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支出模型
1、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
• 存货调整机制: 如果生产(供给)超过需求,企业中会增加不希 望有的过多的存货(非计划存货投资),这 时企业就会削减生产;如果生产低于需求, 企业库存就会减少,企业就会增加生产。 故 企业将根据产品销路来安排生产,一定会把 生产定在和产品需求相一致的水平上。
1、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
Δinv>0
Y
国民收入决定:投资—储蓄法
3、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法
AD
AD=C+I C 45度线
Y0
Y
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
4、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数学模型法
• 二部门经济模型: Y=AD AD=C+I C=a+bY I=I 因此,均衡收入: Y=(a+I0)/(1-b)
1、消费函数
C
45度线
C
E
45度线
E
C=C(Y)
C=a+bY
Y
Y1
Y2 Y
(a)一般消费函数
(b)线性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 消费函数(线性):C=a+bY C:消费支出,Y:国民收入。 a:自发消费或基本消费, bY引致消费。 b: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即 b=ΔC/ΔY,叫做边际消费倾向——MPC。 • 例如,消费函数C=300+0.75Y。就是说,如果 收入增加1单位,其中有75%用于增加消费, 自发消费是300,引致消费是0.75Y,边际消 费倾向是0.75。
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 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 考虑在人生命过程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 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 • 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会超过收入; 随着他们进入壮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 入大于消费,一方面偿还青年时欠下的债务, 一方面积些钱以备老用;一旦年老退休,收 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Y
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
1、均衡收入的概念 2、均衡收入的决定:投资—储蓄法 3、均衡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法
4、均衡收入的决定:数学模型法
1、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
• 社会总支出(总需求)决定了经济社会的产出 (总供给) 。 • 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叫做均衡产出(总需求= 总供给)。 • 均衡是指一种供求相等并且稳定的情况。
3、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 (saving function) :居民的储蓄和 决定储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 S=Y-C=Y-(a+bY)=-a+(1-b)Y 式中,S:实际储蓄,Y:实际收入。 -a:自发储蓄,(1-b):边际储蓄倾向。 • 边 际 储 蓄 倾 向 MPS : MPS=△S/△Y=dS/dY 。 • 平均储蓄倾向APS:APS=S/Y
2、消费理论的发展
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 ⑵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
•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含义: ①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 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②指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 受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⑵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第三章收入—支出模型第Fra bibliotek章 收入—支出模型
• • • • • • 一、消费与储蓄 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 三、投资乘数 四、三部门收入的决定 五、四部门收入的决定 六、本章回顾
一、消费与储蓄
• • • • 1、消费函数 2、消费理论的发展 3、储蓄函数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
• 消费是人们为满足各种需要而享用商品和劳 务的经济行为。很多因素都影响消费,如收 入、价格、利率、资产、制度、风俗等。 • 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是指居民的 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 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 庭收入。故这里的消费函数主要研究消费和 收入之间的关系。
3、储蓄函数
S S=S(Y) E Y
-a E Y S
S=-a+(1-bY)
(a)一般储蓄函数
(b)线性储蓄函数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C A B Y1
45度线
C=a+bY
C+S=Y; MPC+MPS=1; APC+APS=1;
a
Y0 C,S S= -a+(1-b)Y D a Y0 Y1
三、投资乘数
• 均衡收入:Y=(a+I0)/(1-b) 例如,投资增加700-600=100亿美元,收入增 加8500-8000=500亿美元,增加的收入是增加 投资的5倍。
100+100×0.8+100×0.8×0.8+…100×0.8n-1
第1轮 第 2轮 第3轮 … 第n轮
=100(1+0.8+0.82+…0.8n-1) =100/(1-0.8)=500(亿美元)
• 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 Y=C+I (AS=AD) C——居民消费(意愿消费); I——企业投资(意愿投资); 说明:并非国民收入核算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 费和投资。 • Y=C+I→C+I=C+S→I=S 因此,I=S也是均衡产出条件。
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投资—储蓄法
I,S
S
I=I0
Δinv<0 Y2 Y0 Y1
• 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满足最大化,消费支 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 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即一生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 • 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上可根 据所观察到的一些年的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 均数计得。距现在时间越远,权数越小;反 之,权数越大。
三、投资乘数
• 当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 数倍。这个倍数称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K=△Y/△I • 在简单经济中,由方程Y=(a+I0)/(1-b)可知: 投资乘数K=dY/dI =1/(1-b) =1/(1-MPC) =1/MPS
1、 消费函数
• 平均消费倾向:APC=C/Y。 APC>0——无论如何都要消费; APC>1——消费大于收入; APC<1——除消费外还有储蓄; APC =1——全部收入用于消费。 • 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而又不会等于收 入增量,因此,0 < MPC < 1。就是说人们收 入的增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 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这就是边际消 费倾向递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