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亚乙基三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亚乙基三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入: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闪点(℃):99℃开杯;98℃闭杯
引燃温度(℃):358℃
爆炸下限(%)2.0
爆炸上限(%)6.7
最小点火能(mJ):
最大爆炸压力(MPa):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十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080mg/kg (大鼠经口);1090mg/kg(兔经皮)
LC50:
十二、环境资料
十三、废弃
用焚烧法,废料同易燃溶剂掺和后焚烧,焚烧系统燃烧室。
十四、运输信息
危规号:82025
UN编号:2079
包装分类:Ⅱ
包装标志:腐蚀品
一、标识
中文名:二亚乙基三胺;二乙烯三胺
英文名:Diethylenetriamine
分子式:C H N
相对分子量:103.17
CAS号:111-40-0
危险类别:第8.2类 碱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略有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凭据这羧络合指示剂、气体净化剂、环氧树脂固化剂,也用于合成橡胶
七、储运注意事项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美国TVL-TWA
OSHA:ACLeabharlann IH:美国TLV-STEL
ACGIH:
检测方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378-93,水质);纳氏试剂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九、理化性质
熔点(℃):-39
沸点(℃):207
相对密度(水=1):0.96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外普通木箱。
十五、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蒸气或雾对鼻、喉和粘膜有腐蚀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蒸气、雾或液体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造成灼伤;对皮肤有致敏性。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和虚脱。慢性影响:本品有明显的致敏作用。
四、急救措施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六、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皮肤接触: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眼睛接触: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该物质,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min。
吸入: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就医。如果患者呼吸停止,给予人工呼吸。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十六、其它信息
饱和蒸气压(kPa):0.03(20℃)
临界温度(℃):
相对密度(空气=1):3.48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溶解性:在水中漂浮并与水混合。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铝、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