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10级工商管理一班姓名:刘朝鹏学号:201041921109课程论文题目:析高校开展校园戏剧活动的意义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析高校开展校园戏剧活动的意义学生:刘朝鹏(东方科技学院10级工商管理一班,学号201041921109摘要:在戏剧普遍衰微的今天,校园戏剧却如一支奇葩在校园里蓬勃兴起。
从最初学生自发组织的零星小剧团发展到今天颇具影响的“校园戏剧热”,校园戏剧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道路。
我国以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剧团都是由学校组织的主流剧团,因而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无法与专业的剧团相提并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校园剧团的数量在激增。
据粗略统计,我国目前大概有两百多个大学剧团(仅武汉大学就有四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剧团)。
这些学生剧团活跃在各大高校里,所有的演出程序,从剧本、舞台、音乐到演员,全部都由大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校园戏剧已经从星星之火发展到了燎原之势。
校园戏剧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批已经逐渐远离了戏剧的人们。
关键词:校园戏剧,表演状态,导演理念校园戏剧拥有永远年轻的生命力,它的真正意义是在展示一个永恒的创作过程,在参与戏剧中获得品格,在体验戏剧中改变认识,创造角色也创造自我。
一、校园戏剧形式和目的翻开记录中国话剧发端的历史便可清晰发现,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以满腔热情组织起校园戏剧团体…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成功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第三幕的事实,便是当时莘莘学子展示自我创造精神的精彩一页。
五四时期,“爱美剧”运动确立了中国话剧的演剧体制,学生演剧又是此次轰轰烈烈的戏剧运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爱美剧在中国...... 为了提高高尚的业余演剧——以创造内容和演出形式全新的,受中国民众欢迎的戏剧为最终目的。
”究其原因,除了当时顺应时代感召和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之外,的确也与大学校园本身所存在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厚氛围,以及学子自身求新创新,勇于参与戏剧活动获得戏剧体验有关。
应该说,校园戏剧是校内业余文化活动中最具社会性的艺术形式,就它的性质本身来说,是一种集体的创造,参与者共同通过参加戏剧创造和欣赏获得直接而积极的审美愉悦。
对校园戏剧团体的成员来说,校园戏剧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创造里及鉴赏能力,而且通过参加戏剧实践全身心投入完成演出的过程,同时体验集体智慧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得以完美体现的艰辛,和深切感悟团队精神的凝聚。
以及通过反复揣摩排练终于上台表演的戏剧实践,更会使参与者深切感受自我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欢乐。
从校园戏剧观众的角度来看,开放的心态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决定他们审美需求的关键所在。
也许今天的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社会教育提供给与他们的戏剧知识少得可怜,也是中学时代埋头对付影视教育的苦读使他们无法注意戏剧这块天地,但是,一旦他们走进大学校园戏剧这块天地,开始接触和不知不觉地参与其间,浸润于充满戏剧张力的世界中,体验在同一时空中戏剧冲突的跌宕起伏,凝神于日常十分熟悉的同窗演员栩栩如生的角色表演,对喜剧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产生休憩相关甘苦与共的直接交流……戏剧艺术就将以巨大魅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打动他们的感情,启迪他们的思考,调动他们的想象,震撼他们的心灵。
身临其境这一全过程之后,戏剧艺术将会自然而然地对他们产生强烈共鸣甚至终身影响。
实际上,优于其他艺术门类,戏剧将参与的作用体现得更加鲜明和实际,并且是渗透于戏剧演出活动的整个过程。
戏剧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戏剧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最强烈的效果是取得实现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沟通,从而使人真正了解人,了解人的本质,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戏剧艺术所特有交往。
戏剧的参与体现于参与者本身的团队精神,透过参与戏剧活动认识人生相互支撑的积极意义,应该是比仅仅获得上台表演的经历更加宝贵更有价值的人生认识。
二、校园戏剧的文本创造校园戏剧的剧本来源一般有两个,一种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作品或起改编,二是原创作品(包括学生原创和专为校园戏剧演出创作的作品)。
19世界末20世纪初就有了校园戏剧。
它虽是教会学校殖民教育的工具,但中国学生尝试着一种新艺术样式的创作。
1899年,上海圣约翰学院就上演了学生自己编写的政治讽刺剧《官场丑史》。
校园戏剧在早期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原创作品,如洪深在清华时编写的《平民惨剧》,天津南开学校新剧团编写的《学非所用》、《新少年》、《恩怨缘》等。
胡适就说:“南开学校所编的《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颇有新剧的意味,在现在中国新剧界要算他们为第一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沉寂多年的校园戏剧创作如雨后春笋一般突入人们的视野。
校园戏剧的文本创造的核心是表现校园戏剧人群对生活、对人生、对自我的感悟和思考。
它的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可以是经典戏剧的再创造,还可以是实验和先锋戏剧的尝试和探索。
