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区域动火管理制度
危险区域动火管理制度
一、管理目的
为规范各级动火人员作业行为,确保动火作业安全、有序、可靠,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使动火作业处于受控范围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烧结厂所属各单位检修、维修、抢修、施工动火作业。
三、名词定义
动火作业:
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和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铁质工具、喷灯、电钻、手砂轮等电动工具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表面赤热的临时性作业。
易燃、易爆场所: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应当符合GBJ16-2001中火灾危
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四、等级划分
根据危险程度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特级动火:是指在运行或停运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罐区、煤气管道等具有特殊危险重要部位上的动火作业,如:煤气带压动火作业。
2、一级动火:在易燃、易爆的生产装置、设备、管道主体1米以内的动火。
3、二级动火:固定动火区及特级、一级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
五、审批程序
1、《特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由煤气防护站站长负责审核签
字,由煤防站负责现场检测,监护工作。
2、《一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由煤气防护站站长负责审核签字,由煤防站负责现场检测,监护工作。
3、《二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由各厂安环科科长负责审核签字,由该厂专(兼)职安全员负责现场检测,监护工作。
4、原则夜间不准动火,必须动火的由烧结厂值班领导和安环科科长共同审核签字,现场检测,监护工作由分厂专(兼)职安全员负责。
5、遇有节假日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升级。
六、动火规定
1、各部门在禁火区域动火作业必须严格审批程序,并提前制定安全措施。
2、《动火作业许可证》一式两份,审批部门一份,动火单位一份。
3、动火监护人应当熟知动火地点的火险情况及动火时的安全措施,并进行动火工作的全过程监护。
七、动火区域划分
1、在固定动火区内允许从事焊割及使用喷灯和火炉等各种明火作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距易燃、易爆的厂房、设备、管道应不小于30米。
(2)室内固定动火区应与危险源隔开,门窗应向外开,道路要通畅。
(3)剩余煤气放散或发生煤气泄漏时,煤气不能扩散到动火区内。
(4)动火点必须配备灭火器材。
2、禁火区域:
凡在以下范围内进行动火的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1)施工单位在车间煤气区域动火作业的;
(2)煤气区域检修和设备大、中、小修动火作业的;
(3);有产生火焰设备作业的;
(4)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
如:焊接、凿水泥基础、打墙眼,使用电动工具、熬沥青、动用喷灯等作业的。
八、动火管理规定:
1、凡在禁火设备及区域动用明火时,均需办理《动火许可证》。
2、动火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填报申请,制定动火安全措施。
3、动火人应熟知动火地点情况及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
4、动火作业必须设专人现场全过程监护。
5、安环科科长负责各单位的动火申请审批手续,在审核中严格把关,确认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签署批准动火。
6、在煤气设施动火时,要进行煤气浓度(小于24PPm)检测,方可动火。
7、动火工作结束,要及时清除残留火种,移走焊具,清理好现场。
8、动火人在确认安全措施不到位或天气严重变化时,应当停止动火作业。
9、凡在贮存、输送易燃易爆管道、容器及设备上动火,必须先切断气源,进行吹扫置换,待检测结果符合安全要求,方可动火作业。
10、当天动火作业未完成,第二天需要重新办理《动火许可证》。
11、分析气体应在动火前半小时内进行,气体取样要有代表性。
八、《动火许可证》的申请办理规定
1、《动火许可证》由动火单位指定专人或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
2、申请动火单位根据动火安全规定认真履行《动火许可证》的有关内容,认真填写各项安全措施。
3、特级动火安环科科长要及时通知安环部部长或副部长,派专人现场把关。
九、考核规定
1、烧结厂各生产单位、部室、外委施工单位。
凡在煤气区域及重点区域内动火,必须按照三级动火管理制度要求按程序办理动火证。
4、动火时动火人必须持有动火证,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监护,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5、没有按照动火制度规定要求在重点区域内实施动火作业的,处罚动火单位2000--5000元,处罚动火单位安环科长200--500元,处罚相关责任人200—500元,导致事故发生的按其它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考核。
对外委单位的处罚同集团公司各单位。
十、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