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电大专科《人体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116课程代码:01244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护理学;专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1.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B)。
A.心房压 B.大动脉血压C.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E.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2.老年人动脉管壁组织硬变可引起(E)。
A.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加大 B.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3.肝硬化病人,常有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其原因主要是(A)。
A.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B.维生素K缺乏C.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 D.血小板减少E.凝血因子活性降低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A.心充盈期缩短 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期缩短 D.等容收缩期缩短E.等容舒张期缩短5.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C)。
A.复极4期不稳定 B.能自动除极C.自律性高 D.兴奋性高E.O期除极速度快6.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B.心室舒张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舒张压C.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D.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E.其它因素不变时,心率减慢,脉压变小7.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因素是(A)。
A.心血管系统中有充足的血液充盈 B.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C.心脏射血 D.血管阻力E.心脏的收缩能力8.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长期活动加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形成中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是(E)。
A.血管紧张素原 B.肾素C.醛固酮 D.血管紧张素IE.血管紧张素II9.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D)。
A.收缩压的高低 B.心收缩期的长短C.心脏收缩力的大小D.心舒期的长短和舒张压的高低E.心缩期的长短和收缩压的高低10.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B.回心血量不足,中心静脉压升高C.心力衰竭,中心静脉压升高 D.静脉回流加快,中心静脉压升高E.是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11.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E)。
A.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B.阈值是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C.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D.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E.阈值即阈电位12.内环境稳态是指(E)。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E.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13.可兴奋组织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C)。
A.兴奋 B.反馈C.兴奋性 D.负反馈E.前馈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由于(A)。
A. Na+内流 B.Na+外流C.K+内流 D.K+外流E.Cl-内流15.细胞一次兴奋后,兴奋性最低的是(A)。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 D.低常期E.静息期16.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A)。
A.极化 B.去极化C.反极化 D.超极化E.复极化17.输血时最不易找到合适供血者的血型是(D)。
A. Rh阴性O型 B.Rh阳性O型C.Rh阳性AB型 D.Rh阴性AB型E.Rh阴性B型18.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A)。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铁离子C.钙离子 D.维生素DE.氨基酸19.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B)。
A.A型B.B型C.AB型 D.O型E.Rh型20.关于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是(D)。
A. AB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抗体和抗B抗体B.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抗体C.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D.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E.O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抗B两种21.肺泡通气量(E)。
A.是指每次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量B.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C.是指每分钟尽力吸入肺泡的气体量D.是指每分钟尽力吸入肺泡的气体量E.等于(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乘以呼吸频率22.肺换气的动力是(A)。
A.气体的分压差 B.呼吸运动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E.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23. C0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A)。
A.中枢化学感受器 B.外周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E.大脑皮层24.缺氧对呼吸的影响,正确的是(D)。
A.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中枢C.严重缺氧时呼吸加深加快D.轻度氧气时呼吸加深加快E.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觉器25.下列哪种情况下,呼吸道阻力减小?(C)A.产生慢反应物质 B.副交感神经兴奋C.交感神经兴奋 D.组织胺释放E.乙酰胆碱释放26.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D)。
A.肺活量 B.最大通气量C.每分通气量D.用力肺活量E.肺泡通气量27.二氧化碳引起呼吸变化,主要通过刺激(B)。
A.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C.肺牵张感受器 D.肺扩张感受器E.本体感受器28.肺泡通气量是(B)。
A.平静呼吸时每分钟人或出肺的气体量B.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C.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D.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储备能力E.等于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29.胃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C)。
A.胃蛋白酶原 B.内因子C.糜蛋白酶原 D.盐酸E.黏液30.胰液的组成成分,不包括(C)。
A.水 B.碳酸氢盐C.胰蛋白酶 D.胰淀粉酶E.胰脂肪酶31.胰液分泌的刺激因素,不包括(E)。
A.食物刺激口腔 B.食物刺激胃C.食物刺激小肠 D.迷走神经兴奋E.胃酸分泌减少32.由胃排空的速度最慢的物质是(C)。
A.糖 B.蛋白质C.脂肪 D.糖与蛋白的混合物E.糖、蛋白和脂肪的混合物33.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E)。
A.十二指肠内的酸刺激 B.十二指肠内的脂肪浓度升高C.十二指肠内的渗透压升高 D.扩张十二指肠E.胃内的氨基酸和肽浓度升高34.使胃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B)。
A.胆盐 B.盐酸C.胰蛋白酶 D.糜蛋白酶E.肠致活酶35.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诊断(D)。
A.垂体功能低下或亢进 B.肾上腺功能低下或亢进C.胰岛功能低下或亢进 D.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E.胸腺功能低下或亢进36.关于体温的生理性变动,错误的是(C)。
A.下午体温高于上午 B.精神紧张时,体温可增高C.女性排卵日体温最高 D.体力劳动时,体温可暂时增高E.幼童体温略高于成年人37.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D)。
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38.引起ADH释放的有效刺激是(B)。
A.严重饥饿B.大量出汗C.饮大量清水 D.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E.静脉注射0.85%的氯化钠溶液39.牵涉痛是指(A)。
A.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E.内脏和腹膜受牵拉时所产生的感觉40.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A.引起特定的感觉 B.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C.协调肌紧张 D.调节内脏功能E.维持觉醒41.心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是(A)。
C.肾上腺素 D.多巴胺E.脑肠肽42.脊休克的表现,除外(D)。
A.血压下降 B.粪尿积聚C.发汗反射消失 D.动物失去一切感觉E.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低或消失43.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是在(B)。
A.延髓 B.中脑C.丘脑 D.皮层枕叶E.下丘脑视上核44.下列关于瞳孔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视远物时瞳孔扩大B.在强光刺激下,瞳孔缩小C.瞳孔对光反射为单侧效应D.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E.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45.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错误的是(B)。
A.促进蛋白质合成B.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C.升高血糖 D.促进脂肪分解E.间接促进软骨生长46.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D)。
A.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B.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C.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E.抑制糖元合成47.治疗呆小症应开始补充甲状腺激素的时间是(E)。
A.出生后12个月以前 B.出生后10个月以前C.出生后8个月以前 D.出生后6个月以前E.出生后3个月以前48.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B)。
C.生长素 D.胰岛素E.醛固酮49.成熟的卵泡能分泌大量的(C)。
A.卵泡刺激素 B.黄体生成素C.雌激素 D.孕激素E.催乳素50.急性肺水肿可以采用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可(A)。
A.降低心脏前负荷 B.降低心脏后负荷C.增加心脏前负荷 D.增加心脏后负荷E.增加心跳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