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检测题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检测题

第六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大江、大河和主要湖泊,认识我国河流、湖泊概况
2、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黄河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合理
利用与开发长江的重要性,理解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3、知道我国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我国河流湖泊众多。

内流区和外流区及其划分。

淡水湖和咸水湖。

长江(黄河)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特征。

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河道。

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概况
⑵记住:主要河流的分布。

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分布。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葛州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京杭运河的起止点以及沟通的水系。

⑶理解:长江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等方面的优势。

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防治污染的意义。

2、基本技能
⑴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
⑵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丰富的河段
⑶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黄河、珠江的干支流
3、实践能力
⑴、学会画长江、黄河干流示意图
⑵、列表比较长江与黄河
4、德育要求:认识我国国情,体会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三、学习建议
1、学习时多读图,注意读图的顺序,并与地形图、气候图联系起来学习
2、充分利用比较法学习,如长江与黄河、我国水资源与世界其他国家水资源、我国主要河流长度
的比较等。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C 黄河
D 塔里木河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 青海湖
B 鄱阳湖
C 洞庭湖
D 洪泽湖
3、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京杭运河
4、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A黄河B珠江C淮河D京杭运河
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多B流域广C无湖泊调节洪水D河道特别弯曲
6、长江、黄河源地的分水岭是()
A唐古拉山B巴颜喀拉山C喜马拉雅山
7、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中南地区B西南地区C华东地区D华北地区
8、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B青海、西藏C四川、西藏D甘肃、四川
9、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宁夏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0、黄河年输沙约()。

A、37亿吨
B、20亿吨
C、16亿吨
D、8亿吨
(二)、综合题
1、比较黄河和珠江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
图6——1
(1)源头 _____________ ,注入_______________ 。

(2)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___ 阶梯,是黄河水能资源最集中的河段, 黄河中游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正在建设中的河南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 ________________ (填地形区)。

这里的植被长期遭到破坏,地面失去保护,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
成为世界上含沙量__________________ 的河流。

3 .读长江水系图(图6―― 2),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图6——2
(1) 源头① ___________ ,注入的海洋②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为千米,流域面积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方千米,年入海
水量约为______ 立方米。

(3) 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 _____ ,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盲目开垦,造田,使河流遭到破坏,湖泊日益缩小,排水和蓄水的能力大大减低,加重了洪涝灾害。

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固了长江中游河段的荆江大堤,并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今后,防护林的营造和一系列大型的建成,将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起到根本
的防治作用。

(4 )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解决一些地区和城市供水不足的
问题,国家兴建了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

正在规划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将把长江水调往华北,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特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的缺水问题,同时在日
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