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工厂地域规划因为这里说的不是总图专业,主要从布置的角度来唠叨一下,有的设计院有设备布置专业,工艺就提出一个建议设备布置图就OK了,但有的院直接就工艺干出来下发了。
有的院还归到管道专业去干,总之不管怎么样,“布置不好,一切拉倒,布置不到,全是瞎闹”。
可见布置专业的重要性,前两天我听到我一个做基础设计的同事说,“这设备布置还挺讲究的!”,我只能说,不是讲究,是非常讲究。
首先我来大体唠叨一下关于区域规划的,在化工企业区域规划应满足20649、3053和50187中的规定,有人说这是总图专业的东西呀,但是我觉得你设备布置是布置,总图布置就不是了吗,另外在设备布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总图专业的相关要求,你可以不会做总图,但是你必须了解人家的要求,别造成“一条鱼腥了一锅汤”的局面。
以下几点我特殊说明,其他的大家看20649等规范。
1、结合其相邻工厂或设施的特点,防火、地形、风向等条件。
如果临近村镇,在全年最小频率的上风向,临近河流等区域的,把排污量最大那个放那边,方便排放也方便做坏事。
要是临近重要设施的,尽量避免爆炸着火波及到,赔不起。
这里我唠叨一下风的问题,在我们接手的时候一般业主都会提供一个当地的风玫瑰,但是要是不提供怎么办呢?这也是我刚干设计经理不长时间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当时业主也不懂什么,反正拿钱你们干就是,要风玫瑰,没有,数据没有直接找招商局,管委会又是刚组建,费了半天的劲提供一个数据表,其实人家提供数据表就已经可以了,上面写着几年几月风多少,风向如何,我们需要根据这个表计算出平均值,然后再自己画出一个风玫瑰,所以分享给大家,别丢我丢过的脸,自己不懂还硬是要风玫瑰去。
2、公路、地区架空电力线路、排洪沟、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严禁穿越生产区。
这个大家可能干项目的时候经常遇到,尤其是设计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我为什么在这里唠叨这个,因为工艺是出设计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摇篮,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啊。
尤其是改扩建厂的时候经常遇到电缆和大型管道在厂区内穿过,这里主要说的是,生产区尽量别穿,穿的话输油输气管道好说本身在地下,尽量做设备布置的时候厂房就别在这上面跨着就行了,以免出现某石化青岛事件,一泄漏几十条人命;电缆在地下走比较麻烦,还得做沟,做装甲什么的,大家尽量避免,避免不了的就只能跟电气专业,业主,当地供电部门,验收管理部门都事先商量好,不然这个很麻烦,我吃过亏的,尤其是先说埋地然后再改成做沟,连位置都没有;排洪沟更吓人,尤其是在山区,贵州的一个项目,正做排洪沟呢,在厂区的一角,避不开了,我们那个总图的老先生还跟施工的说了,接缝处得抹平打光,结果一周以后找我们去看,哇塞!要是雨再下大点,厂区都冲没了,就是因为在拐弯处没有把接缝衔接好,直接冲毁了排洪沟。
半个厂区都淹了。
所以遇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重视起来,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多分享。
3、空分站,在空气相对清洁的地方,避开可燃气体、粉尘区。
这点是大家做改扩建项目上经常遇到的,改扩建项目用地比较紧张,像空分空压什么的都不重视,随便摆,一般直接挨着煤堆摆的不多,除非全体项目人员都是脑残,但是在污染粉尘下风向的还是很多的,在煤场的下风向比比皆是,还有的在电石厂房的下风向,破碎一开空分基本就没法用,而且这很危险啊。
4、最后再唠叨一个罐区的泡沫站,我感觉一般干消防的不会犯防火的错误的,但是我真遇到几次,泡沫消防设施在易燃易爆罐区边上,那一炸,直接连消防的都炸没了,还防个毛啊?拿什么去消防啊。
