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 静电场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

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29221C m N k rQ Q k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q FE =E 与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决定式关系式表达式 q F E /=2/r kQ E =d U E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真空中的点电荷匀强电场说明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

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两板之间除边缘外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4. 几种典型的电场线孤立的正电荷、负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正点电荷与大金属板间、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线第2课时 电场能的性质考点1.电势差1.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 移动到另一点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与该电荷电荷量的比值qW AB就叫做AB 两点的电势差,用AB U 表示。

2. 定义式:qW U ABAB =3. 单位:)11(C J V =伏特4. 矢标性:标量,但有正负,正负代表电势的高低 考点2.电势ϕ1. 定义:电势实际上是和标准位置的电势差,即电场中某点的电势。

在数值上等于把1C正电荷从某点移到标准位置(零电势点)是静电力说做的功。

E2. 定义式:)0(===B ABAB A qW U ϕϕ 3. 单位:)11(C J V =伏特4. 矢标性:是标量,当有正负,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

考点3.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W AB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即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2)表达式:W AB =U AB q —带正负号计算(适用于任何电场) W AB =Eqd —d 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匀强电场)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AB B A P PB PA AB U q q q E E E W ⋅=-=∆-=-=ϕϕ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所以静电力的功是电荷电势能变化的量度。

结论: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2、电势能Ep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A pA W E =——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2电势能的变化量△E p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3、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 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q E p=——单位:伏(V )——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

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是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 和q 无关。

无条件结论○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W/q来确定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有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考点4.等势面1.定义: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2.等势面的特点⑴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⑶任意两等势面都不会相交⑷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⑸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等差等势面较密(6)规定:画等势面(或线)时,相邻的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

这样,在等势面(线)密处场强较大,等势面(线)疏处场强小3.几种常见的等势面如下:A B几种等势面的性质A 、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B 、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4.判断非匀强电场线上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靠近场源(场强大)的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远离场源(场强小)相等距离两点间的电势差。

5、电势差U AB(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

也叫电压。

(2)定义式:U AB =φA -φB 单位:伏(V ) (3)特点:○1电势差是标量,却有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

○3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是确定的,与零势面的选择无关○4U=Ed 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计算公式。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关系 W AB =U AB q —带正负号计算(适用于任何电场) 考点5.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U 和电场强度E 的关系式为:d E U ⋅=2.说明⑴d E U ⋅=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计算⑵式中的d 的含义是某两点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或两点所在等势面间距。

由此可以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3.电场强度和电势大小关系:没有必然联系 考点6.静电现象的应用 7、静电平衡状态:⑴静电感应:把金属导体放在外电场中,由于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电场力作用而定向移动,使导体的两个端面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⑵静电平衡: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两端面感应的等量异种电荷形成一附加电场,当附加电场与外电场完全抵消时,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停止,这时的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A B C若AB=BC ,则U AB >U BC⑶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点:○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即感应电荷的场强与原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E= E 0 +E '=0)○2导体外部电场线与导体表面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4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越弯曲,电荷分布越多。

(4)静电屏蔽第3课时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考点1、电容器1.构成:两个互相靠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构成电容器。

2. 充放电:(1)充电:使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

充电的过程是将电场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

放电的过程中储存在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3.电容器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考点2.电容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与两极板间的电压U 的比值 2.定义式:是计算式非决定式)(UQ U Q C ∆∆==3.电容的单位:法拉,符号:F PF F F 12610101==μ4.物理意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V 所需的电荷量。

5.制约因素:电容器的电容与Q 、U 的大小无关,是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

对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它的电容是一定的,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无关。

考点3.平行板电容器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式:ds d s k C εεπ∝•=41 即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板正对的面积成正比,与两板间距成反比。

2.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E=U/d 3.对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的C 、Q 、U 、E 的讨论问题有两种情况。

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的电压不变。

电容器充电完毕,再与电源断开,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讨论:kd s c πε4=、U q C = 、d UE =(Ⅰ)电容器跟电源相连,U 不变,q 随C 而变。

d ↑→C ↓→q ↓→E ↓ε、S ↑→C ↑→q ↑→E 不变。

(Ⅱ)充电后断开,q 不变,U 随C 而变。

d ↑→C ↓→U ↑→s kq sd kdq cd q d U E επεπ44====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