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kpm新版本中梁刚度系数放大的问题,新版本中是这样表述的:而旧版本中是这样表述的:
我认为新版本这样写,是更加完善,更加准确的写法;
先说一下旧版本的计算问题所在
在旧版本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同样一根框架梁,截面尺寸、跨度一样的前提下,被次梁分割下就会发现,主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差距很大了,如图所示:
就会发现框架梁被多个次梁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时候,刚度放大系数变小了,我认为这样是不符合实际的,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跟次梁分割不分割是没有关系的,框架梁是一根整体的,而pkpm在计算的时候,次梁的分割会在框架梁上形成一个个的节点,这样导致框架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分成几段来计算,由规范的表格可以知道,框架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跟三个方面有关系,分别为梁的计算跨度、梁的净距、楼板的厚度,旧版中的pkpm中来计算的时候,是
把梁分段来计算的,这样导致一个完整的框架梁被分成了几小段,导致计算跨度减小,导致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减小,这样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刚度减小,总之会导致地震剪力的减小,并且位移角会增加5%作用,地震剪力墙会减小7%左右,总之来说旧版本中的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里去修改被分割后的框架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以下是截图
修改完之后,这样才符合实际的结构工作情况,那么问题来了,以前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的时候,房子也不是没有倒塌吗,那是因为没有发生大震或者中震,并且我们知道混凝土的构件设计的时候,安全储备是很大的,我们看下混凝土与钢筋的设计值和标准值就明白了;
好了,正是pkpm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故而在新版本中将此项改为了梁刚度放大系数按主梁计算,也就是不考虑次梁,也就避免了以上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个改善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足或者错误之处敬请批评。
-----------201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