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水浒传》一、背景资料《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作者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成。
元末明初,《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它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不仅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二、作者介绍一般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
从明代到现在说法概有三种:一是施耐庵作;二是罗贯中作;三是施.罗合作。
施耐庵生平材料极少,据笔记和新发现材料推考,其生平大致是: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
传说为船家子弟,中过秀才.举人和进士。
曾在钱塘(今杭州)任官,因与当权者不合,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
张士诚占据江苏时,曾征召,开始时辞免,后入幕府。
但不久离去,往河阳山(今江阴.常熟)一带做塾师。
明朝初年,北归兴化,居白驹镇(今大丰);刘基来访,欲举荐为官,辞而不就;卒于淮安,约70岁。
三、作品内容缩微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捕捉。
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
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系受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
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按回家中藏匿;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
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
在此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
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
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得以化险为夷。
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悉权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设计,约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计七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
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山东郓城有个呼保义宋江。
他有一外室,名叫阎婆惜。
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与“强人”有来往,百般要挟。
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得以结识武松。
后武松于景阳岗上打死猛虎,一时名声大噪,被聘为阳谷县都头,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
其嫂潘金莲羡武松英伟,欲求苟合,为武松拒绝。
后乘武松外出公干,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
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给兄长报仇。
事后他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亦辗转投二龙山安身。
宋江至清风寨寨主花荣处盘桓,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执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
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
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亦参加梁山聚义。
最后,总共拥有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安抚。
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
统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几经征战,始得凯旋;接着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
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
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
统治者眼见梁山义军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四、经典片段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
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了。
”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
’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于这件串,不想而今完备了。
”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哪里去厂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一个是富安。
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
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
陆虞侯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糊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进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
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
”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作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走不到三五里,早见近村人家都拿着水桶钩子来救火。
林冲道:“你们快去救应,我去报官了来。
”提着枪只顾走。
五、作品思想内容《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它的思想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下列四个方面:(一)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水浒传》虽然没有正面从经济关系上广泛描写阶级矛盾,但对于作为起义英雄对立面的封建统治阶级,则有深刻的揭露。
小说把高俅“发迹”和徽宗皇帝宠信他的一段故事,放在作品的开端来写,以表明“乱自上作”。
它预示着广大人民在以这样昏君和宠臣为代表的腐朽集团统治下,将陷入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
作品中的高俅,始终作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出现,是贯串全书的一根黑线。
他原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气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半年之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从此更倚势恃强,与蔡京.童贯之流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无恶不作。
小说中出现的大小官吏,多是他的亲友朋党。
这里有“徽宗天子慕容贵妃之兄”.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他“倚托妹子的势要,在青州横行,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内和弟弟高廉,他们依仗高俅的权势,或在东京“任意淫垢他人妻女”,或“在高唐州无所不为”;还有仗着蔡京“泰山之恩.提携之力”,在大名府尽量搜刮钱财,送给东京为丈人做寿的梁中书。
作品还写了一批处于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张都监.蒋门神.祝朝奉.毛太公和西门庆等,此外还有各级官府的差拨.役吏和各种各样的爪牙。
这一批大大小小的统治者.压迫者,形成了一个黑暗势力网,残酷压榨和迫害着人民。
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在这样一个现实背景上,气势磅礴地展开了。
小说不仅写了那些处于社会底层深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如李逵.阮氏三雄等奋起反抗,投身到起义队伍中来;同时写了那些处于社会中上层和一些原属封建营垒中的人物,因遭受这样那样的迫害而纷纷参加义军队伍。
甚至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因而象家藏“丹书铁券”的世袭大贵族柴进和将门后裔杨志.大地主卢俊义等,也都先后卷进了起义队伍的行列。
这些,都说明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在那些英雄们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林冲这一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逼上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他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又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闷气。
但是教头的地位,优厚的请受,舒适的家庭,美丽的妻子,这种种条件,又形成了他安分守己怯于反抗的性格。
高衙内明目张胆地调戏他的妻子,他虽然感到耻辱,可是因吃着统治阶级的大请大受而不敢下手,只是冲散了事。
后来在高俅父子的多次阴谋陷害下,他被发配充军,虽感到含冤负屈,仍未能起而反抗,甚至被贬斥到大军草料场时,尚欲修屋苟安下来。
但是敌人没有因为他一再退让而相饶,竟然又从东京赶到沧州来谋杀他。
在家破人亡,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他才杀死了仇人,吐出了长期积压心头的冤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上梁山后,他又火并了妒贤嫉能的王伦,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他既和高太尉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所以在招安问题上有清醒的认识,成为义军队伍中一个比较坚定的成员。
(二)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
小说把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盗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主要地位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强烈革命精神和光辉的思想品德作了热情的歌颂。
在这些起义英雄中间,李逵和鲁智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李逵出身于贫苦农民,因打死人,逃在江州当小牢子。
构成李逵性格核心的是他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彻底.坚定的革命精神。
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腐朽.黑暗势力的旋风。
他上梁山很主动,没有丝毫勉强,当宋江提出上梁山时,是他第一个热烈地响应,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罢!”他对统治阶级从来没有幻想,当柴进受到殷天锡欺负而幻想靠条例打官司时,他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