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导师介绍
谢拥军,女,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戏曲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明清戏曲史论研究、 田汉戏剧研究、戏曲刊物编辑工作。 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 学位;目前在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先后发表论文、评论《诗,田汉戏剧创作的审美中介》、《抗战时期田汉戏曲创作实践初 探》、《温州瓯剧启示录》、《汤显祖剧作审美论》、《昆曲与文人趣味》等三十多篇,合作 出版了《中国戏曲史》、《昆曲与文人文化》,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 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的成员,院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调查 报告《闽南地区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献三 等奖。
招生目录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戏曲类方向 专业研究 方向 学习方式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 理论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③611 艺术概论④816 戏曲史论 ①101思想政治 理论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③611 艺术概论④816 戏曲史论
02中国戏曲史
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导师介绍
毛小雨,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戏曲史论及东方戏剧研究。 编著出版:《胡连翠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国家级最高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 图书奖提名)。 专著:《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 论文集:《前海剧说》。 译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词》、《商代文明》、 《空军战士》、《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等。 其他专著:《印度雕塑》、《印度壁画》、《印度艺术》和摄影作品集《印度建筑艺术》、《中国 人眼中的印度》。 获奖情况:《元杂剧中佛教戏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论文评奖二等奖;《现代戏的文化 心理选择》,获田汉戏剧奖;《艺术的青春探索之旅》,获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征文奖,印度视觉媒体协 会2005年度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2013年获第六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 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的“戏曲文学”主编工作,参加国家课题《昆曲导演艺术研 究》。主持国家课题《粤剧神功戏与岭南民间信仰》。
导师介绍
李悦,1951年5月23日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少数民族戏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秘书长。主 要从事少数民族戏曲研究,著有专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中国近代戏曲组织》,并参加了 《当代中国戏曲》、《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中 国昆曲艺术》等多部集体著作的撰稿,还写有论文、评论、小说等,撰文百余万字。
复试分数线解析
戏曲类方向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100 100 100 — 专业二 100 100 100 — 总分 350 350 350 —
复试主要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抽2道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非常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1)全日制
刘祯
戏曲史 03中国戏曲史 (1)全日制 毛小雨
导师介绍
刘祯,文学博士,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出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 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 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戏剧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 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该书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 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勾栏人生》(该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民间戏剧与戏曲 史学论》、《昆曲与文人文化》(合著)、《北京戏剧通史 ·辽金元卷》(本卷主编主撰)。主 编《东方戏剧论文集》等。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论文曾于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优 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现为国家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副总主编。
导师介绍
马也,194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 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戏剧理 论与批评的写作及研究,曾为《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 《戏剧报》专栏作家,先后发表论文及评论百余篇。著有《戏剧时空论》、 《戏剧人类学论稿》、《亚细亚之光》、《马也戏剧批评文选》、《门外乱 弹》、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分支主编)等学术专著。创作电视 剧《擎天柱》(八集编剧,获飞天奖)、《战国》(32集,文学顾问,编剧之 一)、《战争与和平》(10集,总编导,总撰稿)等。
导师介绍
贾志刚,1954年4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阿甲、黄克保。1993年毕业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沈达人。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担任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学术专著:《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戏 曲体验论》、《昆曲表演艺术论》(合著)、《中国戏曲表演史论》(合著)等,参加了《中 国当代戏曲史》、《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新时期文艺主潮论》、《中国京剧百科全书》 等国家“八五”重点课题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了有关章节。发表学术论文70多 篇,其中《且慢创立情境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91年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新时期文艺 主潮论》获2005年文化部优秀著作二等奖。
导师介绍
吴乾浩,笔名天昊,吴重霄。研究员,1939年5月生,浙江余姚人。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 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理论专业,导师张庚。毕业后留院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工作。1987年曾任北京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 《戏剧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戏曲志· 北京卷》常务副主编。1989年调回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中国京剧》主编。中 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编委,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元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梨园学会理事, 浙江戏剧理论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戏曲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的戏曲》的撰写工作。在 全国性讲习班与许多大学讲授戏剧理论、戏曲史。为波兰访问学者讲授当代戏曲。 主要成果:已出版专著有:《白朴评传》(9万字),198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戏曲美学特征的凝聚变幻》(11 万字),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红楼二尤〉的表演与文学剧本研究》( 7万字),199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与谭志湘合作)18万字,青岛出版社1993年出版;《彩虹集》(与谭志湘合作)30万字,贵 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戏曲小说《西施浣纱》、《李亚仙与郑元和》、《潘必正与陈妙常》共24万字,山东文艺出版 社1998年出版。另主编《京剧泰斗》丛书计十二种共25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已发表的论文、评论300余篇,共320万字。其中《漫步在戏曲百花园》(8千字),载于《戏剧丛刊》1983年第2期, 获《戏剧丛刊》理论与评论奖;《形神兼备的舞台体验》(1万1千字),载于《地方戏艺术》1987年第4期,获《地方戏艺 术》论文奖;《三者并举推动着戏曲的复苏》(5千字),载于《戏文》1988年第6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二届“田汉戏剧 奖”;《戏曲现代戏的历史观照》(5千字),载于《安徽新戏》1990年第4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三届“田汉戏剧奖”; 《久演常新的〈燕青卖线〉》,载于《光明日报》,获“新文化奖”;《湖北戏剧的辐射力》。载于1991年3月3日《长江 日报》,获《长江日报》论文奖。另《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获1994年中国图书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