所以,大家要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夫。
好了,我就着重唠叨这么4点,希望大家有问题及时讨论,多交流分享,有错误及时批评指正我,我一定虚心接受。
这期就说到这里,下期开始唠叨装置布置。
第二期装置设备布置原则(1)我先唠叨一下理论的,然后在后面再逐个单元的来唠叨,大家觉得烦的直接给我X了。
整体来说设备布置第一个大原则是装置方面的,一定要把大型设备的和振动设备的放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这点不但能给业主省很多钱,而且也减少很多工期和风险。
因为拿到一块地以后这块地很大不是每个地方的地下都是一样的地址结构,尤其是山区和河套地区,有很多地形的局部是失陷性黄土,要是把丙烯塔放这地方,可以但是就得把这块地基所在的区域全部挖出来换上新的压缩性差的土,这个工程量很大的,土方量也都不是在土方平衡的时候能做进去的,业主也都不在预算范围内的,到时候很尴尬。
大家经常看到压缩机基础沉降了,透平机基础沉降了,就埋怨地基没打好,其实不是,这种大型的震动设备谁都不会拿自己前途开玩笑,设计院也算对了,施工也没问题,就是因为地质结构肯定要有局部沉降的,沉降均匀还好,不均匀的就惨了,风机开不好的,透平机轴磨损严重的案例有很多。
插播广告:“送人甘泉,手留香甜”第二个大原则是除了注意防火和防爆的要求外要注意装置间和设备间的操作、检修、装卸和吊装所需的场地和通道。
通常情况下防火防爆大家现在都很敏感了,一般卡着规范走不会出什么问题(这里不了解的可以去看我空间最开始系列帖建规&石化规),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的,想要布置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就要把操作、检修、装卸和吊装所需的场地和通道预留好,要了解设备的维修方式,举几个例子,在PVC设计的时候四台转化器中间正好能放下一个转化器的封头,如果不这么设计的话就得把转化器的封头吊到框架外面,需要跨过很多管线,另外,前台转化器和后台转化器之间需要留出吊车通过的通道。
说到吊装那就更多笑话了,讲故事时间到。
前两天一个业主庆祝吊装成功,发了喜报,我还以为什么大家伙呢,原来是个100多吨的固定床,这不是什么核心设备,就是因为需要吊车吊着走一段走廊,但这段走廊只能150吨吊车通过,结果吊车负荷90%以上,这确实吊装难度很大,后来看看总图,我心里有点羞愧,为什么不能在布置的时候考虑一下吊装呢,厂房多挪出两米来还用得着这么费劲吗?现场加工场地选取时候为什么不能避开吊装区呢,现场施工的是有多大地方用多大地方,哎!~~检修空间更是绝了,这里不说什么项目了,比较敏感,一个立式悬挂的反应器的清洗,这个清洗比较另类,是需要先把反应器吊到旋转台上,纵向旋转180度,然后起吊,把芯抽出来,换一个外壳然后清洗,结果旋转的空间被占了,后来无奈只能每次检修就把边上无关厂房的梁干掉两根,所以一清洗就得麻烦邻居工序的停车,真是绝了,损失事小,要是出安全事故那责任可大了去了。
第三期装置设备布置的原则(2)第三大原则,梯子和平台布置要衔接好。
梯子和平台是最容易出错的两个东西,为什么?有基础的梯子一般问题不大,就是没有基础的梯子容易出误会,当这个罐子需要梯子的时候工艺专业会把条件提给设备专业,因为有的梯子不需要基础的,直接把力受在罐子上,这样的一般设备会直接做了,不需要与结构专业沟通,结果设备一运到现场往基础上一坐,发现梯子跟地之间有段距离,爬梯的人个高还好说,矮的还得助跑一下,跳上第一个隔。
这个我相信在很多现场都有这种情况。
另一种是梯子布置的方向不对,下了梯子直接到路上了,这样的梯子一般都是阻挡了通道的,多数都是横在了通道上。
还有一种挺高的门推开就是向下的梯子,这不是梯子,这是悬崖呀,对了论坛里有一张照片我找找拿来给大家看看(感谢图片原创书童,感谢提供者学海游子)。
就这种梯子大家可千万别犯这样的错误,要是摔坏了,设计完全有责任。
既然唠叨到平台和楼梯了,我就详细的说一下梯子和平台的布置要求。
