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
明年【2】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3】然有京都【4】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6】,年长色衰,委身【7】为【8】贾人【9】妇。
遂命酒【10】,使快【11】弹数曲。
曲罢悯然【12】,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13】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14】二年,恬然【15】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16】意。
因为【17】长句【18】,歌【19】以赠之,凡【20】六百一十六言【21】,命【22】曰《琵琶行》。
浔阳江【23】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4】。
主人【25】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26】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27】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28】声声思【29】,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30】续续弹【31】,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32】慢捻【33】抹【34】复挑【35】,初为《霓裳》【36】后《六幺》【37】。
大弦【38】嘈嘈【39】如急雨,小弦【40】切切【41】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42】莺语花底滑,幽咽【43】泉流冰下难【44】。
冰泉冷涩弦凝绝【45】,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46】,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47】收拨【48】当心画【49】,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50】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51】。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52】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53】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54】妒。
五陵【55】年少争缠头【56】,一曲红绡【57】不知数。
钿头银篦【58】击节【59】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60】。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61】买茶去。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63】红阑干【6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65】唧唧【66】。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67】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68】,如听仙乐耳暂【69】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70】促弦【71】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72】,满座重闻皆掩泣【73】。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74】湿。
【注释】【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浦口注入长江。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
回:再。
【27】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5】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6】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57】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8】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59】击节:打拍子。
【61】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2】去来:走了以后。
【63】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4】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5】重:重新,重又之意。
【66】唧唧:叹声。
【67】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8】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69】暂:突然。
【70】却坐:退回到原处。
【71】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2】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3】掩泣:掩面哭泣。
【74】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
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一、文学常识1.白居易,字,号,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
他倡导“”运动,主张“,”。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和“”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等。
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作侧面描写。
二、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银篦.()转徙.()荻.花()幽咽..()()悯.然()贾.人()恬.然()迁谪.()钿.头()管弦.()红绡.()霓裳..()()六幺...()()呕哑()嘲哳..()()湓浦..陵()()悄.无言()东船西舫.()..口()()虾蟆轻拢.慢捻.()()水浆迸.()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含义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③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④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⑤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⑥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忙B.曲罢悯然..悯然:忧郁的样子C.低眉信手续续..弹续续:一个接一个D.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便地,轻易地4.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三、文本精读(一)选择题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
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3.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4.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