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要塞片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要塞片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要塞片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美丽的车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A.5 B.6 C.7 D.25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9,则它的周长为()A.17 B.20 C.22 D.17或22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B.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D.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5.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6.已知△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B :∠C=3:4:5B .a :b :c=5:12:13C .a 2=b 2﹣c 2D .∠A=∠C ﹣∠B7.在联合会上,有A 、B 、C 三名选手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 的( )A .三边中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D .三边上高的交点8.如图,BD 是∠ABC 平分线,DE ⊥AB 于E ,AB=36cm ,BC=24cm ,S △ABC =144cm 2,则DE 的长是( )A .4.8cmB .4.5cmC .4cmD .2.4cm9.在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上画有两条线段.现在要再画一条,使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能满足条件的线段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10.如图所示,已知∠AOB=α,在射线OA 、OB 上分别取点OA 1=OB 1,连结A 1B 1,在B 1A 1、B 1B 上分别取点A 2、B 2,使B 1B 2=B 1A 2,连结A 2B 2…按此规律下去,记∠A 2B 1 B 2=θ1,∠A 3B 2B 3=θ2,…,∠A n+1B n B n+1=θn ,则θ2016﹣θ2015的值为( )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3分,共24分.)1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共有条对称轴.12.△ABC是等腰三角形,若∠A=80°,则∠B= .1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8cm,则斜边上高的长是cm.14.如图,∠1=∠2,要使△ABE≌△AC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填上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即可).15.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cm.16.如图,△OAD≌△OBC,且∠O=70°,∠AEB=100°,则∠C= °.17.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18.已知: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8,BF=5,则AC的长等于.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6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9.作图题:(1)如图,在图1所给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标号为①②③的三个三角形均为格点三角形(顶点在方格顶点处),请按要求将图2中的指定图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使它们与标号为①②③的三个三角形分别对应全等.(分割线画成实线)(2)如图3,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①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②请直线L上找到一点P,使得PC+PB的距离之和最小.2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D,A、F、E、C在同一直线上,∠ABE=∠CDF.(1)试说明:△ABE≌△CDF;(2)试说明:AF=CE.21.中菲黄岩岛争端持续,我海监船加大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巡航维权力度.如图,OA⊥OB,OA=36海里,OB=12海里,黄岩岛位于O点,我国海监船在点B处发现有一不明国籍的渔船,自A点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驶向黄岩岛所在地点O,我国海监船立即从B处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某直线去拦截这艘渔船,结果在点C处截住了渔船.(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C处的位置;(2)求我国海监船行驶的航程BC的长.22.如图,△ACB与△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点D为AB边上的一点,(1)试说明:∠EAC=∠B;(2)若AD=10,BD=24,求DE的长.23.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且DC=BF,DE⊥CF于E,问E是CF 的中点吗?试说明理由.24.探索研究.请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ABC中,∠A=90°,∠B=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并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图不够可以自己画.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已知等腰△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连接AD,若△ABD和△ACD都是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数为(请画出示意图,并标明必要的角度).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12,AB=CD,BD=15,点E从D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D→A→D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作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秒.(1)试说明:AD∥BC;(2)在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有△DEG与△BFG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次?并分别求出此时的移动时间t和G点的移动距离.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要塞片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美丽的车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第1,2,3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共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A.5 B.6 C.7 D.25【考点】勾股定理.【专题】网格型.