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建筑史简答题(一)

中外建筑史简答题(一)

1.简述中国佛教石窟的特点①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土木构筑很少②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③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④开山凿石,工程量大,费时长⑤雕刻、绘画艺术中保存了许多早期建筑形象2.结合汉、唐、明三代宫室实例,简述其发展趋势。

大明宫: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北京故宫中轴线主体建筑序列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分外朝和内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也就是故宫的“三大殿”。

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

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生活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北京故宫的特点:1)吸收前朝各个时期优秀做法形制集大成者。

2)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

3)建筑处理上,采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的对比手法。

清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建造和使用的宫殿,现存古建筑100多座。

清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

3.简述南京城的规划特点。

1)充分利用自然,顺应地然地形进行城市规划2)依照风水学说进行规划,选择了风水学中的“穴”3)结合周礼,对古典布局做了一些改变,但是依然崇尚王权4)体现规划中的区划思想4.简述哥特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1)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其余的填充围护部分就减薄到25~30cm左右,拱顶大为减轻。

材料省了,侧推力也小多了,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也就细了一点。

2)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

3)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

第四,哥特式教堂的形制基本是拉丁十字式的。

5.请结合实例试述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的区别以及都城建设的共同特点。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三种:第一类新建城市原来没有基础,平地起城。

第二类利用旧城建设新城。

汉代以后常用。

第三类旧城基础扩建。

明初南京和北京。

6.简述隋朝在建筑上的主要成就。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7.简述古希腊庙宇外围一圈柱廊的艺术作用。

1)强调建筑的韵律感,节奏感2)创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结合3)增加挺拔感4)强化建筑尺度8.简述佛罗伦萨教堂穹顶的历史意义。

答:1)在结构和施工上的首创性巨大,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顶呈八角形,跨度42.2米,高107米,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穹顶。

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

穹顶是文艺中兴早期修建的代表作,也是佛罗伦萨都会修建的标记性修建,它把文艺中兴时期的屋顶方法和哥特式修建品格完好地连合起来了,有清楚的过渡特性。

9.简述密斯·范·德·罗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的主要寓意。

答:1)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分件,使产生诺大的、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作用任何途径的建筑空间。

2)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规模、精确是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

10.试述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

答:1)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2)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他特别强调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建筑的影响,主张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

3)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地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4)他被公认为现代建筑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建筑革新家,并于二战后被推崇为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11.请分析希腊多立克柱式的形象特点。

答:多力克柱式通常无柱础,直接放置在基座上,柱高约为柱径的4-6倍。

柱身明显向上收缩,稍有微肿,柱表面饰以20个棱角凹槽。

多立克柱式雄伟、粗壮,象征着男性粗犷、刚毅、率直的性格。

12.请分析希腊爱奥尼柱式的形象特点。

答:爱奥尼柱式比多立克柱式轻巧、雅致,象征女性,柱身24道凹槽,柱高约为柱径的8-9倍。

柱身收分不太明显,始于1/3柱高处。

柱头有两个卷涡。

3.请分析希腊科林斯柱式的形象特点。

13.请分析希腊克斯林柱式的形象特点。

答:科林斯柱式比爱尼奥柱式更加纤巧,比例也更细长,柱式刻有24道凹槽,柱头有一个饰有美丽花纹茛叶的倒钟形花篮。

科林斯柱式亭亭玉立、极为优雅、富有女性温柔之美。

14.简述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特征。

答:巴洛克建筑的具体表现是利用透视的幻觉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感,采用波浪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运用光影便变化、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与动荡的气氛;堆砌装饰和喜用大面积的壁画与姿态做作的雕像来制造脱离现实的感觉。

15.什么是洛可可风格?它的常用手法是什么?答:洛可可风格是17-18世纪在法国宫廷和贵族沙龙中盛行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追求的是柔媚、温情的性格与琐碎、纤巧的图形,其常用手法为:建筑室内空间各个面的交接处都用柔软的曲面掩饰棱角;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用蚌壳、卷涡、水草等曲线形花纹;多用闪烁的光泽和柔媚的色彩,使室内充满脂粉气。

16.简述中西方建筑的发展差异。

答: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和院落空间传统从夏朝开始一直演绎到明清,这种发展是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西方建筑的发展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过程,在批判中创新,表现出风格变革的多样性。

17.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

18.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区别?西方:整齐规律,均衡对称。

有明确的轴线和对位关系,强调人为改造东方:自由灵活,体现山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形式,表达自然野趣,景与物相融,其手法有很深的造诣。

19.什么是柱式?古希腊三大经典柱式是什么?为了追求建筑物的优美比例,追求构件和谐匀称和端庄的形式,石建筑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如檐部和柱子之间,以及各组成部分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定型的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的石梁柱体系的艺术形式称为柱式,希腊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20.《建筑十书》的作者及该书的意义。

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它是迄今最早的建筑学理论著作。

维特鲁威在这本书里率先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即坚固、实用和美观。

21.什么是巴西利卡。

古罗马用作法庭、交易所和议会厅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主厅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划分为三个或五个空间,中间宽而高的是中厅,侧廊窄而低,入口通常在长边。

这种建筑的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

22.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特征。

巴洛克建筑的具体表现是利用透视的幻觉与增加层次来夸大距离感,采用波浪曲线与曲面、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来助长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运用光影变化、形体的不稳定组合来产生虚幻与动荡的气氛;堆砌装饰和喜用大面积的壁画与姿态做作的雕像来制造脱离现实的感觉23.请分析古罗马科洛赛姆竞技场(大角斗场)的柱式。

大角斗场的立面为券柱式构图柱式由下至上均不同:低层为质朴的塔司干柱式;二层为秀美的爱奥尼柱式;三层为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四层墙面则用了罗马偏爱的科林斯壁柱。

24.坦比哀多的外形特点和成就。

坦比哀多神堂外墙面直径6.1米,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有16根柱子。

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它的体积感很强,十分雄健,坦比哀多虽小,但有很强的层次感,有多种几何形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

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臂柱的接应,同穹顶的肋首尾相连,从下而上,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坦比哀多的比例极为和谐,遵循着纯粹的古典主义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伯拉孟特的设计很有弹性,所以这种构图在全球各地被广泛复制。

25.请分析古罗马万神庙圆形正殿的艺术及结构成就。

万神庙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

圆形正殿是万神庙的直径和高度都是43.43米。

神殿的全部结构均以火山灰混凝土浇筑,墙厚达6.2米,以抵抗上部穹顶传下来的侧推力。

穹顶越往上越薄,所选用的填充料也越轻,充分表现了结构技术与艺术处理的协调。

26.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特征。

文艺复兴风格提倡向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学习,古典柱式再度成为构图主题。

为了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厚檐一起被用来与哥特风格的尖券、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和小尖塔等建筑符号对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