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怀念母亲》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深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抒发情感的写法。

3.读写结合,初步尝试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方式来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在父母浓浓的爱中,细致的呵护中,是幸福无忧的。

她们对季老这份复杂的感情,缺乏现实的体验。

加之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单一,习作中使用直接抒情较多,情感表达不够真切、空洞。

这篇课文使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将作者心中强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写作方法正是这个年级学生在习作中所欠缺的,也正是急需帮助学生突破的难点。

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很好的范例。

重点难点: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抒发情感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深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抒发情感的写法。

3.读写结合,初步尝试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方式来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抒发情感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学时难点: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抒发情感的写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怀念母亲》(一)板书课题,协商目标1. 学生书空、教师板书课题。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3.协商学习目标。

(1)师生协商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2)出示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②揣摩重点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并尝试运用。

(二)揣摩语句,学习写法1.协商学习内容:浏览文章中引用的几段日记,找出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根据学生意见出示语段: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①默读这段日记,看看作者都写了些什么。

②找出秒写景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哪个字表面写景,实在抒情。

③研讨“织”字用得巧妙。

师:文中连用了两个“织”字,可不可以去掉一个。

出示句子: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和对面的屋顶。

学生对比读句子,谈感受。

教师总结:连用两个“织”字将作者心中愁绪慢慢升腾,千丝万缕的思乡情,点点滴滴的故国忆表现得越来越真切。

④体会作者表达的有序。

师:若是将后两个语句颠倒位置,可以吗?出示句子: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对面的屋顶,织上天空。

学生对比读句子,谈感受。

教师总结:这有远到近的描写黄昏之景,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情感越来越真切。

学生读下文,了解此时作者心中所想。

师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复杂的心理感受。

引语:作者身在异国小城,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

(生:读出凄凉)引语: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作者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丝温暖,他们是那样牢固的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

(生:读出甜蜜)师:真是因为这种感觉是温暖的、如蜜一般的甜,所以作者用了一个“糊”字写出了自己心头的甜蜜之浓重。

(有感情读好这段话)师:正是因为作者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他眼中看到的黄昏才是——生读句子: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⑤研讨描景与抒情的巧妙结合。

师:这段话前面是描景,后面是抒情。

哪两句话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的?出示句子: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师:读读这两句话,说说它们是怎样将景与情结合起来的?出示: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师:“一切”包含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是静止不动的吗?学生补充句子:预设:生:房屋沉浸在朦胧的薄暗中,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升起了炊烟。

生:树林沉浸在朦胧的薄暗中,小鸟儿都归巢了。

生:小路沉浸在朦胧的薄暗中,人们都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师:虽然这外面的一切都很安静,但这静中有动啊!此时此刻——生读句子: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师:他在想什么?生读句子: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看来,补白文字背后的内容,更能体会到作者写法上的妙处。

这两句话将景与情巧妙、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更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

⑥朗读这段话,感受情景结合的写法⑦总结:这段日记运用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真挚情感。

其实抒发情感的方法有很多,上节课学习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等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情感。

你读读其他段落,看看还能找到哪几种抒情方式。

(3)独立学习其他几段日记及引文。

学生朗读、小组交流、汇报。

①第二段日记:先记事,后抒情,中间“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这句话将事与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②第三段日记:直接抒情。

(强调排比,练习朗读)③第四段日记: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④《寻梦》开头是叙事,结尾是抒情。

(4)总结:作者运用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将自己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共鸣。

(三)尝试运用1. 把自己当成季羡林进行写话: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

2.展示评价。

(四)拓展阅读。

1.出示黄霑写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2.生自己读读,感受每一小结都是运用了先叙事或写景,最后再抒情的方法。

3.欣赏歌曲。

(五)请学生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怀念母亲生母敬爱祖国景情巧妙结合事课后反思:一、找准生长点,进行有效教学本课书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学生刚升入六年级,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在抒发情感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单一,习作中使用直接抒情较多,情感表达不够真切;使用“贴标签”式的抒情较多,语言空洞。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

这也正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季羡林先生引用的第一段日记。

我抓住写景句子中的两个“织”字,引导学生感悟景中所蕴含的情感。

通过研讨去掉一个“织”字、颠倒两个带有“织”字的短语位置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描绘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关注将景与情巧妙衔接的两句话,通过拓展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将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真切而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对祖国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在朗读、对比、再朗读中学生领悟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

接下来,我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听取学生的意见分组学习其它几则引用的日记,找出相同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自学、互学中又一次领略了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其妙处。

最后进行练笔,让学生根据季羡林先生的一段故事写出他当时的心中感受。

通过读写结合的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写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整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一个训练点有层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由感悟到实践,扎实落实,使得学生一课一得,切实提高了习作水平。

二、发挥想象,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在教学中,我注重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感悟第一段日记中的“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与下一句巧妙衔接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切”包括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它们在黄昏时会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说出了“房屋沉浸在朦胧的薄暗中,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升起了炊烟。

”“树林沉浸在朦胧的薄暗中,小鸟儿都归巢了。

”“小路沉浸在朦胧的薄暗中,人们都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通过教师引读,学生马上明白了作者的心为什么会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这样两句话的关系,学生也就明白了。

我引导学生通过补白文字背后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了解了作者写法之妙处。

三、师生协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伊始,我与学生协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文本特点、自身学习的需求,制定出了学习目标,教师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交流后共同制定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己制定的,所以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

教学中,我又与学生协商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课堂上学生因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兴奋,因自己提出的建议被采纳而高兴,因自己学有所获而快乐。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