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

[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

[课程]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标准研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
评价标准研究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困难。

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更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成绩不错,但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前两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及刚发生不久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而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和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烙下良好
的印痕。

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正式基于这种考虑
另外,我们学校是区级实验小学,生源有的来自城市的高知家庭,也有的来自文化层次很低的工人、农民家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要使所有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素质都能全面提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入手,并逐渐包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
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实验前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表格如下:
学生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班级: 姓名:
1、卫生习惯
每次吃饭前洗手(1)每次都洗手 ( )(2)有时洗手( )
(3)太脏了就洗手( )
学校内发现赃物(1)赶快捡起来( )(2)有时会捡起来
( )(3)装作没看见 ( )
2、品德行为习惯
做错事(1)主动承认( )(2)教育下承认( )(3)不承
认 ( )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1)能主动谦让 ( )(2)力争高低 ( )
(3)动手打架 ( )
在走廊(1)有序无声( )(2)靠人督促有序走( )(3
乱跑乱说着走 ( ) 帮助有困难的人(1)主动帮助 ( )(2)有时帮助 ( )
(3)从不帮助 ( )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1)交给老师 ( )(2)交给家长 ( )
(3)自己留着 ( )
3、文明礼貌习惯
见到老师问好(1)主动问好( )(2)被动问好 ( )(3)
低头走过 ( )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1)经常使用( )(2)偶尔使用
( )(3)从不使用 ( )
4、学习习惯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1)大胆发表 ( )(2)听别人发表( )
(3)不参与讨论 ( )
阅读课外读物(1)经常阅读 ( )(2)偶尔阅读 ( )
(3)不阅读( )
对于新知识预习(1)提前阅读 ( )(2)偶尔预习 ( )
(3)不预习( )
对于学过的知识(1)经常复习 ( )(2)偶尔复习 ( )
(3)不复习( )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卫生、学习、文明礼貌、品德行为习惯都还欠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有很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好品质就是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形成的。

因此,从小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目标制定
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

以研究围绕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根本目的,以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为载体,在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调查和了解,设计各类活动,采取不同措施对学生进行实践研究,最后与对比班进行比较,找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形成适应新学期学生的较为规范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三、具体的组织内容
根据具体的培养计划,除适时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外,每周确定两次利用晨会进行学习和训练时间,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对学生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自己穿衣服,系红领巾,学会
自己洗红领巾、手帕、抹布;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书桌,不随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动捡起,不在桌椅、墙壁上随便刻画;知道值日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又快又好。

2、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上课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勤查工具书、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做到仔细审题、认真书写文字,力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不找他人代写作业;上自习课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打扰别人学习。

上课有良好的坐姿,不可半躺在椅子上,蹲在椅子上、趴在椅子上、趴在桌子上听课。

3、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知道基本的礼节。

如:鞠躬、招手、敬队礼等等。

会使用礼貌用语;进教室、教师办公室前先敲门,未经允许不闯入;
4、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做健康的游戏;排队快、静、齐;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讲粗话,不打人;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进花坛不摘花;和同学团结互助。

四、具体的措施
1、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行为楷模。

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
子的好习惯。

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

相反,经常受到父母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习惯影响的学生往往会效仿父母的行为;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切记:父母良
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

基于此,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
教师: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

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

从而,他们就会去模仿教师的一些一言一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有时可能比家长的教导还要深刻,教师一句不良的语言、一个稍不注意的行为,往往会使学生的言行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所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言谈、行为、小节都是必须为人榜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更是重要。

2、教给方法,反复练习
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记忆力、意志力都比较差,有些动作往往讲过了他们也不会记住。

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练习,在多次的重复中强化正确行为方式。

3、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还召开主题系列班会活动,如:高年级是:道德伴我行、告别不文明现象、向陋习告别。

低年级是:懂文明讲礼貌、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之花处处开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还开展读书活动,坚持背古诗,鼓励孩子们每天读10分钟好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开展搜集名人名言和礼貌用语,高年级是:每周在黑板边写一条名人名言,低年级是每周会背诵一句文明礼貌用语。

我们坚持多年来的三条线三无声工程:即进园一条线、进
楼一条线、出班出楼一条线。

进楼无声、进班无声、出班出楼无声。

激励孩子们做到快、静、齐,上、下楼稳步轻声,按右侧通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全体教工和家长的长期配合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石穿一样,
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