【分析】建立格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AB的长度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AB==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格点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应用.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和9,则它的周长为()A.17 B.20 C.22 D.17或2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1)若4为腰长,9为底边长,由于4+4<9,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9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9+9+4=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B.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D.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判断即可.【解答】解:A、∵△ABC≌△DEF,∴AB=DE,∠B=∠E,BC=EF,∵AM是△ABC的中线,DN是△DEF中线,∴BC=2BM,EF=2EN,∴BM=EN,在△ABM和△DEN中∴△ABM≌△DEN(SAS),∴AM=DN,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如教师用得含30度的三角板和学生用的含30度的三角板就不全等,错误,故本选项正确;C、∵△ABC≌△DEF,∴AB=DE,∠B=∠E,∵AM是△ABC的高,DN是△DEF的高,∴∠AMB=∠DNE=90°,在△ABM和△DEN中∴△ABM≌△DEN,∴AM=DN,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AAS即可推出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除具有定理SAS,ASA,AAS,SSS外,还有HL定理..5.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得到三角形全等,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解答】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SSS),则△COD≌△C'O'D',即∠A'O'B'=∠AO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已知△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3:4:5 B.a:b:c=5:12:13C.a2=b2﹣c2D.∠A=∠C﹣∠B【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A、∵∠A:∠B:∠C=3:4:5,且∠A+∠B+∠C=180°,可求得∠C≠90°,故△ABC不是直角三角形;B、不妨设a=5,b=12,c=13,此时a2+b2=132=c2,即a2+b2=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C、由条件可得到a2+c2=b2,满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ABC是直角三角形;D、由条件∠A=∠C﹣∠B,且∠A+∠B+∠C=180°,可求得∠C=90°,故△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可以利用定义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7.在联合会上,有A、B、C三名选手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的()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D.三边上高的交点【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为使游戏公平,要使凳子到三个人的距离相等,于是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可知,要放在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上.【解答】解:∵三角形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中间的凳子的距离相等,∴凳子应放在△ABC的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最适当.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能力,要注意培养.想到要使凳子到三个人的距离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BD是∠ABC平分线,DE⊥AB于E,AB=36cm,BC=24cm,S△ABC=144cm2,则DE的长是()A.4.8cm B.4.5cm C.4cm D.2.4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点D作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 =S△ABD+S△BCD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BC交BC的延长线于F,∵BD是∠ABC平分线,DE⊥AB于E,∴DE=DF ,∵S △ABC =S △ABD +S △BCD ,AB=36cm ,BC=24cm ,∴×36×DE+×24×DF=144,即18DE+12DE=144,解得DE=4.8cm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熟记性质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在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上画有两条线段.现在要再画一条,使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能满足条件的线段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考点】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能满足条件的线段有4条.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正确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是解题关键.10.如图所示,已知∠AOB=α,在射线OA 、OB 上分别取点OA 1=OB 1,连结A 1B 1,在B 1A 1、B 1B 上分别取点A 2、B 2,使B 1B 2=B 1A 2,连结A 2B 2…按此规律下去,记∠A 2B 1 B 2=θ1,∠A 3B 2B 3=θ2,…,∠A n+1B n B n+1=θn ,则θ2016﹣θ2015的值为( )A .B .C .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用α表示出∠A 1B 1O ,再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用α表示出θ1,再用θ1表示出θ2,并求出θ2﹣θ1,依此类推求出θ3﹣θ2,…,θ2013﹣θ2012,即可得解.【解答】解:∵OA 1=OB 1,∠AOB=α,∴∠A 1B 1O=(180°﹣α),∴(180°﹣α)+θ1=180,整理得,θ1=,∵B 1B 2=B 1A 2,∠A 2B 1B 2=θ1,∴∠A 2B 2B 1=(180°﹣θ1),∴(180°﹣θ1)+θ2=180°,整理得θ2==,∴θ2﹣θ1=﹣==,同理可求θ3==,∴θ3﹣θ2=﹣==,依此类推,θ2016﹣θ2015=.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图形的变化规律,依次求出相邻的两个角的差,得到分母成2的指数次幂变化,分子不变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3分,共24分.)1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共有 4 条对称轴.【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对称轴的定义,直接作出图形的对称轴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共有4条对称轴.