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首战争诗

十首战争诗

十首战争诗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整首诗并没有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而是通过没有家室,不能劳作,内心愁苦来反衬战争的罪恶。

而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诗歌注入了一股缠绵、深邃、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遂为全诗诗眼。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归来,虽未战死沙场,苟全性命,家却已“松柏冢累累”,竟无一位存世的亲人!这样即便活下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此诗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者而作,作者借助战士之口描写战争的残酷,反对并诅咒战争,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的牺牲品。

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东汉末年,董卓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和他的部将李傕、郭
汜等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苦难的现实迫使身为贵公子的王粲一再逃难,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亲眼目睹了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这首诗就是作者离开长安时看到的乱离景象,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心情。

母爱本是人间最神圣的感情,却在此时变得苍白无力,子一弃岂有生理?然无奈何矣!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

据《资治通鉴·天宝元年》记载:“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天宝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

”表达了李颀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不满。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在诗中对敌方的胡人寄寓了同情,战争不止是一方的灾难,显示了泱泱中华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乐府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反映了战争期间人民的苦难生活。

杂曲歌辞·妾薄命
薄命妇,良家子,无事从军去万里。

汉家天子平四夷,
护羌都尉裹尸归。

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

与君一日为夫妇,千年万岁亦相守。

君爱龙城征战功,
妾愿青楼歌乐同。

人生各各有所欲,讵得将心入君腹。

这是唐代诗人张籍以思妇口吻写的一首乐府诗,诗开头先叹一句自己薄命,丈夫从军去了,连护羌都尉都已马革裹尸,
何况丈夫一个小小的士兵呢?明知丈夫此行不归,还要念他身冷体寒,为他裁缝一件衣裳,若丈夫真的不幸战死,就权且作他九泉之下的殓衣吧!此情此想,思妇的针线简直如同缝在心上一样!战争真可谓书罪无穷,留恶难尽!
新丰折臂翁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这首诗题下原有小序:“戒边功也。

”公开声明此诗旨在谴责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

安禄山借大唐与南诏战乱之际乘机起兵,发动叛乱。

从此,一度繁荣富强的唐帝国彻底走向衰退。

诗人遂写下了这首沉痛激愤的《新丰折臂翁》。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有什么痛苦能过于此?战争真猛于虎也!
陇西行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

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塞下曲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常建这首诗并未刻画战争的残酷,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主题。

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

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全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也愿此诗为各国各民族所尊奉,让世界人民永远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之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