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瘤样骨囊肿PPT课件

动脉瘤样骨囊肿PPT课件

动脉瘤样骨囊肿 (Aneurysmal bone cyst,ABC)
1
编辑版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少 见的骨肿瘤样病变。
ABC最早是由Jaffe和Lichtenstein首先报告。病 因不明,可能是局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引起 静脉压升高,血管床受累吸收及继发性反应性修 复性等改变所导致。可能是与外伤有关。
5
编辑版ppt
发生部位
长管状骨:70-80% 脊柱(后柱较多):15%
多位于附件,后向椎体发展 骨盆:5-10% 手:10-15%

6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疼痛、肿胀 发生于脊柱者
可能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 脊柱侧弯(10%) 病理性骨折20% 活动受限
19
编辑版ppt
鉴别诊断
单纯性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20
编辑版ppt
鉴别诊断
单纯性骨囊肿
中心性骨质破坏,轻度或无膨胀 发生病理骨折时可见骨片陷落征
骨巨细胞瘤
多发生于20-40岁,长骨骨端
病变可扩张至关节面下
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
21
编辑版ppt
鉴别诊断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MF)
MRI:实性病变,无液-液平面 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多发生干骺 端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
也可出现液液平面(发生概率小)
渗透样、虫蚀样骨质破坏,移行带宽。
可穿破骨皮质形成软22 组织肿块。
编辑版ppt
治疗与预后
刮除或切除病灶,之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 栓塞疗法 放疗可能导致肉瘤样变,应避免
14
编辑版ppt
MRI表现
T1、T2:在不同时期信号不同
但T1多为低信号,T2可以为高、等低信 号
周围水肿T2上为高信号。
病变内多发分隔,囊腔内可见液-液平面 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病变周围有低信号环
围绕。 CE:囊性成分无强化,间隔可强化(蜂房状)
15
编辑版ppt
46岁,男性

24
编辑版ppt
25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影像学表现
根据ABC的自然演变过程分为三个期:
溶骨期:表现为病变轻度膨胀,无骨间隔。 膨胀期: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有骨膜
反应,常有骨嵴、骨间隔,形成特征性的“吹气 球”样外观, 成熟期:骨质增生硬化显著,囊壁增厚,间隔增 粗,形成致密骨块。
10
编辑版ppt
X线表现
偏心膨胀多房溶骨性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区与正常组织之间移行带较窄 硬化边 轻度骨膜反应 钙化少见
2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原发性ABC
ABC病灶内未发现明确的前期病灶
继发性ABC
在其他骨疾病基础上发生
良性: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 胞瘤、骨纤
恶性: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 胞瘤
4
编辑版ppt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 10-30岁 76%患者<20岁
性别 男:女=1:1.2

7
编辑版ppt
病理
大体病理 病变呈大小不等的多房或蜂窝 状囊腔,内容物为暗红色不凝 血。房与房之间为纤维骨性间 隔。病变外周有一层反应性骨 壳光镜下可见大量充满血液的腔 隙,囊壁和囊腔间隔是由纤维 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单核 细胞组成,壁上有含铁血黄素 沉着和大量多核细胞、类骨组 织和巨细胞等。
ABC迅速生长时骨质破坏征象与恶性骨肿瘤 相像,容易误诊。
11
编辑版ppt
14岁,女性
20岁,男性
12
编辑版ppt
CT
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菲薄,骨壳可完 整
其内可见分房状压迹及纤细骨嵴 部分病变内见液液平面,下半部密度高于上半
部,CT值约为30-70HU。
13
编辑版ppt

16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18
编辑版ppt
液-液平面
有些文献报道液-液平面是ABC特异性表现
有些文献认为它仅仅是ABC的一个特征,但并不特 异。其他病变只要有出血囊腔的存在,也可以出 现液-液平片。如骨巨细胞瘤、骨囊肿、毛细胞扩 张型骨肉瘤、软骨母细胞瘤等。
术后复发率报道不一,约10-59%
23
编辑版ppt
参考文献
1、Diagnostic imaging –Orthopaedics 2、 Mahnken AH et al: Aneurysmal bone cyst: Value of MR imaging and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Eur Radio1 13:1118-24, 2003 3、Kransdorf MJ et al: Aneurysmal bone cyst: Concept, controvers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imaging. Am J Roentgen 01 164573430, 19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