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主洞开挖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一)洞身开挖
1.质量通病
(1)改变设计开挖方法如双侧壁导坑开挖变成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或者台阶法变成全断面也有;
(2)暗洞开挖超欠挖,导致开挖断面尺寸大小不一,给后序工作带来困难;
(3)为了避免局部欠挖补炮,或者放样不精确,甚至不放样,炮眼间距拉大,减少钻孔工作量,药量过大且集中等导致超挖后不按要求回填, 超挖回填片石更有甚者有编织袋装洞碴回填;
(4)开挖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的预留沉降量尺寸开挖,到二次衬砌施工时到处是欠挖;
(5)加大进尺。
可增大一次开挖长度,减小工序交接次数;
(6)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7)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2.控制要点
(1)测量放样,控制开挖轮廓线,是否考虑到各级围岩的预留沉降量;
(2)炮眼布置、间距、孔深、掏槽眼、中空眼检查;
(3)加强断面检测,调整钻爆参数;
(4)分部开挖方法是否与设计相符;
(5)围岩较差地段,控制爆破进尺、及时支护;
(6)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7)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
(8)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导爆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9)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10)根据不同的围岩制定相应的爆破方案,同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爆破的实际效果及时对爆破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增强光爆效果;
(11)测量工作至少要一个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负责人员,根据测量情况画出开挖轮廓线,同时项目部测量组要经
常对开挖断面进行复测,防止出错;
(12)将有经验或施钻控制较好的开挖人员安排到钻周边眼,周边眼影响开挖轮廓线,决定光爆效果;
(13)对经常超欠挖部位进行原因分析,及时调整钻眼方向、部位及装药量等措施及时消除。
过大的欠挖或未爆掉部分应及时处理,防止影响下一个循环。
(14)塌方一般由围岩情况认识不准确或施工不规范造成,只有加强超前探测和现场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塌方。
高风险隧道尤其要做好超前探测,根据探测的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加固措施,可有效预防塌方。
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强超前探测,充分认识前方围岩岩性及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
特殊地段要采用多种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式进行相互验证探测。
②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将施工措施执行到位。
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是为加固围岩和保护围岩所采取的手段,不能为了追求进度而忽视,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的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③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围岩在塌方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形,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围岩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塌方。
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施工衬砌,杜绝衬砌施工严重滞后,出现塌方隐患。
(二)仰拱开挖
1.质量通病
(1)开挖不到位,人为欠挖;
(2)两隅不圆顺;
(3)开挖步骤不当,分部开挖、整幅开挖采用半幅开挖;
(4)拱底涌水无处理措施;
(5)软弱地带没有采用跳槽开挖。
2.控制要点
(1)做好控制爆破开挖;
(2)局部采用人工结合机械开挖;
(3)严格按设计开挖方法组织施工;
(4)设置集水井,以排为主,排堵结合。
必要时预留
排水管引入中心排水沟;
(5)根据围岩情况分段跳槽开挖。
(三)其他部位开挖
1.质量通病
(1)加宽带、车通、人通、配电洞室、预留洞室、无仰拱地段中心排水沟、无仰拱地段横向排水管基槽、无仰拱地段调平层部分开挖时测量不准确,位置错误;
(2)局部超挖,多数欠挖。
2.控制要点
(1)开挖轮廓线控制,检查中线、高程是否正确;
(2)局部人工机械修整,确保几何尺寸;
(3)对无仰拱地段调平层部分开挖时应对地板眼的间距、药量多进行工艺试验,控制超欠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