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顺序相继活化这一现象称为基因的差异表达
(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 或 顺 序 表 达
(sequential expression)。 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 逐步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类型和组织,这种分化就 是不同特异性基因相继表达的结果。
二、特异蛋白的选择性基因表达主要在转录水平 进行
• 组合调控在特定器官的发育中也起调节作用。 眼发育中,一种关键性基因调节蛋白(果蝇称为Ey) 能决定眼的发育。 若将Ey基因人为引入将要发育成 腿的果蝇细胞,在腿部表达Ey蛋白的细胞发育成果蝇 眼。提示Ey蛋白与一些基因调控区的结合位点结合 29 C 后,通过组合调控直接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
O
ey> UAS-eyg-2 ey> UAS-eyg-2 EP C02-022
ey>UAS-eyg-2 EP C02-022
ey> UAS-eyg-2 EP C02-022
• 因而,通过一组基因调节蛋白的组 合调控,共同协调地决定对某一基 因表达。
细胞分化中少数情况下涉及DNA的改变:
1)基因删除:原生动物、昆虫、甲壳动物。 2)基因扩增:果蝇多线染色体。 3)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基因(106~108种 抗体)。 4)DNA的甲基化与异染色质化:胞嘧啶的甲基 化使基因失活。
体蛙脑组织碎片的培养液培养蛙胚,也不产生正 常的脑,说明已分化的细胞可产生某种物质,抑 制邻近细胞向相同方向分化。
3.细胞识别与黏合 息相关。
从受精、胚泡植入、
形态发生、器官形成都与细胞识别与黏合息
如将蝾螈的原肠胚三个胚层的游离细 胞体外混合培养,各胚层细胞又将自我挑选, 相互黏着,依然形成外胚层在外,内胚层在 内,中胚层介于二者之间的胚胎。
RNA 多肽
翻译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一 细胞内因素 受精卵或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在分化过程中, 因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断加入细胞质,改变 细胞质成分,使基因表达环境发生改变,细胞 质反作用于细胞核,又使核内基因表达状态不 断受到调节,细胞不断分化,发育,成熟,直 至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二
细胞外因素
体内,则此幼虫又恢复化蛹能力,推断脑激素实际是
一种促蜕皮激素。而保幼激素则由咽侧体产生,能促 进幼虫发育,但阻止变态。若将幼龄虫的咽侧体切除 ,则提前化蛹,变为成虫。
• 分化进程中,细胞有选择地启动某
些基因并合成其它类型的细胞所不
具备的蛋白质,以构成该种特定细
胞的结构,产物及功能的基础。
•
如肌肉细胞发育的原肠胚形成阶
段,整个胚胎细胞都能合成肌球蛋白,
但原肠期以后,合成肌球蛋白的细胞
仅局限于心区 ,而其他部各种细胞表型的差 异? 这是细胞各自表达特异性基因的 结果。一些胚胎细胞按其遗传潜能来说
DNA
转录
RNA 多肽
翻译
如果蝇和其他双翅目昆虫唾腺染色 体所看到的膨松区的形成。膨松区是基 因的活化区,即正转录区域。膨松区的 位臵和数目在相同发育阶段的同一类型 细胞一致,但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有区 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也有明显变化。
二、 组合调控对特异性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 组合调控(combinatorial control)
基因中某种(或某些)特定基因选择
性表达的结果。某些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合成了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从
而产生特定的分化细胞类型。
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 一 基因组 成熟分化的细胞保留着全部核基因 组。
相关实验:
• 1964年Gurdon等进行的非洲爪蟾实验
• 1970年Steward等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 细胞培养成可育的胡萝卜植株。 • 1997年英国学者克隆出 “多莉”羊
是指一组基因调节蛋白共同协调地决定对
某一基因表达的调节方式。
• 组合调控可使细胞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
若将MyoD基因引入,取自鸡胚皮肤的体外 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出现成肌细胞的特征,并融 合成多核肌肉样细胞,表达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并组成收缩装臵,质膜产生受体蛋白及离子通道 蛋白,接受来自神经的刺激。 但若将MyoD基因引入非成纤维细胞, 细 胞不转变为肌肉样细胞,说明成纤维细胞中已积 累了其他必需的基因调节蛋白,在加入MyoD蛋白 后,能完成特异的基因调节蛋白的组合,从而启 动肌肉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细胞分化 指多细胞生物成长 发育中,在一些内在机 制作用下,细胞在形态、 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化 特征等方面逐渐产生稳 定性差异,成为多种不
同的细胞类型,以形成
个体不同的组织、器官
