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会写12个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详略部分。
3、能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写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美食。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读中学写,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写写自己最爱的一种美食。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师由传统佳节引出腊八节。
出示视频:向学生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师导入新课: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解读“腊”字),介绍作家沈从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读错的字音互相纠正。
3、师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4、生再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腊八粥”,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⑴师给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先列出小标题,再把小标题加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故事的内容来。
⑵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a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几件事?(板书:等粥、吃粥)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课文的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边读边做上记号。
5、师引导学生理清等粥部分描写了几个画面。
生再读等粥部分,边读边在旁边做上批注。
师板书: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三、品味喜爱,学写美食
学习第一部分:
1.生自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批注: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大家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师引导生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感受人们的喜爱之情并读出这份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用一段话写自己最喜爱的美食。
a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写法。
b教师加以小结。
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作者的写法: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
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
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师总结:要写出美食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从视觉和嗅觉多感官去描写,最好用上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写出你最爱的美食。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继续修改、完善自己最喜爱的美食片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八儿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想象八儿的馋样,体会八儿的机灵可爱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句,感悟喜爱。
1、复习旧知,引出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这段情节。
2、品味盼粥,总结学法
1)自读盼粥(2—8)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a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b小组交流你画出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八儿迫不及待盼望吃粥的急切心情,通过指名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分角色读多种方式感受想象八儿的馋样。
师预设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
“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