四出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其零线必须进行一次接地工作。
1.4 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测试
高压变配电设备的维护
• 应遵守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原则,实行操作唱票制度。不准担任进行高压操作。
原理
机房的直流电源架或通信设备机架,因 为了具有高阻抗,通常取一定界面的电 汇流排电阻很小,故称这种配电方式为 缆线作为馈电线,若馈线距离短,则在 低阻配电方式 负馈线中串接一附加电阻,以增加总电 阻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