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研组郝兴林
本学期,我们心理健康教研组以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为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微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现将本学期我组开展教研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启动微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地域、对象、学科等方面因素,经过反复思考,我们把“城区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原因和对策研究”作为我组的研究课题。
主题确定后,一方面,我们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在该课题方面的研究情况;另一方面,我组老师积极动脑,大胆探索,虚心求教,仔细观察,结合教学实践,积累素材。
经过充分酝酿,我们计划从实践调查、追踪访谈、归纳整理三个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组微课题研究的实践调查工作有序推进。
老师们都知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部分能够在其童年生活中找到线索,换句话说,儿童时代受到的不良影响,将成为其成年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问题的隐患。
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份心理调查问卷。
2015年12月初,我们在学校二、四年级部分学生中开展了心理情况调查,其中二、四年级各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
问卷中,我们
分别从性格、能力、交友及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
问卷回收后,我们及时对问卷进行了汇总分析,从而掌握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事实依据。
下学期,我们将根据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追踪了解,探究有关问题的成因,进而采取有效办法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问题。
2、坚持常规,做到了教研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
根据教务处安排,我们组教研时间是每周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地点在四年级数学办公室,全员参与,每次教研都提前确定任务,做好准备,努力使每次教研活动都取得一定成效。
3、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本组教师专业技能。
学习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对我们这个较多接触新设学科的小组尤为重要。
每次教研我组都把业务学习列为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学习相关学科新课标、教学原则、教材解读等理论知识,力求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育理念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知和把握。
二是学习观摩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案例、教学片断,在实践层面借鉴领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
接到教科院下发的关于心理教育学科教师的在线研修工作安排后,我们更是业务学习当做常态工作,经常自觉在线研修,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4、立足课堂,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研的目的在于以研促教,任何脱离课堂的教研都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
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
指导和要求本组教师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本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详细的教学设计。
正确
看待和处理教材,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甚至可以自己新编,灵活处理。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活动教学”的特点,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指导小学生学习掌握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重要的一是学会放松。
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二是学会沟通。
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
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三是学会适当宣泄。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负面的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累积在心理,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学生可以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注意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发展性,激发、调动、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
5、服从安排,不计得失,具有良好的大局意识。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安排有四位教师担任全校的心理健康教学,仅仅一个月后,两位教师转岗或休息,全校班级的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全都落得我们两个老师身上,虽说课节不是很多,但天天穿梭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备课任务重,组织教学难,感觉压力很大,心里很累。
别的暂且不论,单单是学期结束时,我们每人要完成三个年级二十多个班级学生的学科检测和成绩统计,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量,当时分管教学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