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的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通过亲自在网上查找信息的体验,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学会驾驭搜索引擎这个高效的信息获取工具。
标准解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来有效的获取信息,本章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本节主要以百度为例讲解因特网上信息的查找,为介绍其它的搜索引擎做下了铺垫,让学生了解了如何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上信息。
教材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形式、新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有所改观,人们已经认识到:如何探索与利用因特网这个丰富的信息源,如何自如地驾驭搜索引擎这个高效的信息获取工具来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来辅助于其它各科的共同进步,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已经越来越重要。
因此,第二章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节课在本章乃至整本书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分析:
经开学初调查,只有部分同学上过网,有过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体验,虽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网络上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查找到所有你想要得到的信息,但很多同学还没有过亲自上网查找信息的经历。
再加上平时学习压力较大,高一学生可以说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一提到上外网就会立即热情高涨的群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能够掌握如何从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任务。
2:能力目标:真正的实现分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并能通过组内互助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相关的搜索引擎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浏览。
•教学难点:搜索时如何确定关键字,以及如何将所查到的图片、文字、网页等保存到自己的机器上来。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中采用了赏识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协作学习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情况出发,有效的利用了我们的网络教学平台。
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先自己上网查找并鼓励将查到信息下载下来,教师找出学生查找过程中哪部分存在问题较大,基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展开讲解,让学生在一种高度的求知欲中进行学习。
本节课并没有完全按照书上内容全来讲如何搜索信息,而是以百度为例介绍了如何查找并教给学生如何将网上内容下载到本机,这样使整个过程更连贯,学生更有成就感。
教学辅助:
网络平台
教学地点:
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
实际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整个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性高。
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因学生中学时基础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差距较大,没有时间为差生多讲知识点,因此我想出了在教学平台上提供小知识点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操作的视频帮助,供学生查阅参考,争取在下节课投入使用。
我校是用了一个教学平台来作为支架。
网址:
截图提供如下:
(课堂安排)(相关知识)
(平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