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小学评估标准

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小学评估标准

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小学评估标准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达标(A)不达标(C)办学条件1. 校舍安全达到国家抗震设防规定,校园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完成校舍安全、校园综合改造工程。

(2)校园布局合理,有个性特色和文化品位。

(3)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0 平方米。

(4)生均绿化面积 5 平方米以上。

(5)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不低于8.5 平方米(1-8 轨)。

(6)专用教室、办公用房满足教育教学、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

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安全卫生。

学校食堂创成" 镇江市食品卫生 A 级食堂"。

(1)未完成校舍安全工程。

(2)生均占地面积低于16平方米。

(县级以上老城区生均占地面积低于12 平方米)(3)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低于7 平方米。

(县级以上老城区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低于 5 平方米)2. 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

(1)小学不超过6轨,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超过60 个班。

(2)班额不超过40 人。

(1)班额超过45 人。

3. 教育技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类。

(1)馆(室)面积2轨达150平方米,4轨达230平方米,6轨达340平方米,8轨达420 平方米;阅览室座位与学生人数比为1:20(1-6 轨),生均藏书量不少于30 册,年生均新增图书 1.5册,各类藏书结构合理。

年生均借阅册数不少于16 册(次)。

(2)科学实验室1个/2轨、2个/4 轨、3个/6 轨、4个/8 轨,科学探究室、科学仪器室(准备室)、标本室、科学园、小气象站等齐备。

实验开出率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3)劳技课程实践室2个/(1-4轨)、3个/6轨、4个/8轨(使用面积96平方米/室,生均不少于 1.8 平方米)。

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保证消耗材料供应,开出率达100%。

(4)班班配备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1-6)轨、2个/8轨、3个/12 轨;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含专用教室)之比达8:1;配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资料室、自动录播教室、网管中心、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校园安监系统。

(5)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各2个/(2-4)轨、各3个/6 轨、各4个/8 轨,舞蹈教室1个/ (4-8)轨;美术准备室 1 个/ (2-4)轨、各2个/(6-8)轨,音乐器材室 1 个、舞蹈器材室 1 个/ (4-8)轨,钢琴、音响设备和艺术教学器材齐备,满足教学需要。

(6)老校塑胶化环形跑道最少不低于150 米;"十二五"新建校有300 米及100米直道的塑胶田径场;有篮球场 3 片,排球场、足球场各2片,室内乒乓球室 1 个,多功能健身房 1 个等; 6 轨以上配建室内运动场。

1)生均藏书量低于24 册。

2)年生均借阅册数少于12 册(次)。

3)实验开出率低于课程标准要求的80%。

4)劳技课开出率低于课程标准要求的80%。

5)生机比低于10:1 。

6)美术、音乐、舞蹈教室有缺项。

7)体育器材及设施设备未达规定标准。

4. 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达标率,重视"三通两平台"建设。

(1)100M 以上光纤接入互联网。

(2)个性化学习资源丰富,建有数字图书馆和教科研平台。

(3)充分利用省级以上管理和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4)100%教师建立"网络学习空间"。

(5)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队伍建设5. 配齐配足学校专任教师及卫生保健教师等教学辅助人员,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需要。

(1)有 2 名(至少专职 1 人)图书管理员。

(2)科学专任教师或实验员1人/2 轨。

(3)信息技术专任教师1人/4 轨。

(4)劳技课程实践专任教师1人/4 轨。

(5)美术专任教师 1.5人/2 轨,音乐专任教师 1.5人/2 轨。

(6)体育专任教师 1.5 人/轨。

(7)卫生保健教师1人/600 名学生。

注:专任教师指有本学科教师资格的教师,或经县以上专业培训取得上岗合格证书的教师。

(1)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缺专任教师。

(2)无卫生保健人员。

6. 专任教师学历比例符合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序时要求。

(1)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8%。

(2)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5%。

7.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要求。

(1)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达15%。

(2)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骨干教师总数比例不低于10%。

注:骨干教师指获县(市、区)以上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1)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低于10%。

8. 教师理念先进、师德优良、教学风格鲜明,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进修制度健全,经费有保障。