但是不管写什么,不管怎么去写,校园戏剧的剧本创作都需要了解戏剧文本的创作的基本知识。
伤害戏剧学院曾经为上海高校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编剧和导演培训班,从最简单的文本创造入手来普及校园戏剧文本创作的基础知识。
三、校园戏剧导演理念导演是舞台演出的组织者,剧情的解释者,演员的镜子。
而校园戏剧缺少整个团队把握舞呈现操作的核心人物——导演,则会使整个集体缺失最重要的支柱。
校园戏剧的导演要懂得团队的凝聚是校园戏剧生命的支撑,明了掌握戏剧规律是校园戏剧发展的命脉,具有掌握使文学形象转化为演出形象的技术与技巧。
把握作品呈现的诸多环节是校园戏剧成长的根基。
包括:选择剧目、剧目的排练、演出呈现、注意观众的反馈和交流。
在众多的校园戏剧活动中,校园戏剧编导一体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进入了舞台呈现的操作,各个剧社的灵魂人物——导演的意义和作用就明显地凸现出来了,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在更多的大学校园剧团中,对校园戏剧导演职能和理念的认识非常贫乏,仅仅停留在完成过程的操作者身份认定上,而具体操作中无序和尴尬状态却比比皆是。
校园戏剧也是戏剧,负有同样使命的导演也需要完成使剧本变成有生命的舞台呈现的任务——需要在最简陋的环境下把“各种不同艺术有机融合成为一种现象”需要和观众一起,完成校园戏剧的最高任务:解读社会与自我,表达期望、思考与困惑,演绎大学校园独特视角中的选择呈现的生活。
那么校园戏剧的导演理念是什么呢?(一)懂得团队的凝聚是校园戏剧生命的支撑对于业余校园戏剧的导演来说,他必须首先是个称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称职的标准应该包括真诚的热爱戏剧艺术, 尊重戏剧规律,对于戏剧艺术舞台呈现的所需元素具有清晰认识。
必须懂得戏剧是综合艺术,懂得每一次舞台呈现需要许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鼎力相助,需要一群人共同协作完成的道理。
必须具备把全组剧团结成一个坚强有力创作集体的领导素质。
完成工作如果是职责,那必定关系个人前程和发展,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做好做完。
完成爱好则是为自己热爱而工作,也因为机会难得,一般都有心甘情愿想方设法做到最好的虔诚态度,绝不愿意拿着可以施展能力的机会打水漂。
目前有一句常见报端的话“用专业精神完成业余工作”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目前常见的情况是,业余剧组的导演并不缺少工作激情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说缺少的是舞台呈现的导演方法——一个清醒而科学的思路和有法可循的规律,它的效果往往一点就准事半功倍。
(二)明确掌握戏剧规律是校园戏剧发展的命脉关于戏剧规律和法则,专业戏剧圈里常常有公认遵从的标准,而校园戏剧的导演却常见以无标准的操作完成作品呈现。
一贯的标准是只要观众认可或者校方的赞同,作品就是成功的。
一方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决定了校园戏剧的特点:不缺参与激情缺操作方法,不缺想象的文学形象缺舞台演出形象,不缺演出成果缺表演水平。
另方面校园戏剧有着热情不减的观众群——在血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有着浓厚的科学、人文和和学术的氛围,人口密集度和受教育的程度都远远高出社会平均水准。
这些观众接受新观念更快,具有独立思考和艺术欣赏的本能,同时也拥有最畅达最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这批基础观众群为校园戏剧提供了最丰沃的土壤。
但是,他们热情地参与戏剧活动的宽容也使校园戏剧的发展出现很多无法瞬时提高的因素,目前校园戏剧导演最致命的问题大都是不了解戏剧艺术的特点,不了解舞台表演的规则,只凭热情和想当然完成舞台呈现。
校园戏剧导演应该具备与专业相同的另一个重要能力,具有掌握使文学形象转化为演出形象的技术与技巧。
四、校园戏剧表演状态真诚质朴是校园戏剧舞台呈现的表演状态最大的特点,它是拙于技能而长于率直的表现。
表演者在未知状态下从自我出发创造舞台想象情态,在积极的鲜活的心理获得中达到下意识创造人物精神生活的目的,完成在舞台上创造人物的最高任务。
从戏剧整体认识人物的最高任务。
从戏剧整体认识演员舞台创作的意义,从无序的…自我出发‟到有机…情绪纯真‟的获得,从…生活与角色‟到角色与观众共振的启示,生生不息青春常在的校园戏剧就是靠一无所有戏剧表演状态的纯真支撑至今。
校园戏剧的表演常常让专业演员感慨,常常可见在几乎没有章法和技能的粗糙表演中,演员真诚和质朴的状态打动人心。
那种应该说是出自本能,没有顾及的原生态表演创作是一种没有技巧的情感宣泄,在同样被舞台呈现熟悉的生活说鼓舞和激动的大学生观众的参与下,校园戏剧的舞台常常因此而成为展示青春睿智和激情的仪式。
就笔者多年的校园戏剧舞台导演工作实践和研究,对这种表演状态对于今天戏剧舞台表演呈现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分析:(一)从戏剧整体认识演员舞台创作的意义任何一本表演教科书在论述培养演员表演能力的目的时,都是以“演员在剧作家说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在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为目的。
专业院校的表演系科把专业表演课的教学定位于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舞台和影视人物形象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
表演系的学生在体系化的科学训练过程中,从表演著元素的舞台行动基础训练中最后获得对于戏剧整体的完整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演员专业创作素质培养要求又成为整体训练的重中之重。
与这样的表演教学模式最后的呈现阶段完全相悖的是,校园戏剧的演员是从参与戏剧整体的体验中认识戏剧的表演的,他们最初接触戏剧是完成的整体,和这个整个赋予的让人心动的力量和那种“剧场效应”的震撼。
在笔者的工作过程中接触过很多校园戏剧的演员,他们爱上表演的最初是校园戏剧舞台的魅力和校园戏剧团体集体精神的感召。
这些后来狂热投入的表演者在走进校园戏剧剧社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戏剧,也不懂什么是表演,他们进入校园戏剧的运作中的第一感受就是如何认识戏剧整体,认识校园戏剧剧场观演关系,认识整体协作的力量。
(二)从无序的“自我出发”到有机“情绪纯真”的获得对于校园戏剧的表演来说,演员的状态是处于完全无序的自发,表演者唯一的心理依据是想当然的创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