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咳嗽用药

十三、咳嗽用药

十三、咳嗽用药
1. 哪些药物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
咳嗽是哮喘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常与喘息症状同时存在,俗称咳喘病。

由于咳喘病与呼吸道炎症有关,单纯止咳或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需要配合抗炎药和平喘药物治疗以取得较好疗效。

常用于呼吸道抗炎药有色甘酸钠及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可的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

常用于平喘的药物福莫特罗(长效)、丙卡特罗(长效)、特布他林(中效)、沙丁胺醇(短效)、氯丙那林(短效)、克仑特罗(短效)、茶碱、氨茶碱及其缓释剂、异丙托溴铵等。

常用于镇咳的药物有:可待因、喷托维林、苯丙哌林、氯哌斯汀、福尔可定、美沙芬等。

2. 咳嗽时怎样根据痰液情况合理用药?
药物抑制咳嗽反应的任何环节,均可产生止咳作用,有的抑制咳嗽中枢,有的抑制末梢神经传入传出,有的抑制感受器及效应器。

许多因素均能引起咳嗽,痰液刺激呼吸道可产生咳嗽,同时,痰液的聚集可阻塞呼吸道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痰液的有无、多少及性状关系到止咳药的选用。

中枢性止咳药如可待因、美沙芬等,对咳嗽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立竿见影,多适用于剧烈无痰干咳,有痰患者可因咳嗽抑制,导致痰液不能咳出而潴留体内,易导致支气管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一般而言,多痰或痰液黏稠患者,均应选择祛痰或化痰止咳药,这是因为痰液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分泌物,痰中有大量病原体如细菌等聚集繁殖,易导致炎症恶化或阻塞呼吸道,加重病情,选择适宜的祛痰止咳药,有利于痰液咳出。

痰液灰白色黏稠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也可用氯化铵或盐酸溴己新,用药前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止咳祛痰药有蜜炼川贝枇杷膏、止咳化痰颗粒等。

痰液稠厚难以咳出时,如果上述化痰药无效时,可选用乙酰半胱氨酸,该药可使痰中黏蛋白分解,使痰变稀薄,易于咳出。

该药为喷雾剂型,效果良好。

痰液黄色或绿色脓液时,说明伴有感染,故选用止咳化痰药外,尚需添加抗生素,抗生素宜根据痰培养结果进行抗菌药敏实验,针对性选用更有效。

3. 哪些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咳嗽?
中医药治疗咳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大批中成药治疗药物。

根据不同咳嗽症状选用不同中成药。

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等。

一般选用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荆防冲剂等。

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气粗,痰黄稠,咯痰不爽,常伴鼻塞流黄涕,口渴,咽喉燥痛,舌尖红,舌苔薄黄等。

宜选用清肺润燥,止咳化痰中成药,如养阴清肺膏、川贝清肺糖浆、止咳定喘口服液、银翘解毒片等。

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易咳出,喘息胸闷,早晨咯痰尤甚,常伴有腹胀,吃少,舌质胖淡,苔白腻等。

可选用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的止咳药物,如苏子降气丸、橘红片等。

痰热咳嗽,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肋胀满,面赤身热,舌质红,苔黄厚腻等。

可选用清肺化痰中成药,如二母宁嗽丸或止嗽定喘口服液。

燥热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口鼻咽干燥,舌红干,苔薄黄干等。

可选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的中成药,如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等。

4. 为什么强力镇咳药不能用于多痰稠痰患者的止咳?
强力镇咳药如中枢性止咳药,有严格的适应证,只适用于剧烈的无痰或少痰干咳。

由于这些药物对止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强力抑制咳嗽。

咳嗽可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液等垃圾排出体外,多痰稠痰患者大多伴有感染,痰液滋生有大量病原体如细菌等,如果应用强力镇咳药,咳嗽反射没有了,痰液未咳出,大量聚集在体内,这些病原体在体内适宜的温湿度和营养下快速繁殖,会导致炎症恶化。

同时,大量痰液易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多痰、稠痰患者禁用中枢性强力镇咳药,而应选择化痰止咳药或配伍祛痰化痰药应用。

5. 为什么复方甘草合剂既能止咳又能祛痰?
复方甘草合剂处方含有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愈创木酚甘油醚等、甘油、氨水等。