平台要求:1、在设备和管道上,需要操作、检修、检查、调节和观察的地点应设置平台或梯子,具体什么地方需要设看下面这个表,看不清楚到20546上去找。
2、相邻塔和立式容器的平台标高要尽量一致,以便布置联合平台,联合比不联合的稳定而且省钱。
3、在设备上设置平台时,不应妨碍设备的检修,否则应做成可拆卸的;4、管廊进出装置切断阀处应设置操作平台,并且尽量将切断阀的位置集中靠近平台,争取一台搞定。
插播广告:“送人甘泉,手留香甜”5、在设置平台有困难的而又需要设置的地方可设置直梯或活动平台;6、操作平台(包括设备平台)的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3kN/m2;检修平台或建筑物楼面的均布活荷载不应小于4kN/m2。
大型设备检修平台的均布活荷载应按照其最大检修部件的重量计算;7、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距地面20m以上的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2m。
防护栏杆为固定的,只有影响检修的地方才做成活动可拆卸的。
尺寸要求:1、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0.8m,平台上的净空高度按照20546,4.1规定的要求去布置,但是一般选择不宜小于2.2m;主要考虑人能站起来并直立行走。
2、设备人孔中心线距平台的距离宜为750mm,但是由于可能要照顾几个取样或者人孔,有的还需要照顾联合平台,因此在0.6~1.0m范围内都可以操作,距离再大了进出就有点困难了,以前做过在一个塔上的人孔距平台中心线有1.5m的,不能直接进去当时在下面做了三个台阶的梯子,我后来去爬过一次这个人孔,进去的时候没问题,出来的时候就不敢了,后来三个师傅抱着我出来的,在20多米的塔上,从人孔跳出来,就像跳楼的似得,很吓人,所以大家别犯这样的错误,这是要命啊!设备手孔中心线距平台的距离宜为1.0~1.5m;3、设备加料口顶面距平台的距离不宜大于1m;4、法兰连接的立式设备的平台与法兰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这个我解释一下,这条在20546上面没有。
正常设计上用法兰连接的都是需要拆卸的部分,因此你太高了没法拿扳手去拧法兰上的螺栓。
另外关于炉子和仪表相关的平台20546中说的很清楚,大家自己下载看就可以了,我就不唠叨了,今年的系列帖我尽量还是采用多分享经验讲故事的形式,望大家多交流讨论。
这期平台就说这些,下期我们唠叨一下梯子。
第四期梯子的布置先说一下梯子的要求:梯子的要求在20546中也有规定,但是都是结合防火逃生什么的,我觉得要是看过我以前的帖子的话,到这个程度只要以下三点足以。
1、厂房和构架的主要梯子和操作频繁的平台的梯子应采用斜梯。
2、成组布置的塔的联合平台宜采用斜梯;3、除上述场合外,均宜采用直梯。
再说一下梯子的尺寸:1、斜梯的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经常性双向通行的倾斜角度不宜大于38°。
梯子高度不宜大于5.1m,大于5.1m时应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
对于这点我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大家可能看过20546的人都清楚,规范上规定的斜梯的角度是45~59度,我设计过一个55度的梯子,上去容易下来难,很陡很陡,要是再做个5m高的,要是恐高的人肯定下不来。
因此我推荐千万别超过45度,经常性来回跑的,还有需要提着东西来回走的别大于38度。
高度我再唠叨一下,规范上是说5.1m,这是对照了一跑的建筑模数来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超过3m以上的高度上起来就累了,尤其工人要是提着东西那超过3m不休息肯定要骂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