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根据定义得出个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条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ABC 是等腰三角形,若∠A=80°,则∠B= 80°或50°或2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此题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C为顶角;②∠A为顶角,∠B为底角;③∠B为顶角,∠A为底角.【解答】解:∵∠A=80°,△ABC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当∠C为顶角时,∠B=∠A=80°;②当∠A为顶角时,∠B=(180°﹣80°)÷2=50°;③当∠B为顶角时,∠B=180°﹣80°×2=20°;综上所述:∠B的度数为80°、50°、20°.故答案为:80°或50°或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不要漏解.1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8cm,则斜边上高的长是 4.8 cm.【考点】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然后从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求法入手,代入公式后计算即可.【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cm,8cm,∴斜边长为=10cm.∵直角三角形面积=×一直角边长×另一直角边长=×斜边长×斜边的高,代入题中条件,即可得:斜边高=4.8cm.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看清条件即可.14.如图,∠1=∠2,要使△ABE≌△AC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B=∠C (填上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题意,易得∠AEB=∠AEC,又AE公共,所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容易寻找添加条件.【解答】解:∵∠1=∠2,∴∠AEB=∠AEC,又 AE公共,∴当∠B=∠C时,△ABE≌△ACE(AAS);或BE=CE时,△ABE≌△ACE(SAS);或∠BAE=∠CAE时,△ABE≌△ACE(ASA).【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5.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10 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要求所用细线的最短距离,需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解答】解:将长方体展开,连接A、B′,∵AA′=1+3+1+3=8(cm),A′B′=6c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B′==10cm.故答案为:10.【点评】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本题就是把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化立体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6.如图,△OAD≌△OBC,且∠O=70°,∠AEB=100°,则∠C= 15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CAE=∠O+∠D=∠O+∠C,推出∠AEB=∠C+∠CAE=∠C+∠O+∠C,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OAD≌△OBC,∴∠C=∠D,∵∠CAE=∠O+∠D=∠O+∠C,∴∠AEB=∠C+∠CAE=∠C+∠O+∠C,∵∠O=70°,∠AEB=100°,∴100°=70°+2∠C,∴∠C=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C=∠D和推出∠AEB=∠O+2∠C.17.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5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E⊥AB,EF⊥FH,BG⊥AG,可以得到∠EAF=∠ABG,而AE=AB,∠EFA=∠AGB,由此可以证明△EFA≌△ABG,所以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然后利用面积的割补法和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图形的面积.【解答】解:∵AE⊥AB且AE=AB,EF⊥FH,BG⊥FH⇒∠FED=∠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BG∴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6+4)×16﹣3×4﹣6×3=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相关知识.作辅助线是本题的关键.18.已知: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8,BF=5,则AC的长等于13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ASA证得△AFB≌△DFB,得出AB=BD,AF=FD=AD=4,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D,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AG,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解答】解:∵AD⊥BE,∴∠AFB=∠DFB=90°,在△AFB和△DFB中∴△AFB≌△DFB,∴AB=BD,AF=FD=AD=4,∴AB=BD===,∵BD=DC,∴BC=2,作AG⊥BC于G,=BD•AG=AD•BF,∵S△ABD∴AG===,∴DG===,∴CG=+=∴AC===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出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6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19.作图题:(1)如图,在图1所给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标号为①②③的三个三角形均为格点三角形(顶点在方格顶点处),请按要求将图2中的指定图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使它们与标号为①②③的三个三角形分别对应全等.(分割线画成实线)(2)如图3,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①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C′;②请直线L上找到一点P,使得PC+PB的距离之和最小.【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1)根据图1中三角形的边长将图2中的图形分割即可;(2)①作出各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②连接C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解答】解:(1)如图2所示;(2)①如图3所示;②如图3,点P即为所求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D,A、F、E、C在同一直线上,∠ABE=∠CDF.(1)试说明:△ABE≌△CDF;(2)试说明:AF=C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AE=∠DAF,又由AB=CD,∠ABE=∠CDF,即可证明△ABC≌△DEF;(2)由△ABC≌△DEF,得到AE=CF,所以AE﹣EF=CF﹣EF,即AF=CE.