该处方既能止咳,又能祛痰。

甘草流浸膏是由甘草提取物,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祛痰止咳功效。

该药药性缓和,兼有调和作用。

复方樟脑酊主要由樟脑、阿片酊、八角茴香油组成。

樟脑、八角茴香油有祛痰止咳作用。

阿片中含可待因、吗啡,具有镇咳止痛作用。

配伍于复方甘草口服液中,则镇咳作用有所缓和。

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一类恶心性祛痰药,服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液体增加,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度而产生祛痰作用,同时,本品尚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有弱平喘作用。

氨水用于调节酸碱度,使口服溶液稳定,避免沉淀发生,同时形成少量氯化铵刺激胃粘膜,与愈创木酚
甘油醚作用机理相似,使痰液得到稀释易于咳出,有弱祛痰作用。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合剂是一种理想的祛痰止咳药物。

配伍合理,作用平缓,疗效显著。

6. 止咳常用药可待因可以一咳就用吗?
可待因又名甲基吗啡,口服后,约15%可脱甲基变为吗啡。

可待因直接抑制大脑的咳嗽中枢,使得大脑对呼吸道感受器传来的神经信号不敏感,不发出咳嗽指令,故咳嗽不发生。

该药属强力镇咳药,口服后,吸收快而且完全,一次服药后1小时,就可达到最大药效,并可维护了3~4小时。

适用于剧烈无痰干咳,由于该药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故尤适宜于伴有胸痛的干咳。

由于可待因止咳作用立竿见影,因此,许多人一咳嗽就拿来用,其实是不科学的,使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后果。

该药能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和纤毛排出运动,能抑制各种因素引起的咳嗽反射,多痰患者应禁止使用。

这是由于咳嗽抑制后,痰液不能咳出,淤积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同时,痰液中滋生大量致病菌及病毒等病原体,可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少痰咳嗽剧烈患者,应配伍祛痰药使用。

此外,该药不可长期或反复使用,否则,可产生成瘾性和耐受性,久而久之,作用减弱,对该药的精神依赖加强,且引起便秘,对身体造成损害。

由此可见,可待因止咳作用固然不错,但也要适合自己的病情,不可盲目服用,必要时,应请医生或药师指导用药。

7. 如何用药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症状。

3岁以下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支气管较窄,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咳出,轻微性咳嗽可不用服止咳药。

咳嗽较重须用止咳药时,首先应弄清楚小儿痰液的多少,痰多小儿如果使用中枢性止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等,其作用强烈,可迅速终止咳嗽,但痰液积累,不能咳出,堵塞气管,易引起缺氧窒息及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中枢性止咳药,仅适用于干咳少痰,且咳嗽剧烈难治的小儿。

且该类药常伴有一定副作用,如头晕、呕吐、食量差等,长期应用有一定成瘾性,过量用药可产生呼吸抑制。

因此,小儿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严格控制,严密观察。

一般情况下,小儿咳嗽除对症用药,如抗过敏、抗生素、抗感冒等用药外,止咳药多选用作用不十分强烈的综合性功能用药,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该药兼有弱中枢抑制作用和化痰作用,儿童每次3~5毫升,一日3次。

喷托维林(咳必清)兼有中枢和外周外镇咳作用,可维持4~6小时,5岁以上儿童每次6.25~25.5毫克,每日2~3次。

过分强烈止咳药有时易掩盖病情,小儿咳嗽时常伴有咳痰,故多应配伍祛痰或化痰药使用。

8. 婴幼儿咳嗽时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婴幼儿咳嗽应谨慎使用止咳药,家长更不应擅自用药。

3岁以下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咳出能力)较差,痰液不易排出。

婴幼儿在咳嗽初期,痰不易咳出,不要使用镇咳药,且过早使用止咳药有时也会掩盖病情。

婴幼儿咳较频繁或较剧烈时,应首先看医生,诊断病因,然后对症用药,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止咳药。

在应用止咳药时应首先观察婴幼儿是否多痰,痰多小儿禁用可待因、右美沙芬等中枢抑制药,因其作用强烈迅速,但咳嗽抑制,痰未咳出,易导致痰多阻塞呼吸道,加重病情,因此,必要时须配合祛痰药使用;此外,镇咳药不可过量使用,否则可引起呼吸抑制;有的止咳药兼有局部麻醉作用,易对口腔黏膜产生麻醉,不宜嚼碎服用,如苯丙哌林、普诺地嗪、苯佐那酯(退嗽)等;大多数止咳药有恶心、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有些止咳药有成瘾性、依赖性或耐药性,长期咳嗽婴幼儿宜定期更换止咳药;有的易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前,家长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咨询药师和医师,严格按剂量用药,且在婴幼儿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反应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