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1二、中小企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问题-----------------------------2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2 (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成本管理方法落后----------------------3 (三)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薄弱,市场观念不强--------------------3(四)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3 (五)成本管理队伍人才缺乏--------------------------------------4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4 (一)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4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4 (三)提高全员的素质,健全成本管理专业队伍---------------------4 (四)加强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正确处理成本效益关系------------5 (五).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5(六)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损失-----------------------------5四、结束语---------------------------------------------------------6五、参考文献-------------------------------------------------------6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来说,中小企业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经济体,而中小企业的活力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
我国的“蓝田股份事件”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为公司治理机制和结构上存在缺陷。
所以,可以不夸张地说,公司治理既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又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和巩固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
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
与大型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虽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亦存在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带来的先天弱点,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技术进步、资金筹措诸多方面。
由于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销售及管理费用又往往偏高,导致中小企业获利能力一般低于大企业。
而中小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工艺、设备往往落后,高级专门人才不足,加之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因此,中小企业更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因此,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竟争力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然而,由于受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在着许多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松散大多数企业虽有成本管理的一些框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有些中小企业尚未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成本不断扩大,同时助长了贪污的风气。
此外成本控制机制没有在全过程实施,仅仅在事后控制,也不能有效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
另外个别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有的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之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不值得搞成本统计。
未能及时收集原始成本数据。
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即不是由班组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仍然采用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
有的操作工和班组长不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漏报数据和数据失真;有的未能及时随班填报,而是事后补填,由于时过境迁,单凭记忆凑数,很难保证准确;还有的字迹模糊,或将表格沾上油污,致使辨认困难。
统计表格不够科学合理。
有的企业印制的统计表格,要么名目繁多,要么容易产生歧义,且不能适应不同产品、不同工序的特点,填报费力,汇总困难,严重者能引起生产人员厌烦甚至反感,产生应付心理,自然影响到填报质量。
行政费用超支严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企业虽然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仍免不了设置或增添若干职能单位,加之对外应酬面广,行政管理费用难以控制,这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任何领导层决策的失误,都要由整个企业承担损失。
由于产品开发、市场选择、资金运作不当,由于优柔寡断、或议而不决,丧失的发展机会,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开支,必然拉动产品成本上升。
应付心理,自然影响填报质量。
2.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成本管理方法落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企业维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多少。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科研投资占销售额的1%,则企业难以生存;占2%,企业才能勉强生存;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科研投入,即使有也远远低于这一指标。
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加强管理可以降低成本,但降低幅度是有限的。
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就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此外,会计核算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从成本管理手段看,虽然部分企业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其作用并没有的到充分发挥。
3.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薄弱,市场观念不强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
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
市场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导向,但是许多企业却脱离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片面强调高产量,一旦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者弹性不大,那么企业的产量越高,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中小企业虽然营销渠道较短,但由于促销活动频繁,人员费用过大,单位产品营销费用一般偏高,产品档次不高,容易过时,有时会陷入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降价促销,压缩利润空间,甚至蒙受亏损的两难境地。
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国产彩电业之间的竞争,当初引进彩电生产线时,彩电厂商都希望通过上大项目来提高产量,从而拉低成本,利用低成本形成的价格优势争取消费者。
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很好的考虑彩电市场的容量,市场过度饱和带来的只是一次次的产品降价,有些厂商是在做赔本做买卖,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4.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产品的无形损失是指由于产品过时、过季及供过于求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贬值。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的无形损失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产品无形损失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间存在着矛盾。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重复、产品档次低,产大于销,致使产品待售时间长,甚至大量滞销积压,只能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来实现销售,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市场和消费者缺乏及时足够的了解,没有掌握消费者对商品需变化,盲目生产毫无特色的大众化产品,顾客的认可度低,从而给企业造成无形损失。
5.成本管理队伍人才缺乏人才的流失是成本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首先,在一些企业人才分配很不合理,存在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如果企业不采取一些措施,人才的流失将变得更为严重。
其次,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是企业另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制定的一些指标不尽合理,且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越多,增加利润越多。
决定着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命运。
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想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改善现有的成本管理状况。
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整体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立足于宏观与微观环境,建立并逐步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然后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
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审核监督,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另外,监督体系也要不断完善,很多企业的监督机构少,并且名存实亡,不能达到有效地监督。
企业的管理应落实在制度上,使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形成一定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健全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
按照国家统计制度如实统计各项指标,建立跟踪市场价格的内部核算体系。
开展目标成本管理。
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
改进生产组织形式,精选生产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合理使用和调配劳力,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努力节能降耗。
企业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3.提高全员的素质,健全成本管理专业队伍首先,领导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艺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