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
期末作业(论文)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年级: 2011级
学号:110544126
姓名: 孟凡飞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指导老师: 王静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第1章引言 (3)
第2章北京的地理环境 (3)
2.1地理位置 (3)
2.2气候环境 (3)
3古近北京 (3)
3.1古代北京 (3)
3.2近代北京 (4)
4.北京的符号 (4)
4.1天安门 (4)
4.2故宫 (4)
4.3天坛 (5)
4.4长城 (5)
4.5圆明园 (5)
4.6四合院、胡同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6)
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摘要: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
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
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
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
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
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
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当之无愧!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都城;首都
1.引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
2北京的地理环境
2.1地理位置
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2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3古今北京
3.1古代北京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
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
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
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
本始元年因有
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以此为起点计算北京建都史,至2010年,则为857年),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代时,蒙古大汗国改名元朝。
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10-12]。
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3.2近代北京
晚清时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美丽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
中华民国前期(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中国国破坏民党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
国军北伐至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1928年-1949年)
1928年北伐战争后,由于蒋介石不重视北方边防,把首都迁到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将军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正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
北平更名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4北京的符号
4.1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国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
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匠师蒯祥。
天安门始建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时称为承天门。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2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
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4.3天坛
北京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之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4.4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5圆明园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
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页屈辱史。
4.6四合院、胡同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因为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结束语
世界上许多历史文化古城所以能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一个内在的核心要素是这些城市始终代表着它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
不研究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悉习珍惜、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我相信,北京会以她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和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
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北京!
参考文献
《城记(北京城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传奇) 》王军三联出版社(2003-10出版)
《老北京的记忆》张善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5出版)
《老北京的传说》马燕晖华夏(2007-09出版)
《北京历史文化》罗哲文、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出版)
《中国古都北京》阎崇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01出版)
致谢
我在学习王静老师教授的《解读历史文化名城》这门课中,我学到了许多古城的历史。
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以及文化修养,填补了许多空白。
在此谨向王静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