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二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清•高鼎的《村居》和唐•贺知章的《咏柳》。

《村居》描述的是诗人居住乡村时看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因为春天的来临而感到喜悦的情感;《咏柳》则通过大胆地想象,运用了奇妙的比喻,描绘了春柳在春风吹拂中的葱翠袅娜姿态和勃勃生机,将无形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风中的绿柳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

但是,《村居》的配画可能为突出“放纸鸢”,缺了“莺飞”,故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以有利于学生学习。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表达的全过程。

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3能正确认读“莺”等11个生字新词;读记“河堤”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诗”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莺”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诗”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教师:“莺”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诗”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莺”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板题释题。

导语:同学们,寒假过得愉快吗?春节过得快乐吗?立春过后,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课文,好吗?请看老师板题。

板书题目:①古诗二首全班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是什么人写春天的呢?(预设:古人。

)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知道的?(预设:古诗)对了,这篇课文是古人写的春天。

(二)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1导语:那么,这两首古诗为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就能够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小结会认读的字学习情况后)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平舌音的:醉、丝、裁;翘舌音的:妆;边音的:柳;后鼻韵母的:莺、咏、妆。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指名一人朗读一首评议一首的朗读。

(一首指名两、三人)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③评价完一首,齐朗读一首。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三)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

(注:有些字在课文中是单音节词,这些单音节词不要硬找朋友,可留待口头组词找朋友。

)2(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预设:莺拂堤杨柳醉咏柳妆成丝绦裁剪刀(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双音节词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柳、柳、柳,杨柳的柳”;单音节词直呼读词,方式如:“拂,拂、拂、拂”齐读,自由读。

3“莺、拂、堤、柳、醉、咏、妆、丝、裁、剪”口头组词。

(1)(贴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③如诗歌中的单音节词所组词语是诗歌中的本义的,则要告知学生,例如:莺(黄莺),拂(吹拂)。

④课后“读一读,记一记”学习。

A.导语:同学们口头组词的积极性真高,但是我们还要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需要读记下来。

(PPT出示“读一读,记一记”词语)出示任务:读一读这四对词语,想一想,每对词语都有一个怎样的现象?个体读一读,同桌说一说。

预设:每对词语都含有相同的会认读的字。

C.出示任务:你能把这四对词语都记下来吗?读一读,记一记。

D.同桌相互玩“我说你接”游戏,检查能否熟记。

(打乱词语顺序,一人说会认读的字,另一人接说对应的词语。

如:堤——河堤、堤岸。

)E.师生一起玩“我说你接”游戏进行评价检测,要求能接上的同学站起说词语。

(注意关注起立较慢的学生,让他单独再玩以检测。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初步评价(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1.所出示的字脱音节;2.游戏要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

)。

四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两首诗歌。

(一)尝试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在诗歌里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

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有哪些词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的下面写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预设:村居:在乡村居住。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咏:唱,歌咏。

碧玉:碧绿色的玉。

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一树:一:满,全;满树的意思。

在我国,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丝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并背诵《村居》1释题,简介诗人。

(1)导语:同学们,阅读要思考,有不懂的、不理解的,要提出来想办法弄清楚、弄明白。

善于思考,学会提问,你的阅读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

让我们打开课本43页,开始学习第一首古诗吧。

请看老师板书诗歌的题目。

(板题后齐读课题)提问:通过刚才的质疑,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预设:题目是在乡村居住的时候。

)导语:对了,诗歌的题目是在乡村居住的时候的意思。

诗人在在乡村居住的时候看到了什么,让他欣然写下这首诗歌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写这首诗的诗人——高鼎。

(2)简介高鼎。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村居》的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1)导语:那么,诗人在诗歌里描绘了在在乡村居住的时候看到的什么景象和情景呢?让我们一起读诗歌了解了解吧。

(PPT出示《村居》插图)出示任务:朗读《村居》,观察PPT上的图画,想一想,你根据图画上画的内容可以找到哪句诗句?图文结合能猜出这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然后用“我在图画上找到的诗句是……。

我猜诗句的意思是:……”说一说。

(PPT出示说话句式)个体读、看、说,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和了解学习情况,为班级交流汇报做准备);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要求: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边说边在PPT 的图画上指出相对的地方;说话后,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重点指导朗读诗歌的节奏。

)预设:①诗句:第一、二行。

猜的意思:农历二月,村子四周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像烟雾般地弥漫在空中,令人陶醉。

(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②诗句:第三、四行。

猜的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来,在村前的草地上,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说说想象到的诗句描绘的春景。

①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中了解到的,读懂了《村居》的大意。

(复述诗歌大意后)诗歌前两句是描绘了诗人看到的乡村春天景象,后两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村里的孩子放学后趁着春风放风筝的情景。

那么你能根据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人看到乡村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句,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用上课内外学到的词语,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