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
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谢同心
摘要:微课具有传统资源无与伦比的优势。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重开发,轻使用;重拿来,轻自创;重课堂播放,轻课外应用;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

提出了走出误区的对策:大赛驱动,大力推广应用微课;微课应用要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内课外;综合利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应用微课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应用误区对策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微课的优势无与伦比,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但微课在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微课的发展。

一、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误区
1、重开发,轻使用
目前,我国微课发展迅猛,老师们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优秀微课,但这些微课资源的应用情况极不乐观。

据调查,在中国微课网平台,仅有16% 的教师会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

这造成了微课资源的极大浪费。

许多教师只有在评奖和上公开课等情况下,才应用微课。

微课的发展,关键是教师会用微课、用好微课,而不是只开发不使用。

我们要切实把微课的应用作为微课发展的目标和检验成败的核心指标,并积极推广应用于教学中。

2、重拿来,轻自创
很多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微课,不加剪辑,在课堂上照搬这些微课进行教学。

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虽然能节省时间,但他人的微课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课堂。

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教材也有差别。

网上照搬的微课难以与自己的课堂相融。

况且,微课的主体——微视频剪辑不方便,不如教学设计、课件那样容易修改。

我们要改变这种“重拿来,轻自创”的本末倒置的现象,更多地依照自己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发展的具体情况制作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

3、重课堂播放,轻课外应用
不少教师只在课堂上播放微视频,没有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

其实,微课不仅可用于课堂教学,还可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已经懂的内容可以快进,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听不懂的可以重放,微课这一特点决定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也更适合学生课外使用。

教师应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4、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
不少教师把微视频等同于微课,把对微课的应用仅仅限于播放微视频。

微课除了包含微视频这一核心资源外,还包含微教案、微课件、微学案、微练习、学习任务单,等等,是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主题资源包。

微学案、学习任务单、微练习,配合微视频,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完成学习——理解——掌握——应用——评价的自主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微课的价值。

因此,教师应综合应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上述四大微课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直接影响到微课的发展。

我们要走出以上误区,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对策:
1、大赛驱动,大力推广应用微课
微课短小精悍、形象直观,讲授教材的某一重点、学生学习的某一难点,或者一道例题、一个案例等等细微内容,时间只有数分钟,学生能轻松快捷地掌握微课的内容。

学生看完一个微课,虽然只是弄懂了一个小知识点,也会产生很大的成功感。

此外,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可回看,可暂停,而在传统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反复讲授某一内容,学生就算没有听懂,也大多不好意思提出问题。

总之,微课优势无比,应在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微课。

举办各类微课应用大赛能有力推广应用微课。

微课应用大赛能激发教师应用微课的兴趣,使得教师在竞赛的驱动下积极应用微课。

微课应用大赛是微课应用的导向标,它指引着未来微课发展的方向。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可以举办各类微课应用大赛,如:微课应用论文大赛、微课应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微课应用行动研究案例评选活动、微课应用于教学的课堂实录评选活动,还可以评选热门微课资源库,以点击量和下载量为主要评选指标。

微课应用大赛不仅能促进微课的广泛应用,还能提供教师应用微课的交流平台。

在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可以进行跨地区的交流,相互切磋应用微课的经验,从而提升微课应用的整体水平。

2、微课应用要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
教师自创的微课,能更好地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因此,自创的微课更具适用性。

但教师事务繁多,除了要上课,还要出练习、改作业、编试题,等等,若教师所需的微课都由教师自己制作,教师会忙不过来。

在教学中借用他人的微课,是微课应用的另一途径。

目前,我国有一些优秀的微课网,如优课网、佛山市优秀微课平台、微课堂、中国微课创新教育社区、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等等,教师对网络共享的微课资源进行筛选、甄别,选择优秀微课“为我所用”,不但可以让名师“帮我”教学,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观看不同教师的微课进行学习,博采众长,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但借用的微课不一定适合教师的教学特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况且,现在,我国微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网上的微课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

教师需要的微课,网络上不一定有。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制作微课并应用于教学中,特别是同地区、同类学校间的合作,由于组织便利、教材统一、学生情况相似,更便于合作制作微课。

学校或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出面,精心组织学校与教师,或组建团队,有计划地开发系列微课,形成完备的微课资源库,然后开放给教师、学生共享使用。

合作制作微课能提高微课的质量和数量,但容易受制于人,若合作方放弃制作,那微课的制作就会半途而废。

从上可见,自创微课、借用他人的微课、与他人合作制作微课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在微课应用中,单纯地自创、借用与合作都是不够的,应自创、借用与合作相结合,即自创必须的微课,借用他人的优秀微课,与其他教师或兄弟学校合作制作系列微课,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微课。

3、把微课全面应用于课内课外
微课功能强大,用途广泛,不但适合课堂上使用,而且适合课外使用。

微课适用于课前预习。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会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哪些是学习的重点。

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础知识扫清障碍。

随后的课堂上,教师组织讨论、测试、反思等。

这就是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适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的核心内容。

以往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精力引导学生逐步感悟重点、难点,教师设计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

微课则恰恰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让学生易于接受。

教师通过微课对重点难点做基础介绍,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检测总结,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微课适用于课后复习。

利用微课,学生可以对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已掌握的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此外,微课也为家长了解子女学习状况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学生在课后复习时不仅可以利用计算机,而且可以利用手机进行反复观看微课。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

微课适用于缺课学生的补课辅导。

有些学生因病因事请假,过后找老师补课,但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及时给学生补课,况且,老师补课时也不会完全像在课堂上讲课那么详细。

如果有了微课,学生即使缺课,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利用老师的“微课”随时随地自学,及时补上所缺的课程。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把微课全方位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个别辅导。

4、综合利用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
微课除了包含微视频,还包含学习任务单、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等多种资源要素,各种资源要素功能各异,相互补充,相互配套,共同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化资源包。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例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微练习是对微视频知识的巩固,符合中小学生学练结合的特点,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

学习任务单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微学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有助于教师之间交流学习。

总之,观看微视频,查看微课的各种资源要素,充分地发挥微课各种资源要素的作用,能够使师生有步骤地在一个系统下全面学习和掌握目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尚不成熟,需要改进和提高。

微课优势显著,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微课,用微课的优势实现教学的腾飞。

参考文献:
【1】谢同心.微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践与运用[J].教学考试,2015,(53):33-34.
【2】谢同心.从一个成功案例谈微课的制作[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1):28-30.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