(1)教与学的改革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目标、重点突出,阶段要求明确。

(2)专任教师每年开设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的比例达80%以上。

(3)专任教师三年内在县(市、区)以上各类评课、竞赛中获奖比例达15%以上。

(4)教师继续教育课时数达到镇江市要求。

(5)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部分不低于5%。

(6)师生关系融洽,无教师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无有偿家教和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等现象。

1)专家现场考察随堂听课优良率低于70%。

2)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部分低于5%。

3)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4)有有偿家教和到社会培训机构兼职等行为,并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9. 教科研机构健全,工作扎实,校本研修制度健全,教师教科研意识强,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有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1)学校教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课题、有总结、有激励。

学科组、年级组普遍有教科研课题(校级以上)。

(2)近三年本校人员至少主持或参与完成 2 项县级及以上教学教科研立项课题,现在正在进行研究的县级以上课题不少于 1 项。

(3)80%的教师有个人研究专题,校园网发表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论文和获奖作品均能在相关栏目中查阅。

1)有个人研究专题的教师比例低于60%。

10. 依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并规范执行。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校内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到实处。

(2)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3)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多种形式的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校务会、教代会,重大决策符合民主管理程序。

家长、社区全面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健全。

(1)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职工、家长、社区对学校办学满意程度低。

11. 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各种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

(1)制定校本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各管理岗位责任明确,督促检查考核机制健全,管理过程材料详实。

(2)现场考察、随机抽查认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有校本化、精细化、特色化亮点。

(3)学校积极建设平安校园。

(1)现场考察、随机抽查发现常规管理存在突出问题。

12.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招生,均衡分班。

(1)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

(2)实行均衡分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的现象。

(1)择校生招生比例超过10%。

(2)存在非均衡编班现象。

13.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1)助学工作有长效的管理机制。

(2)学习困难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享有个别化教育指导。

四素质教育14. 德育网络健全。

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1)德育网络健全,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科教师等全员德育工作到位。

(2)有适合学生学段特点德育目标、计划方案,主题教育活动系统化、课程化。

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德育工作特色在县(市、区)范围内交流。

(3)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文明的行为习惯。

(1)德育工作责任未落实,存在明显的重智轻德现象,学生行为习惯差。

15.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1)开齐开足音、体、美、科学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特色鲜明。

(2)校本课程数达班级数50%以上。

(1)随机督导检查中查实未按课表上音、体、美、科学和劳技实践课等。

16. 体艺工作扎实有效,严格落实 1 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强化体育艺术"2+1" 专项教育活动,并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1)1 小时"阳光体育"要求通过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等落到实处。

(2)体艺"2+1"专项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考核,90%以上的学生掌握 2 项体育技能和 1 项艺术技能。

(3)每年举办 1 次综合性运动会,定期开展单项体育比赛,每年举行一次大型师生艺术活动,师生参与面不低于80%。

17. 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校园环境建设富有文化底蕴和教育内涵。

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班级文化富有特色。

(1)整体设计校园形态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富有文化底蕴和教育内涵,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2)办公室、班级、宿舍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专用教室布置反映学科特点。

(3)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开展多样化、差别化的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90%的学生、60%的教师参加社团活动。

18. 学校形成具有特色的对外合作交流项目,每年开展成效显著的交流活动。

(1)与友好学校签订校际交流协议,每年组织 1 次以上的教师、学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2)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19. 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实施适合的学习评价策略。

(1)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奖项,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各类奖项,使学生都有获奖机会。

(2)学生成长记录袋材料规范、真实、丰富。

(3)每学期有评估、分析、调控学生课业负担的报告 2 次以上。

(1)学生成长记录袋材料匮乏。

五20. 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近三年没有违法犯罪现象。

(2)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及以上。

(3)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良率30%以上。

(4)80%以上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爱好或特长。

(1)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低于80%。

21.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优秀教师团队。

(1)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师德师风优良,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高。

(2)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学校有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近三年学校培养出1-2 名有影响的县级以上教育教学骨干教师。

(3)本校骨干教师成为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的推进者,有经验在县(市、区)以上范围推广。

22. 办学风格独特、办学理念先进,在区域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