和系统。
细胞分化的主要特点:
基因表达上的变化,导致组织特异性蛋白的产生; 不同细胞在蛋白质组成上的差异导致细胞结构的不 同;改变其组成就可改变其形状; 在细胞分化的早期,不同细胞间的差异难以检测; 分化是渐进过程,进入终端分化的细胞往往不再分 裂,而终端分化后能够继续分裂的细胞可以维持和 传递终端分化状态; 细胞分化由许多细胞外信号(如细胞表面蛋白、分 泌蛋白) 控制。
干细胞
受精卵发育按严格的模式和时间次序
发展,发育初级的细胞具备发育为完整个
体的潜力。
这种潜力,来自一组称为干细胞的分
化能力。在个体发育整个过程中,由于干
细胞的存在使细胞分化不断进行。
干细胞有两方面区别于其它细胞的特征: 1,
可分裂为与自身完全相同的细胞,
2,可生产出特异性分化的细胞。
根据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不同, 干细胞可分为两类: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 胞。
• 细胞识别作用主要由位于细胞表面或
嵌于质膜之中或结合于质膜上的糖蛋
白担任。
• 细胞间识别并黏合后,质膜各部分就
紧密结合成细胞间传递离子、电荷及 分子的通道。
(三)、激素
激素由血液循环输送到不同部位决定靶细胞的分
化,属远距离调节。 如在昆虫变态中,幼虫的蜕变和化蛹受激素影 响。脑激素是脑部产生的神经内分泌物质。若从已经 成熟的幼虫中将脑取出,就不能化蛹。若将脑回植到
处于休止状态的基因被重新激活而进行表达,甚至可 观察到一部分细胞中与肌肉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被激 活而表达,细胞彼此发生融合而发育成肌肉细胞。
• 5-氮胞苷进入细胞内转变为三磷酸5-氮胞苷,这种5氮胞苷化的DNA由于不能被甲基化,结果使相关基因 被重新激活
甲基化
DNA
(5-氮胞苷)
(去甲基化)
转录
影响细胞分化的细胞外因素,包括环境 因素,胞外物质(细胞的基质,细胞因子,激
素等),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因素
环境多种因素对机体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如
温度,光线等,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第一次不等卵
裂,从而影响细胞分化的原因之一。
如豚鼠的孕期为68d,如果在妊娠18—28d 给母鼠增温度3—4℃1小时,胎鼠脑重可减轻10 %。
(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诱导(induction):一部分细胞对邻近 细胞产生影响,并决定邻近细胞分化方向及形态 发生的过程。
2.抑制 (inhibition)指在胚胎发育中, 已分化的细胞抑制邻近细胞进行相同分化而产生 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如发育中的蛙胚臵于含成体蛙心组织碎片
的培养液中,胚胎不能产生正常的心脏;用含成
如tRNA,rRNA基因,催化能量代谢的各种 酶系,三羧酸循环中各种酶系等。
奢侈基因(luxury gene),编码细胞特 异性蛋白,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定性状 直接相关,这类基因对细胞自身生存无 直接影响。 如编码红细胞血红蛋白,肌细胞的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的基因属此类。
• 从分子层次看,细胞分化主要是奢侈
未受精卵
爪蟾蝌蚪的 肠上皮细胞
UV
去核卵细胞 肠上皮细胞核
核移植
无结果
畸胎
1-2%发育至蝌蚪或蛙
J.Gurdon 1964
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细胞培养成了可育植株
(Steward,1970年)
Dolly的标本和伊恩博士
Dolly:1996.7.5.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Dolly由英国爱丁 堡大学的伊恩博士研制成功,2003.2.14.由于肺结核而 被安乐死,它的标本于2003年4月9日陈列于苏格兰首都 爱丁堡国家博物馆。
eg.DNA甲基化
在DNA复制后,由甲基化酶将S-腺苷甲硫
氨酸的甲基转移到胞嘧啶的5-C上完成对碱基
的修饰,甲基化位臵上可阻止转录因子与DNA
结合。 越是活跃的基因其甲基化程度越低, 越不活跃的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在发育过程 中,当某些基因表达完成后,DNA的甲基化可 能参与了基因的关闭过程。
小鼠成纤维细胞 (5-氮胞苷)培养,
干细胞命运各不相同,但分化机制相似:
调控基因指导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及特定蛋白 质的合成,从而细胞逐步发展为具有专门功 能的特定细胞类型。 同样,干细胞也对邻近细胞的生长信号
(旁泌素)发生反应,导致特定基因活化及
相应蛋白质合成,参与细胞分化,运动,或
与其它细胞作用以形成组织。
• 1970年Martin Evans首次从小鼠胚囊中分离出小 鼠胚胎干细胞。原被误认为功能单一的干细胞后 被证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分化为人体206种
• 胚胎干细胞,又称全能干细胞,存在 于未发育成熟的胚胎,高水平表达端 粒酶,可分化为除构成胎盘,脐带等 之外的任何一种特定类型细胞。即能 长成动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
• 成体干细胞:特定组织中的非特异
性细胞,能无限制地分裂。所产生
的子细胞有两种结果,一是保持亲
代特性,仍作为干细胞;二是不可
逆地向终末方向发展,成为一至几 种类型的特定细胞。
都是“全能”的,但其携带的遗传信息
在发育过程中并不都能表达,而是按严
格的时空顺序有选择地表达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