【解答】解:(1)∵AB∥CD,∴∠BAE=∠DAF,在△ABC和△DEF中,∴△ABC≌△DEF.(2)∵△ABC≌△DEF,∴AE=CF,∴AE﹣EF=CF﹣EF,∴AF=CE.【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1.中菲黄岩岛争端持续,我海监船加大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巡航维权力度.如图,OA⊥OB,OA=36海里,OB=12海里,黄岩岛位于O点,我国海监船在点B处发现有一不明国籍的渔船,自A点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驶向黄岩岛所在地点O,我国海监船立即从B处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某直线去拦截这艘渔船,结果在点C处截住了渔船.(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C处的位置;(2)求我国海监船行驶的航程BC的长.【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1)由题意得,我海监船与不明渔船行驶距离相等,即在OA上找到一点,使其到A点与B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连接BC,利用第(1)题中作图,可得BC=AC.在直角三角形BO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122+(36﹣BC)2=BC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OA交于点C;(2)连接BC,由作图可得:CD为AB的中垂线,则CB=CA.由题意可得:OC=36﹣CA=36﹣CB.∵OA⊥OB,∴在Rt△BOC中,BO2+OC2=BC2,即:122+(36﹣BC)2=BC2,解得BC=20.答:我国海监船行驶的航程BC的长为2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不仅仅能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而且它也是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等量关系.22.如图,△ACB与△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点D为AB边上的一点,(1)试说明:∠EAC=∠B;(2)若AD=10,BD=24,求DE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由于△ACB与△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CE,CB=CA,∠B=∠CAB=45°,∠ACB=∠ECD=90°,于是∠ACE+∠ACD=∠ACD+∠BCD,根据等式性质可得∠ACE=∠BCD,利用SAS可证△ACE ≌△BC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解答;(2)根据△ACE≌△BCD,于是∠EAC=∠B=45°,AE=BD=24,易求∠EAD=9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DE=26.【解答】解:(1)∵∠ACB=∠ECD=90°,∴∠ACB﹣∠ACD=∠ECD﹣∠ACD,∴∠ECA=∠DCB,∵△ACB和△ECD都是等腰三角形,∴EC=DC,AC=BC,在△ACE和△BCD中,,∴△ACE≌△BCD,∴∠EAC=∠B.(2)∵△ACE≌△BCD,∴AE=BD=24,∵∠EAC=∠B=45°∴∠EAD=∠EAC+∠CAD=90°,∴在Rt△ADE中,DE2=EA2+AD2,∴DE2=102+242,∴DE=26.【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先证明△ACE≌△BCD,从而求出AE,以及∠EAD=90°.23.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且DC=BF,DE⊥CF于E,问E是CF 的中点吗?试说明理由.【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DF,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F=BF=AB,然后求出CD=D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解答】解:E是CF的中点,理由如下:如图,连接DF,∵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DF=BF=AB,∵DC=BF,∴CD=DF,∵DE⊥CF,∴E是CF的中点.【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探索研究.请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ABC中,∠A=90°,∠B=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并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图不够可以自己画.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已知等腰△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连接AD,若△ABD和△ACD都是等腰三角形,则∠B的度数为45°或36°(请画出示意图,并标明必要的角度).【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A=90°,∠B=67.5°,则∠C=22.5°,要使分割成的两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必须要得出一个角为22.5°,或另一个角为67.5,因此需要把90°的角或67.5°的角得出22.5,从这两个角入手分出22.5°的角解决问题;(2)要使分成的△ABD和△ACD都是等腰三角形,首先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次想到“黄金三角形”,由此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如图,(2)如图,【点评】此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12,AB=CD,BD=15,点E从D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D→A→D匀速移动,点F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作匀速移动,点G从点B出发沿BD向点D匀速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秒.(1)试说明:AD∥BC;(2)在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有△DEG与△BFG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次?并分别求出此时的移动时间t和G点的移动距离.【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由AD=BC=12,AB=CD,BD为公共边,所以可证得△ABD≌△CDB,所以可知∠ADB=∠CBD,所以AD∥BC;(2)设运动时间为t,设G点的移动距离为y,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1)证明:在△ABD和△CDB中,,∴△ABD≌△CDB,∴∠ADB=∠CBD,∴AD∥BC,(2)解:设G点的移动距离为y,∵AD∥BC,∴∠EDG=∠FBG,若△DEG与△BFG全等,则有△DEG≌△BFG或△DGE≌△BFG,可得:DE=BF,DG=BG;或DE=BG,DG=BF,①当E由D到A,即0<t≤3时,有4t=12﹣t,解得:t=2.4,∵y=15﹣y,∴y=7.5,或4t=y,解得:t=1,∵12﹣t=15﹣y,∴y=4,②当F由A返回到D,即3<t≤6时,有24﹣4t=12﹣t,解得:t=4,∵y=15﹣y,∴y=7.5,或24﹣4t=y,解得:t=4.2∵12﹣t=15﹣y,y=7.2,综上可知共有三次,移动的时间分别为1秒、2.4秒、4秒、4.2秒,移动的距离分别为4、7.5、7.5、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求解,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好三角形全等解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