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天印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

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

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几年来,我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建设数字化学校的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一、天印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分析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我校创办于2007年,于2008年成功创建成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学校建有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组成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师资方面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大量新引进的各地优秀教师和高素质的应届大学生。

学校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根据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生的特点,确立了以“开掘潜能,让每位学生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育人目标,以“人生预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统领全校的科研课题,以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有序、师资雄厚、质量优等、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办学总目标。

这一办学目标,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应用及其研究非常重要,我们不断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改进工作,提高水平。

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作用的研究》课题,被列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验课题。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坚持用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用科研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用科研探索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学特色,由学校或学科教师建设的,体现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

学科教学支持网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理想的学习工具。

针对大部分教师不熟悉网页制作,运用网页技术进行教学会有很大的困难,在2004年上半年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学科教学支持网站建设》校本课程培训。

④影音制作和教科研课题研究我们制作了《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教育•人生——陈裕全校长教育思想巡礼》、《校园掠影——校园绿化展示》、《教坛佳侣》、《亲切关怀巨大鼓舞——中央领导视察我校实况》等专题片和纪录片,并刻录成VCD和DVD和制作成流媒体,较好地配合了学校的对外宣传。

在网络、多媒体开发及其应用培训方面除了对购置的部分平台和资源库进行了消化、改进外,我们还做了大量的开发、培训工作,如:现有校园网信息发布管理、教师评价、成绩管理、远程家庭教育等系统平台开发,现有的大量资源库的建设,已开设过的INTERL 未来教育培训、FLASH动画制作培训等。

特别是在我校成立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组中,我们信息技术组成员一直起着中坚的技术骨干作用。

我们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作用的研究》,经过全校教师几年的努力,现已按计划顺利结题。

⑤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电视台、童心电脑社、业余电台、机器人小组是我校信息技术组打造的直接面对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平台。

学生电视台在学校团委的领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全力辅导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从组织机构到招聘、培训、制作、播出、收视调查、上网并提供视频点播等,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成功举办首届上海市寄宿高中学生电视节,《我的舞台》获最佳纪录片奖,《美丽人生》获最佳综艺节目奖、最佳编辑奖,《缘份的天空》获最佳电视艺术片奖;2002年5月,我台高二学生制作的《生存合作发展》获上海市教委、教育电视台、教育报刊总社、校外活动营地联合颁发的“东方绿舟少年行最佳电视片奖”;2002年9月我台选送的《高考心语》、《我的舞台》分别获“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电视专题片大赛”一、二等奖;2002年12月,我校高一学生参加上海市青少年新闻摄像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先后被评为区、市明星社团称号。

学生电视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一批学生干部。

正在北京航天大学攻读法律的首届台长顾行宙同学,本人及家长都表示学生电视台台长的工作经历对他能力的锻炼、培养是很大的。

副台长董丰烨同学考取大学后邀集上海众多高校的学生电视爱好者,联合东方网少年频道与全市中学学生电视台成立了校园情报网栏目,现正红红火火,继续圆她的电视梦。

《校园聚焦》栏目的主持人史晨云同学,在上海市第三届中学生演讲比赛中,以自身经历为内容发表精彩感人的即兴演讲《圆梦》,得到众多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冠军,被上海戏剧学院编导系破格录取。

第二届学生电视台台长朱文杰同学、副台长陈家贞同学凭着在学生电视台的出色成绩申报留学外国大学,分别被荷兰莱瓦顿专业大学(CHM)和美国格林内尔大学(GRINNELL)录取,其中陈家贞获得全额奖学金。

主持人王琛、蔡喻同学以自己在学生电视台的表现获上海外国语大学优先面试录取资格。

童心电脑社:创办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更多更深的计算机知识;开设了网络、机器人、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程序设计等五个部进行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是通过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和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几年来共获市区级获奖50多人次。

2004年我校朱绍杰同学的电脑动画作品获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组一等奖。

我校学生社团是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实施人生预备教育”这一办学宗旨的一个具体体现,而学生电视台和童心电脑社只是学校众多学生社团园地中的两朵绚丽奇葩。

二、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初步规划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从各个部门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需求出发,决定建设的阶段目标及技术路线,确定和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新中高级中学校园数字化包括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等各环节;而计算机在学校的广泛应用及良好的网络设施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基础。

校园数字化将渗透在办公及学校管理、教学及教研、教育科研及管理、图书信息及管理、生活指导与心理辅导、家校互动、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将围绕着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建设模式的探索而展开。

1、指导思想●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为市、区学校在中等教育中实施数字化校园起示范与带头作用。

学校领导及师生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

●新中高级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学校主要领导将直接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有关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信息人员的职责。

●需进一步做好学校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工作,深层次地全面提高学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使数字化校园的各项应用真正发挥实效。

●需得到上级财政部门在经费上的支持,设立专项经费保证此项工程的进行。

2、建设目标一年目标: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建设完善学科支持网,改善学校基本设施,深化管理应用,促进家校互动。

三年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以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契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结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沟通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长期目标: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实现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教育信息化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建成真正的数字化学校。

3、组织结构由分管校长牵头成立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领导和信息技术组长,统一协调学科研究组、德育工作组、教务工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工作小组的工作,由信息技术组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定期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的信息素养。

学科研究组由教学科研处、各学科的优秀教师组成,学科组的任务是建立网上的学科教学支持系统,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容,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时空。

德育工作组由德育处、团委、各班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组的任务是通过心理测评、论坛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以班级网页制作评比、论坛交流等为主要形式,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策划设计网络版的德育(班主任)工作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教务工作组由校务、教务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组网络开发人员组成,任务是策划设计网络版的管理平台,方便校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信息发布组由校办和个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任务是及时发布学校对内对外信息。

4、具体操作(1)人员培训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准备不足,是当前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因此数字化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

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使数字化学校的建设顺利进行。

我校拥有大量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教师,学校的校本培训为学校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校本培训方面今后将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转变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学化学校。

(2)基础建设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主要表现在:①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

我们的设想是:优化学校公共网络设施的。

优化学校有线电视网络和语音广播网络,添置相关设备,完成语音信号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数字化,做到数字化的语音、视频信号在网上传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