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高考解读】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此考点应作如下方面的理解:一、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一般是以所提供的情景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

主要题型有:①将若干词语扩写为一句(段)话,②将一句话扩充丰富为几句话,③根据情景拟写一句或一段话。

二、压缩语段主要考查将一段话进行准确筛选、提炼、概括、压缩并准确表达的能力。

一般是要求将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减缩,或概括内容,或提炼要点,或归纳主旨,或对新闻提炼导语等,基本上就是做到除去枝叶,保留主干,使原来的句子变得更简洁,主旨更显明,更准确。

【考情分析】1.扩展语句作为高考改革性试题,体现了“语文突出语言操作的实践性”考试原则,自2000年出现以来,已连续在高考中出现,虽然近年来考查的频率有所降低——2008年有3套试卷涉及,2009年只有江西、全国Ⅱ有涉及——但这个考点仍然不会淘汰,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压缩语段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要比扩展语句高,因为它的实用性更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得更多一点。

2008年有9套高考试题考查“压缩语段”,形式多样:有的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有的是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论据;有的是拟写标题,内容涉及面较广。

2009年共有6套试卷考查了“压缩语段”,考查形式还是以要点概括为主;值得一提的是,09年的天津、四川卷都以“提取关键词”的形式对“压缩语段”进行考查,这种考查形式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十分灵活,已从过去通过提取信息给某一对象或为概念下定义、写一句话新闻,或提供某一场景要求运用想象或联想写出具体情节或场面的形式,发展到近两三年要求写产品说明书、写主题班会主题词、新闻点评、拟写成语、广告语、手机短信、提取关键词、表文转换、图文转换等等新题型。

3.选材上突出地域特色或重大事件,跟考生生活联系密切。

4.有时和其它考点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2008年湖北卷的第21题,将诗歌鉴赏和扩展语句结合在一起考查。

又如2009年的天津卷的第24题,要求考生先对所给消息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句推广语”,对能力的要求更高。

根据对近几年全国各地试卷的分析,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特对2011的高考在本考点的考向作如下展望 :一、扩展语句1.考查形式稳中有变“设置情景,给定句子,限定要求”的命题特点决定了它采用主观题形式的稳定性,但是试题的设问形式多有变化。

分值多为4~6分,一般都有字数限制。

2.题型多种多样有的以某个词语为重点展开,有的以某中心句为开头展开,有的围绕某一情景展开,有的结合修辞运用,用修辞方法丰富原句等。

3.考点考查综合性扩展语句大多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考查,达到“一题多考”的目的。

有的与仿写结合,有的与修辞运用结合,有的与应用文的写作融合,还有的是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融合在一起。

单独的扩展语句可能会越来越少。

二、压缩语段1.考查形式稳定中渗透灵活考查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如概括内容、提炼要点、概括结论、给新闻提炼导语等)方面的要求,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Ⅱ卷中是会稳定几年的,不过分值比较灵活,3~6分不等,会有明显的字数限制。

2.考点考查更趋综合因为它更利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估计以后的高考会将它与其他考点或知识点的考查结合起来,更趋向综合性、人文性、技巧性、灵活性,会多角度考查学生理解应用语言的能力。

3.考查的热度有升温趋势压缩语段的命题量可能会大于扩展语句的命题量,题型也会有所创新。

因为扩展语句的变数太大,难以控制评分误差,而压缩语段容易限定需要提取的信息,且能综合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筛选和提取信息等诸种能力。

扩展语句所谓扩展语句就是要把话说得更具体、更明白、更精确、更生动,它具有形象发散的思维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变简为繁”。

考点透析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扩展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补充完善型]这种类型的特点一般是题目提供或限定了关键词语或话题情境,要求借助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往往有字数、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要求。

(2009年浙江卷)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

妈妈:□□□□□□□□□□□□□□□□□□□□□□□□□□□□□□□□□□□□□□□□□□□□□□□□□□【解析】要补写出妈妈说的话,关键是如何理解儿子说的品德加分,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鲜明、得体和字数的限制。

【答案】 (示例)孩子,品德加分是老师对你们做好事的一种鼓励方式,重要的不是加分次数的多少,而是拾金不昧的精神。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解析】情境式扩展要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来丰富文采)。

具体解释扩展对象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有礼,应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答案】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这类扩展题型,往往都已经规定了话题中心或主题,所以答此类题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看清要求,明确重点。

做题时,要看清扩写的语段主题是什么,重点对象是什么,属于哪类文体,是记叙性的,是描写性的,是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第二步:辨明情境。

准确识别题目提供的情境及情境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情境规定的氛围要求,如例1,续写还要注意与原句(段)衔接连贯。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扩写的灵魂。

要严格按照题干提供的情境和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保证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如例2“讽刺”“谦和地”这样的提示和要求。

第四步,尽量运用修辞方法。

扩写过程中,除了运用恰当的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有的有明确的要求,要按要求使用修辞方法,有的还要注意一些隐性要求,如例2就没有明确要求使用哪种修辞,但根据题干规定的情境,是“树根”和“流水”之间的对话,所以必须要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样不但能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生动形象,文采飞扬。

第五步,修改完善。

根据需要或要求作修改补充,避免病句、错字。

[理解鉴赏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以赏析的方式扩展古典诗句、格言或警句等。

(2008年湖北卷)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镜头四:【解析】本题表现了劳动人民欢快的劳动生活和美好的爱情,读来有情有趣,回味无穷,以《采莲子》为背景材料,借电影脚本这个新颖的载体来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对诗句意思有准确的把握,抓住“抛”“羞”等关键字,运用联想、想象能力,勾画美的图景;其次要善于组织语言,把美的画面用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 (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请用因果推论法扩展下面的语句。

(不少于60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这是一句格言警句鉴赏理解扩展题。

应在充分理解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按照“因果推论法”的内在要求——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表达方式上的议论来组织表达。

【答案】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做了无所谓,也不要以为好事太小而不屑去做。

因为量变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所以,对于坏事要防微杜渐,对于好事要从点滴做起。

鉴赏理解型扩展题主要是指对古典诗句、格言、警句等以赏析的方式进行扩展。

可以从思想内容(情感、画面、主题等)上,也可以从艺术手法(风格、表现形式、语言等)上进行鉴赏理解,有明确要求的要格外注意。

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提供的话题或核心词。

如例2这一格言的“为之”“不为”等。

2.注意题目设置的情境,找准题目中要求扩展的重点。

如例1中“场景”“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3.分清表达方式是描写、叙述、议论,还是抒情等。

一般要根据题目句子的内容或要求确定。

如例1宜以描写为主,例2宜以议论为主。

4.展开联想和想象。

有时要结合有关知识或经历进行,有时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展开。

5.进行必要的修改、斟酌,避免病句或不合要求的现象发生。

除上述类型外,2008年的重庆卷第18题,2008年山东卷的第18题,实际上也属于扩展语句的变式考查。

(此类考题我们把它归为图文转换型,后面设专题探究,在此不再赘述)。

考题导悟1.(2009 年全国Ⅱ卷)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一个月入选口号千余条“我运动,我快乐”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此题应扣住“征集全民健身口号”这一中心话题,然后组织各个词语。

答案: (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2.(2009 年江西卷)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

(50个字左右)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组织语言、扩展语句的能力。

本题属于提供情景式扩展语句的试题,解题要抓住主题词,有情有境,生动形象,而且还要关照“想象”和“描写”。

另外,要用思想统率材料,不能生硬地堆砌辞藻。

答案:(示例)“馨园”内,绿树丛丛,鲜花盛开,前面是一条小溪,流水淙淙,景致特别幽美。

我静静地靠在一棵树上,入迷地读起心仪已久的《红楼梦》。

不知不觉,天空已是星辰点点,可我仍徜徉在”大观园”里,不能自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